嘉宾合影出席
开幕式现场
12月19日,由上海市普陀区文化和旅游局、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主办,普陀区美术馆、中国当代漆艺术中心承办的,“超当代——中国当代漆艺术邀请展暨中国当代漆艺术中心成立展”在上海普陀区美术馆开幕。
中国人使用天然大漆材料已有8000余年的历史,精美华丽、韵味十足、底蕴深厚的中国漆器艺术已经成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
普陀区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周涵嫣
普陀区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周涵嫣谈道:“本次展览既承载着深厚的中国漆文化底蕴,更注重彰显时代精神,引领中国当代漆艺术的创作方向。当前,普陀区依托区域内的历史文化和资源优势,正在全方位地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文旅品牌,着力创建一批精品力作和文旅地标。近几年来,我们以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为目标,持续优化公共服务机制、丰富公共文化供给、不断扩大与各类社会组织合作,用好用活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等资源,以期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希望艺术家们一起共同谱写普陀文旅发展的新篇章。”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展览策展人张晓凌
漆艺术是一个开放的艺术结构,它可以和任何一个当代艺术体系进行对话、交流,产生一种新的样式。
关于成立中国当代漆艺术中心的意义,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展览策展人张晓凌表示:“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艺术家始终困惑于一个问题,即中国人如何才能建立自己的当代艺术体系,这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我们经过早期对文革美术的反思,到‘85新潮’全盘西化,大量引进。在短短的四十年之内,中国人走过了西方一百多年的现当代艺术发展道路。中国人很聪明,复制能力很强,所以我经常说改革开放四十年艺术的发展历程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对西方艺术复制的过程。但是,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文明、十四亿人口如此大的体量,没有任何一种外来文化能帮助我们实现中华民族文艺复兴,这是我们干了四十年才想明白的一个道理。我们把成立中国当代漆艺术中心这个事情放在‘中华民族文艺复兴’这样一个大的战略层面来考虑,借助漆艺术的发展来寻找到中国当代艺术的方位、路径,上下求索,这就是它成立的意义。”
中国当代漆艺术中心的成立只是迈开了万里长征的一小步,下一步还要在理论研究、实践探索、艺术对话以及国际平台建设上,团结大家,共同努力,将中国当代漆艺术建设成世界性的话语方式。张晓凌希望,花五到十年的时间,把中国当代漆艺术建设成一个国际性的话语体系。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处处长冯令刚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处处长冯令刚受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徐里的委托,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向“超当代——中国当代漆艺术邀请展”以及中国当代漆艺术中心成立表示衷心的祝贺。他在致辞中谈道,“在国家提出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时间节点上,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成立‘中国当代漆艺术中心’是适逢其时。
中国美术家协会非常希望能与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一起共同致力于漆艺术于当代的艺术探索、理论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度合作,希望大漆的艺术语言在国内迅速发展,并走向世界。”
中国美协漆画艺委会副主任汤志义
作为从事漆材料表现研究近20年的作者,中国美协漆画艺委会副主任汤志义感到特别振奋。“被定为中国绘画门类的中国漆画,在这几十年的演变中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从观念的角度作为表现媒介的大漆在当代语境下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诠释和展开。华东师大美院在张晓凌院长的带领下引当代漆艺术系统研究之先,在目前全国高校对漆艺学科定位和设置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之下,适时成立中国当代漆艺术中心,代表国家层面研究和推动这一从中国悠久历史中走来的极具东方古代意蕴和当代中国气息的艺术,必定会大大推动中国当代漆艺术的发展,从而使漆艺术在中国当代艺术的方阵中凸显其应有的价值”,中国美协漆画艺委会副主任汤志义如此说。
乔榛先生《寻梦者》诗朗诵现场
艺术家乔榛在开幕现场献上了一首配乐诗朗诵——戴望舒的《寻梦者》,这既是对今天主题的回应,也是他最真挚的祝福。对此次活动的主题与意义深有共鸣,在他看来,艺术家们始终在上下求索,孜孜以求,耕耘不辍,只为了实现一个梦想,而这个梦想就是建设中国自己的当代艺术体系。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刘麒上海市普陀区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周涵嫣为“中国当代漆艺术中心”揭牌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郑文向普陀区美术馆授牌普陀区美术馆馆长张谦接牌
开幕式上,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举办了“中国当代漆艺术中心”揭牌仪式,并与普陀区美术馆签订设立华东师范大学实习基地协议,共同为推动新时代的社会美育助力。本次展览是“超当代——中国当代漆艺术邀请展”的首次亮相,共展出了23位艺术家共63件不同风格、多元形态、具有实验性和跨界融合的当代漆艺术作品。
研讨会现场
开幕式当天,展览学术研讨会同期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20多位评论家、艺术家以“超当代——中国当代漆艺术创作的观念、形态与语言”为主题,围绕“中国当代漆艺术的话语体系建构”、“中国当代漆艺术的跨媒介融合”、“中国当代漆艺术的理论建设”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据悉,为了切实推动中国当代漆艺术中心的工作落实,该中心设置了学术委员会,尹呈忠任顾问,主任由张晓凌担任,副主任由王凯和沈也担任,马俊营任秘书长;下一步还将设立以优秀企业家为主的专家咨询委员会等架构机制。
展厅现场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21年1月2日。
参展艺术家及展出作品
曹丽平《夏日呢哝》 100*80CM 大漆 2014
陈东杰《三隅堂。大璞器。三足鼎、柱形罐》 20*23CM天然大漆 纸胎 2016
陈金华《沉迹》 60*40CM 铝箔、大漆 2016
国玲《界》 62*172CM 综合材料 2020
金晖《繁花1》 60*60CM 大漆 2020
林栋 《MARGIN LINE 171206》 146*133CM 铝板、天然漆 2017
林文洁《风一更雪一更》 180*122CM 大漆 绢 瓦灰 2020
陆煜玮《似是而非》 尺寸可变 大漆综合材料 2020
吕旗彰《宝盒打开》 120*120CM 综合材料 2019
马俊营《建构2020-2》 160*120CM 漆材料 2020
沈克龙《观自在二》 80*160CM 大漆、瓦灰、金属箔 2020
沈也《点石成金》 尺寸可变 中国漆、金箔、木箱、鸟标本 2014
谭大利《逆行》 50*60CM(单张) 大漆、铝板、铁框 2008
汤志义《锦灰》 150*250CM 大漆 瓦灰 金属箔 麻布 2017
王凯《以太系列1》 160*120CM 大漆综合 2020
王艺《梦》 系列6 200*80CM 大漆 2019
韦天瑜《镀金的假山》 树脂上色 高4米 2013
温熙超《素描山石》 110*100*230CM 综合材料 2020
翁纪军《集聚系列之2019-19》 160*122*7CM 大漆 苎麻 木板 2019
吴晓宁《“游荡”》 60*40CM*3 泡沫保温板 大漆
尹呈忠《出岫》 120*160CM 大漆 、瓦灰、麻织物 2017-2018年
余潮松《春天里的仪式感 》 180*180CM漆、瓦灰、金属箔 2019
张晓凌《德令哈之夜》 180*180CM 大漆材料 2020
关键字: 内容标签:普陀区,华东师范大学,中国,中国当代漆艺术中心,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普陀区美术馆,漆艺,普陀区 华东师范大学 中国 中国当代漆艺术中心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普陀区美术馆 漆艺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