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书画名作中的“彩蛋”——花押_时期-草书-盛唐

编辑: 谭维 来源:丝路艺佳国际文化艺术品交易平台
 
古人所谓的签字画押,又称“押字”、“花押”、“草押”等,就是以文字、印章、指纹在公文、契约上面留下独

古人所谓的签字画押,又称“押字”、“花押”、“草押”等,就是以文字、印章、指纹在公文、契约上面留下独一无二的凭证。

南宋学者周密在《癸辛杂识》一书中记载:“古人押字,谓之花押印,是用名字稍花之。”

这里的“稍花”意思是把自己的名字或字、号通过草书的形式,变成一种既像文字又像图案的独特符号。

这种独特的符号不易临摹,具有极强的防伪性,可作为取信的私记凭证。

“押字”最早起源于三国曹魏时期。

《墨薮》记载:“行书,正小之谓也,钟繇谓之‘行押书’。”

钟繇以行书首创了“押字”,又称为“行押书”。

唐代

唐朝时期开始流行草书,很多文人墨客喜欢在文章的末尾、或字画的留白处签上草书的名字,因追求个性,很多签名都很花哨,故亦称“花押”、“画押”,和今天的艺术签名极为相似。

唐代官方并不提倡使用“花押”签名,如唐太宗李世民就严禁大臣在奏章上以“花押”形式签名。但是到了唐玄宗李隆基时期,连皇帝自己都有了自己的花押。

唐玄宗李隆基花押

唐明皇李隆基的花押,一笔三字,一般人恐怕难以认清吧。

唐李白《上阳台帖》

唐代诗仙李白唯一传世名作《上阳台帖》,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其落款“太白”二字,以行草书写,"太"字下面的“丶”与“白”字上面的“丶”相距相近,具有明显的个人特点。

盛唐时期,中国的文化东渡日本,而书法文化中的“花押”也一并被日本吸收并且传承。时至今日,许多日本的文化名人、政府官员也拥有自己的签名花押。

盛唐文化影响深远。

宋代

到了宋代,“花押”签署的不再是姓名,而是字、号,或者独特的文字,彰显个性魅力,因此改称“押字”,逐渐形成风气,官员、百姓都乐于接受并使用。

宋朝时期官方的公文必须有“押字”,比签署姓名还要重要,否则视为无效公文。

南宋孝宗时期,要求“押字”的同时,要签署姓名才能生效。如果公文需经多位官员签署才有效,最下面的“押字”往往是级别最高的官员。

“押字”能表现出个性魅力,不仅百姓乐于接受,大臣、皇帝也喜欢采用这种签字方式。最为出名的当属宋徽宗赵佶,他的“天下一人”堪称绝押。

宋赵佶《芙蓉锦鸡图》

宋赵佶《瑞鹤图》

宋赵佶《瑞鹤图》题跋

宋赵佶《枇杷山鸟图》

宋赵佶《听琴图》局部

宋徽宗赵佶的“花押”在史上很有名,被誉为“绝押”。其以三笔写出四字,令观者啧啧称奇。有人认为是“天下一人”的简写,也有人猜测是“天水”的简写。小伙伴们怎么看呢?

清人王士祯在《池北偶谈》评价宋仁宗和宋徽宗说:“仁宗皇帝百事不会,只会做官家;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简明扼要的概括出宋朝两位明星皇帝的一生,假如宋徽宗将研究书法绘画的热情投入到治理国家上来,北宋也不至于被金军破国。

明代

明朱耷《鱼》

明朝灭亡后,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朱耷削发为僧,为纪念故国,他的书画“押字”就是崇祯帝殉国的日子“三月十九日”。

朱耷通过绘画,排解国破家亡的愤懑情绪,他的另一个“押字”——“八大山人”,四个字比较靠近,既像“笑之”,又像“哭之”。

更多文化艺术文章,敬请关注“丝路艺佳”。


关键字: 内容标签:时期,草书,盛唐,时期 草书 盛唐

下一篇:石湾陶塑原作《郑板桥》_形神-写意-先贤||上一篇:“发现·养心殿”展陈与场景策划_故宫-殿里-嫔妃-龙袍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