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关注中国当代影像艺术中的女性力量”_---_专访策展人谢筱鄄_策展人-谢筱鄄-展览-影像-中国

编辑:陈耀杰 来源:雅昌发布
 
2020年初,“隐蔽的乌托邦”——周宏斌与米玉明双个展在厦门大学艺术学院陈列美术馆开展,展览由厦门大

2020年初,“隐蔽的乌托邦”——周宏斌与米玉明双个展在厦门大学艺术学院陈列美术馆开展,展览由厦门大学和集美大学联合主办,纽约独立策展人谢筱鄄策展,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春辰担任学术主持。这是一场兼顾了学术性与专业性的中国当代女性影像艺术展,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观展体验。这次展览也是谢筱鄄在中国正式开启的“第一场展览项目”。同时,谢筱鄄也在与两位参展艺术家共同撰写一本关于中国当代女性影像艺术的书,深化他们展览中阐发的女性艺术主题。

Ic9Y02dtud8FjmShLGgH2dXc0rEVw6MT4eWhgsxq.png

作为一名纽约的独立策展人,谢筱鄄致力于帮助观众重新审视艺术家,同时也不断将崭露头角的新星推上舞台。她曾在欧洲,美国等全球多个国家策划过展览,在搭建中国与世界艺术桥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她也担任艺评家撰写过不少艺术评论文章,发表在了多个国际艺术出版物上。

AIsfeHDmijNFVI0K4EmCi7xcGzoKdTBDSkGqYIx5.png

策展人谢筱鄄

记者:可以聊聊你是如何与策展结缘的吗?

谢筱鄄:我是北京本科学习期间在北京永乐国际拍卖行和佳士得拍卖行实习的时候开始接触艺术行业的。因为当时这些实习经历非常愉快,并且很幸运的是,接触到的艺术圈的人也都非常nice。因此,在毕业之后,我没有去广告行业,选择了我自己更加喜欢的艺术行业。刚开始在北京798的画廊工作时,我对策展和布展非常感兴趣,便积极参与到其中。为了让自己能够更好地开展艺术策展工作,我在2014年来美国留学读研,毕业后留在世界艺术的中心——纽约,慢慢发展起自己的事业。我现在十分热爱自己的这份工作,希望能把更多的优秀艺术家介绍给大家。

记者:做为独立策展人,你在多个国家策划过展览,可以简单介绍一下让你印象比较深的策展经历吗?

谢筱鄄:印象比较深的是2017年,我受邀和意大利策展人Rosanna Ossola 在第57 届威尼斯双年展期间策划了“涅槃与重生”主题展。那是我第一次在意大利策划展览,而且此次展览是世界最著名的威尼斯双年展的平行展,前期做了很多准备工作。我记得当时非常忙碌,在去威尼斯的飞机上都在赶一篇评论稿子,到了威尼斯倒着时差还在忙工作。这次可能是我办展览的经历中,最辛苦的一次。后来展览开幕反响不错,引起了很多媒体的关注。我的文章和专题报道出现在国家级和国际刊物上,就觉得一切都值了。那也是我第一次去威尼斯看双年展,感觉非常受震撼。体验了一场全球最棒艺术盛宴,当时那里有最棒的艺术家,艺术从业者和艺术爱好者。

记者:你在中国长大,现在在纽约工作和生活。中西兼容的文化背景对您的策展创作有怎样的影响?

谢筱鄄:我从小在中国长大,在骨子里还是更认同中华文化。在美国学习和工作的经历,让我看到更多的展览形式、展示主题,以及西方艺术家如何做艺术,打开了我的视野。在纽约,不仅有美国的艺术家和画廊,也能够见到其他大洲不同形式和主题的艺术品。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的碰撞,让我能够比较不同艺术家、艺术作品在文化环境中的异同,包括受众、题材的差异,以及表达方式的不同。在后来策展的过程中,我更多地从全球的角度去考虑这个艺术家、艺术作品所处的位置。同时,我也更能够在尊重艺术家的背景的前提下,为他们策划合适的主题展览。

ns9RjB4EXI838TOddcWUW66ULuMtNw5UPSgzdz64.png

记者:从您个人的策展经验来看,一般会如何选择一个艺术家?

