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徐里:增强对外文化交流的有效性和影响力_两会-徐里-中国-传播-国际

编辑:杨晓萌 来源:雅昌发布
 
【导语】2020年5月21日和5月22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和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导语】2020年5月21日和5月22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和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美术界的政协委员纷纷为文化艺术界的发展建言献策,尤其是针对新冠疫情的提案,让我们看到文化艺术界人士的责任与担当。今年,这些委员们都说了些什么?

VrKUR4DntJS4y7JxkswESOD6VFOEvns4rtHRIn9l.jpg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徐里

徐里:增强对外文化交流的有效性和影响力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的讲话获得与会者的强烈反响和广泛认同,是我们做好文化交流工作的重要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有关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当代中华文化的海外影响力与传播力,业已成为当代文化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重要责任。

当前,国际文化版图已发生深刻变化,各国文化交流的频次、广度与深度不断加强,交流方式、方法更加多元、丰富。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与影响不断增强,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层面乃至个人艺术家,每年举办电影、戏剧、音乐、美术等文化活动不计其数,可谓遍地开花,百花竞放。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热衷于展示而不重视效果、质量,海外镀金、虚假宣传等情况时有出现,开幕热闹一时、展览无人问津,晚会、音乐会多为赠票,海外华人捧场,难以走进当地主流人群等现象并不少见,如何提升当代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质量,在相同的国际语境下如何提升文化交流的有效性,实现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历史转变,值得深思与认真规划。鉴于此,提出如下建议:

1.做好顶层设计,加快国家文化战略智库建设。现在国家相关机构、社会团体等,对中国当代文化的整体发展依然缺少一个战略性思考,缺一个顶层设计。各种对外文化活动不可谓不多,但牵头部门多而杂,组织松散,多是短期、应景活动,缺乏长期战略思考和细致规划。建议尽快成立一个由相关的政府机构、文化机构、专家学者组成的国家文化智库,对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走进去,给方案、定措施、出路径、列时间表。为国家文化走出去做一个整体规划,做一个10年、20年、50年的规划。特别是集中力量在国际重大文化活动和重要节展赛事平台上,统筹各方力量,精心组织规划,形成合力,把真正代表当代中华文化发展成就,展示新时代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成果展示出来,传播出去。文化交流项目要考虑国际语境问题,不能迎合,要切实提高文化交流的有效性。

2.走进主流场馆,走近主流群体。建议文化主管部门,对外文化交流机构,抓住组织重大纪念活动、重要国际会议、重要国际论坛等有利时机,利用国际重大赛事、艺术节、国际影视展等相关活动,深化议题设置,开展人文交流。特别是注重交流质量,戏剧表演、音乐晚会、美术摄影展览一定要进入当地主流重要场馆展示、演出,并且不断创新对外交流的话语表达方式,研究国外不同受众的习惯和特点,了解他们的文化传统、价值取向、接受心理,以国外受众易于接受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吸引更多当地主流群体的目光与关注。同时,积极加强与当地主流媒体的沟通合作,充分发挥华侨华人、留学生、华人社团、华文媒体、驻外新闻出版影视机构作用,切实增强活动的传播力和辐射范围。

3.加强对外交流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议文化相关主管部门,通过组织海外研修培训,留学人才有效激励引导等方式,建立一支政治过硬,专业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对外文化交流人才队伍,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策展与艺术经纪团队。同时,立足全国高校、社科机构,借助民间智库研究力量,建设一批对外话语体系创新研究基地。加强翻译人才特别是中译外人才培养,建设高水平翻译家队伍,加强与外国翻译机构合作,吸引更多优秀外国翻译人才参与中国话语译介,确保中华文化准确、生动、鲜活地传播出去。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中国,传播,国际,2020两会提案,两会,徐里,中国 传播 国际 2020两会提案 两会 徐里
下一篇:朱天曙新作《书法答问》面世:道出中国书法的风神骨气_书法-朱天曙-审美-书家-品格||上一篇:王一君:进一步加强齐文化传承创新利用_两会-王一君-创新-国家-齐鲁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