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展览的主题明显处于时代的氛围之中,可以指出这种时代氛围的一些迹象:越来越强调个体存在的差异性,而又不可避免被同化。每个人都妄图去被理解、关注,急于表达,但又被海量信息淹没而失语。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要通过杜飞辰的作品做一次对话,帮助观者至少可以在一个特别纯净的环境里,安抚平时焦虑浮躁的心。在对话中,换个角度去思考当下社会,获得新的感知。在面对艺术作品的那一刻,可以做回一个自由人,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和它产生共鸣或互动,完成一次自我的精神救赎,无论最终是“理解”还是“离解”,都是正确的。
选择的背后其实是个体自由人格的体现。杜飞辰选择以色粉、丙烯等为媒材,因为它具有一定的覆盖性,可以一层一层地覆盖直至形成某种的“重叠”。此外他在有层次涂抹覆盖的同时,注重块面分割与组合,有意识地突出“手工”感的线条以强调“人为”的痕迹,形成了独特的画面“质感”甚至是某种的“光感”。所以在画面上也呈现出了“层叠”中的“分离”“界限”与“融合”等等微妙的变化。他的作品将抒情的抽象与几何的抽象有机结合,在几何的造型与结构中,配以色与光,既充满生机、幻想、幽默与潮流感,也具有神秘色彩。
《河间的风景》50x70cm综合材料 2016年
《局》100x100cm综合材料2016年
他在创作过程中将颜料一遍一遍地涂抹在画面上,之后则是用自己特有的“冲洗”“打磨”将画面的涂层一次一次的划开、磨平,并留下了清晰可辨的手工痕迹。层层相叠的颜料最终形成了玻璃质感的表面,不仅色彩丰富,也将有关于他童年记忆中的斑斓假想,以符号呈现在作品中。这不仅是对观赏者视觉敏感度的挑战,而且也是艺术家自我语言建构的开始。
在近期的创作中,他也有意识地凸显“结构”“色彩”“线条”在画面中的意义——结构尽量有机且均称,色彩尽量充盈且蓬勃,通过自然生长般的创作过程令两者相对“调和”。他知道,所谓的艺术语言不是一种制作的方法,更不是一种表里不一的炫技,艺术语言就是自我经验,而自我经验往往来源于现实生活的本身。他一直以一种离群索居式的方式进行创作,这过程在外人看来是如同“苦行僧”般的修行。而这对于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他并不痛苦,更利于远离纷扰,独立而日常性的思考,而艺术创作就是思考的延续或者是且研究且落实且暂停且继续的过程。
外表低调寡言的飞辰,内心是“燥热”的。我总认为如果他不是个画家,那他该是个最撩人、激跃的贝斯手。初看他作品时,给人的感觉是异常夺目的,同时也可以感受到他构图的技巧,因为画面中有着无数的重叠和变化的布置。并且每一个形体都有着自己的法则,每一个法则又在这个整体中发挥着强大的冲击力,使画面本身充满着律动感,又如同一部“让声音自己说话”的实验音乐。在画面中较为突出的是,画面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线,像容器一样分割每块结构系统,像旋风一样搅动着整个画面的色彩,具有强烈的倾向性。
人的生命本身就是一件有待完成的艺术品,人应该赋予生命本身以风格。将生命看成是一件有待塑造的艺术品,这就意味着对自我的不断批判和创造中,自我面孔的不断变化。他的焦点依然是形式的问题,他一直在追求一种表现力能与音乐抗衡的架上创作形式,他想要的是忽略自然物像的如实描绘而强调画面形体结构的方式,因为更适合揭示自然的内在本质。在我理解他的创作就像这一系列作品主题《种子》一样,从一个平面衍生出另一个平面,这样不断连锁,不断产生直接感受,这使人想起水面上的层层涟漪,视觉在这些涟漪中游走,你可以捕捉到稍瞬即逝的感动,这种感受虽然模糊,却似乎真实存在,而在这种新现实的匀称、和谐的生命感之下,每个观者都会满心欢喜做出自己的解读,最终实现从“离解”到“理解”。
孙菁
2020年11月7日晚
《平行线》50×150cm_综合材料2016
《种子计划-171202》150x150 cm综合材料2017
《种子计划-171204》150x150 cm综合材料2017
《种子计划-171205》150x150 cm综合材料2017
《种子计划-180102》200x200cm综合材料2018
《种子计划-181003》90x120cm综合材料2018
《种子计划-数据航海图》240x245cm综合材料2018
《种子计划-星空》110x110 cm综合材料2018
《种子计划-舟》100x200cm综合材料2017
杜飞辰-《为人民服务》100x50cm综合材料2020
杜飞辰《种子计划-180808》综合材料90_120cm2018
空盒子 156x158cm综合材料 2016
关键字: 内容标签:种子,计划,创作,青年艺术家,杜飞辰,种子 计划 创作 青年艺术家 杜飞辰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