谢筱鄄:我希望找到有艺术造诣,同时也一直坚持做纯粹的艺术的人。作为策展人,我选择艺术家时也会先看履历,他有没有至少坚持5年以上,或者是长时间在创作的状态中,需要观察和了解。虽然这本身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因为艺术家也要生存,而现在的环境下,大部分艺术家很难以艺术创作作为唯一的事业。此外,艺术家在作品中如何包含自己的想法和观念,如何表达创作的理念也是我选择的另一个方面。

tbmlounI5YqyWBGv8yn1l6PUdJMED2yreM3qDKA0.png

记者:年初的时候,是什么契机让你想在厦门策划“隐蔽的乌托邦”——周宏斌与米玉明双个展?

谢筱鄄:我跟两位艺术家于2017年在纽约相识,当时就开始关注她们的作品和创作,这两三年我们一直保持在艺术上的沟通和交流,对她们接近十五年的影像艺术创作探索和实践有了一个全面的观察和了解。她们的艺术探索历程从同一起点出发,两者都是央美的研究生。但是,两个人一个处在“主流”的期待中,另一个拥有“非主流”的自我追求,展示了女性艺术家不同的生活状态,她们的作品也因此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值得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和观看。因此,我想为她们两人做一个展览。

YZ8ejFuuiiwKsHjLiqzW6FDAaPnxEfmsFUdY4Fti.png

记者:听说最近您要出一本书,想做女性题材书籍的初衷和动机是什么?

谢筱鄄:我与艺术家周宏斌和米玉明是正在写一本关于中国当代女性影像艺术的书,也涵盖了世界范围内当代女性影像艺术发展的脉络。由我以提问的形式对中国当代影像艺术领域里的女性代表周宏斌和米玉明进行对谈,让读者从轻松的对谈中对女性摄影的发展过程和生存现状有所了解。

在美国,身份艺术十分活跃,也让我思考了很多关于身份、主体认同的问题。身份艺术本身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能够将艺术和社会话题结合起来。女性与影像的话题一直具有潜在的开发空间。从国际上来看,探讨中国女性影像艺术的书也很少。作为年轻一代的影像艺术家, 她们的生活方式, 关注目标以及表现手法, 都有其深深的时代烙印, 是当代影像中不可忽略的部分。所以我们希望结合我们三个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与感悟,来阐述整个女性摄影艺术的发展,希望从中可以带给大家一些对摄影、对艺术的理解和启发。

1bm96BHUEF92WFrkN9SnGB45oHb5c6ehdflElSCW.png

记者:你在中国长大,现在工作在国外。从您个人的经验来看,东西方女性艺术家的有什么的共同之处和区别?

谢筱鄄:作为生活在男权社会中的女性艺术家,她们都面临共同的问题。男性主导的社会会更倾向于推动男性特质的处事方式,女性运动的兴起是男权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凸显出的一个重要矛盾。众多的女性艺术家意识到了抗争的重要性,因此催生了一批勇于表达和斗争的女性主义艺术家。但是作为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女性艺术家,她们所关注的问题,以及表达问题的方式则是不同的。在西方,随着上世纪下半叶民权运动的兴起,女权运动也顺势成为重要力量,当时的一系列女性主义艺术作品应运而生,女权主义的斗争在近几十年来颇有成效,虽然并没有形成制度化的结果。在中国还处于顽固的父权社会制度中,对于女权主义甚至有一定排斥,因而中国女性艺术家们选择的主题更为细腻,而表达上更为隐晦。或许我们需要一些更加坚定的声音,去展现女性在艺术、社会中的魅力。


关键字: 内容标签:展览,影像,中国,影像艺术,策展人,谢筱鄄,展览 影像 中国 影像艺术 策展人 谢筱鄄
下一篇:「城与城_2020:人类责任」Open_Call_·_艺术家招募_招募-艺术项目-这一-艺术-主题||上一篇:中国画创作研究院2020届中国书画研修班结业典礼暨结业展、新学期开学典礼在京_中国画创作研究院-研修班-颁发-证书-中国画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