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朱天曙新作《书法答问》面世:道出中国书法的风神骨气_书法-朱天曙-审美-书家-品格

编辑:王璐 来源:雅昌发布
 
如果说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源泉,书法就是中国艺术的源泉。中国的绘画和篆刻,都与书法紧密相连。某种意义上说

如果说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源泉,书法就是中国艺术的源泉。中国的绘画和篆刻,都与书法紧密相连。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一切艺术都是书法的延展。

现如今,社会上兴起“书法热”,书法也被列入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纲要之中,练习书法俨然有成为全民文化运动的态势。但是,因为现代教育体制的限制以及展览等活动形式的影响,当代中国书法创作缺少了传统的人文内蕴,过于强调技法和形式,能够全面领悟传统、发扬传统的人越来越少了。全民热情高涨地练字固然是件好事,但是缺少了文化底蕴、单纯追求技法的用功,有可能会不得其法。

当代著名书法家、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朱天曙,将他近几年在北京语言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大学等高校授课的内容,整理成新著《书法答问》。全书共分三编,分别涉及书法常识、临习指要和审美鉴赏。内容以问答形式展现,生动直观,是一本书法入门佳选。

b09K7pgVoBXix7UW50wq3t1SZ1xWJEdN1dIvsJ6E.jpeg

一问一答,口传心授,如沐春风的学书笔记

《书法答问》全书分为三编,上编讲解书法入门常识,从笔、墨、碑、帖、用笔等基本概念入手,帮助初学者选择工具、从临摹入手学习书法。

中编以丰富的例子详释各种不同书体的流派演变、经典范本与临习要诀,精选篆、隶、行、楷、草各体的代表名帖,讲解各体的学习方法,指导读者领略它们各自的形态美与精神风貌。

下编探讨书法的艺术审美,包括艺术特征、欣赏内容、“诗书画印”一体的传统和古代经典书论等,梳理历代书法理论,阐释书法与中国艺术传统的内在一致性,希望读者能由书法基本笔法初窥门径,进一步深入理解中国书法之美。

全书内容根据朱天曙老师近年来在各个高校讲课实录整理而成,涉及众多初学者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感到疑惑的问题。比如“如何挑选书法用笔”,这个问题在书中又分为很多小问题来阐释:毛笔的种类和特性,毛笔质量的判断,毛笔的产地,新毛笔的使用和保养。用墨的问题也是如此,朱老师从墨的成分构成、墨质量的判断、墨块与墨汁的比较、如何磨墨几方面做了详细说明。

内容的呈现均为一问一答的形式,这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口传心授的“问答”体。朱老师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将书法初学者最常见的问题提炼出来,以一对一答疑、问题层层深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耐心细致的讲解,宛如与读者对坐,娓娓道来,如沐春风。书中还配有精美的插图,把所涉知识点进行了更直观的展示。

KONK4i7xoMhl3Gl45DrrLQFlpd8cDGGZJvgjpEcC.jpeg

文心诗境,贯通古今,书法名家权威正源之作

本书作者朱天曙教授是当代著名书法家,《中国书画》将他看作70年代生人的书坛生力军中,最具代表性的学院书家之一。他创作、研究兼长,创作方面又书、画、印皆通。其创作和研究具有厚重的传统文化底蕴,遵循着东方美学的原则,体现了中国艺术精神的正脉,成果为艺术界和学术界所瞩目,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也对他也颇为关注。

有别于当今单纯讲求技法、忽视文化底蕴的书法创作风气,朱天曙教授强调书法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人文性。他认为中国书法具有四种品格:技术品格、审美品格、人文品格和哲学品格。当代书法创作大多限于技术层面,虽然技法非常精湛,但是缺少文化品格。“艺无文则不雅,书家无文心则必流俗。”

在《书法答问》的序言中,他将中国书法的文化理想概括为十六个字:“正见力学,深美闳约,文心诗境,圆融神明。”这十六个字,概括了书法学习态度、书法的艺术审美和艺术境界。书法学习要承文化正脉、下稳实功夫;书法之美,在于内在、深沉的大美,同时也应抓住核心的审美观念;好的作品要有能品味的意境,从技法到人文,才能诗意渐佳;师古、造法自然,起于用笔,见诸文心,才能达到“圆妙融通”的状态。

朱天曙教授在书中梳理了历代书法理论:古代书论肇始于汉魏,经由六朝发展,奠定了古典书论的基本框架。此后经过唐代至清代的发展,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书法理论体系和文献积累。他认为,中国书法具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形式内容和笔法体系,一方面是由此产生的审美内涵和精神世界。笔法审美成其外,人文和哲学成其内,共同构成中国书法的内涵。

在古代,书法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诗书画印就是日常雅趣。当代书法创作在展览的推动下,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展览过度也带来一些问题:很多技艺高超的书家,太多为展览和活动而写,迎合潮流,失去自我。但是,中国书法的传统并没有断裂,在当代也发展得越发多元和丰富。

书法艺术的最终目的是要表达书家的情感并感染观者,对书写内容的选择以及与之匹配的字体、书风及形式的选择,是书法创作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在书中,朱天曙教授还从自身学书经历出发,评点历代书家对自己的影响,阐释书法学习中的一些基本理念,为书法学习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4QijPrSDCxcyVoMkZq9z50uxGj0RPOs5fpEhnabY.jpeg

全彩印刷,裸脊锁线,完美呈现笔墨世界

《书法答问》全书含有精美插图200余幅,有作者亲自示范的执笔姿势和墨宝,也有历代代表性碑帖和书画,均为彩色印刷。这些配图,一方面对于初学者来说具有很强的实用参考价值,另一方面也直观地呈现了“诗书画印”传统下的笔墨世界,引领读者感悟中国书法的艺术精神。

书籍采用裸脊锁线的装订形式,可以完全平摊,更好地呈现图文。书封的设计也别出心裁,在古朴的造型之外,设计师将腰封设计为双面印刷的形式,正面是图书亮点介绍,反面则是草书名作怀素的《自叙帖》,可谓别具匠心。

这本书也受到了诸多书法家和文史学者的赞誉。著名书法家、书法史学者、南京艺术学院教授黄惇称《书法答问》是“一本谈中国书法‘共性’的专业书”,“这种深入浅出的答问式教学,为读者提供了打开中国书法之门的钥匙”。著名艺术史学者、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朱良志,认为朱天曙教授在书中的观点“平实具体而又耐人寻味,引导读者解读中国书法从技法到审美、从人文到哲学的思想密码”。

7xIIua5b5QIkfym4M9f1WlTrj8bGFBvS9k6xoAEE.jpeg

​阅读《书法答问》,就仿佛和当代书法名家促膝对坐,进行了十五场由浅入深的娓娓对谈。这些对话,解答了书法初学者不可不知的问题,解读了传世名作的局部细节,也揭示历代名家的风骨神韵。希望喜欢中国书法的读者,不要错过。


关键字: 内容标签:审美,书家,品格,《书法答问》,书法,朱天曙,审美 书家 品格 《书法答问》 书法 朱天曙
下一篇:中国书协会员、文化名人周振华用文学温润书法_文学-作家-北京||上一篇:徐里:增强对外文化交流的有效性和影响力_两会-徐里-中国-传播-国际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