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EK STAR 「周」星星 大艺博艺库优秀青年艺术家人物专栏,每周一星,带你认识一个独一无二的灵魂!「周」星星第二十四期艺术家——朱文洲,他1983年出生于广西南宁,2014年硕士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专业,现任教于广西百色学院。朱文洲将对故乡的深情、对物的情感融入到对乡情 、野草的持续创作中,寄托他对生命的感悟与思考。 Hello 我把画画当成一种生活方式, 源于热爱, 生活除了需要与朋聊天、吃饭等 某种外在的社交活动外, 还需要一种像画画一样 自己与自己内心的对话。 △ Countryside - 朱文洲 Video Clips △ Q&A Q 朱老师您好!从2015年的《源》系列开始,近年你创作了多个关于故乡的作品系列,为什么您这么钟情于 “ 故乡 ”?在您心中,故乡是一种怎样的存在,它在您的作品中寄托着什么样的理想? A 其实《源》系列、《原上草》及后来的《故乡的秋》、《乡·情》都是在寻找更能准确表达内心对故乡的热爱的方式。 首先,故乡是我祖辈生活的地方,也是我成长的地方。小时候,最快乐的时光就是和小伙伴在田野里玩耍,无拘无束!我一直都在画秋冬时节稻田的景象。其实除了秋冬时节外面田野空旷可以随意奔跑外,还有一种内心的渴望……那就是,以前父母常年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栖,只有在秋天收完庄稼了才能好好休息,所以我特别喜欢秋天。那是最开始我画故乡秋天的感情。 现在工作了,很忙!生活、各种上各种事情,很难再有时间去享受曾经那种无拘无束的生活。所以现在画《乡·情》系列,多了一种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其实我内心的感情是蛮复杂的,只是有些情感难以用语言表达。 Q 所以故乡对您而言,一边是生命的回溯:童年的美好回忆,对故土及父母的深情,一边也是繁忙的现代生活中,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对吗? A 是的。也可以说是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自己对生活的一种理解。 朱文洲 源3 100×100cm 油画 布面 2015 我所画的已经不再是眼中所看到的景象。 Q 当您将这些难以用言语表达的内心感受,融于您的创作中时,您所描绘的景物,是否已经不仅是眼中之景,更是心中之景/境? A 是的,我所画的已经不再是眼中所看到的景象,现实中也没有那样的场景,都是为了表达内心的情感,组合在一起的,色彩、形式都做了很大的主观处理。 Q 在对真实景物进行艺术化提炼时,我发现您特别钟爱一个符号:无名野草,茂密的,坚韧的,肆意的,各种姿态的野草,为什么您会将它们作为您反复描绘的主角呢? A 热爱,对故乡的热爱,特别是秋冬季节的热爱。记得那时空旷的田野之中,草是主要的生命体,孩子时玩游戏都喜欢躲在草里,也可以那草来编织各种小动物,所以我对草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每次看到采风拍回来的照片,都想用绘画的方式放大尺寸把她创造出来。每一次画,即使是曾经画过多次的场景,都觉得画不够、画不好。每一次都希望在技法上能有突破,能更加准确的表达内心的感受。 Q 您笔下的野草柔韧如丝,又带着温暖,特别美好。您好像在色彩上,也特别喜欢用黄色调,来营造一种如记忆中的温暖感觉。 A 是的,我黄色调来营造一种美好、苦涩的记忆。回忆不仅有美好的部分,也有苦涩的部分,因为小时候,那个年代经济不是很好,小孩子没啥玩的地方、事物,相比现在的孩子来说,蛮苦的。以前每个孩子能出去开心玩个够,都是在帮父母家务、农活前提下才能出去,或者是带着放牛等任务。 当然画的时候也受到了技法上的束缚,比如在用色上,有些颜料和黑色混合在一起不好用。毕业五年来,我在技法上一直在尝试哪种颜色和黑色混合更好看,更适合薄画法。 FROM 朱文洲 孩子时的印象——故乡的春天潮湿、夏天炎热、冬天寒冷,只有秋天气候最为宜人。深秋时节,地里的庄稼都收完了,一望无际的田野是孩子快乐的天堂,在这里孩子的天性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春耕夏种、秋收冬藏,秋天虽不像春、夏那样生机盎然,但是却有另一种美,就像梵高《吃土豆的人》一样,能给人内心某种温暖。“草”是此时最主要的生命体,大自然之物,“红薯窑”人活动的痕迹,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纽带。随着城市化,快节奏的生活使我们渐渐少了一份“宁静”的生活。 朱文洲 故乡的秋5 150×150cm 油画 布面 2017 现在很享受创作的过程,只画自己喜欢的事物。 Q 近年的作品中,有没有哪些作品系列的创作是您最难忘的?或者说比较特殊的? A 《乡·情》和《天圆地方》系列。现在《乡·情》系列,除了最先开始的情感外,多了一层对生命、生活的感悟,她和《天圆地方》在情感上有些相似。只是《天圆地方》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各种材料的探索、画面形式的探索、内容的探索。 Q 这些对生命和生活的感悟是什么? A 就是暗示生命短暂,得失成败天道自有轮回,尽人事就好,不要执着追求身外之物,开心、自由、充实地过好每天。在作品中,我尝试在形式上吸取中国画写意画中的某些元素,(包括创造的理念),在草的疏密组织、安排上试图更简洁一点。 朱文洲 乡情 · 故乡的田野 150×150cm 丙烯 布面 2019 Q 是不是2019的《乡情·故乡的石板桥》、《乡情·故乡的田野》这两幅作品可以看到您说的这些变化? A 有一点点,起码在心态上,几乎接近。以前一幅创作三两天,你提到的这两幅,每一幅都画了快接近一个月。 Q 近一个月的创作过程,是在探索或解决什么问题吗? A 首先是心态上有了变化,以前还带有功利目的,现在很享受创作的过程,不管画多久,也不去管美术创作理念的变革、新的形式语言范式,只画自己喜欢的事物。第二,因为本身就喜欢画画,所以在创作的时候总是本能地想把作品画得更深入、更有艺术性,就像前面说的那样,每次画完总觉得自己画得不好,所以每次创作的时候还想有个突破。画这两幅画的时候,我用了丙烯颜料,之前我对丙烯颜料性质不太熟悉,同时也发现丙烯的可塑性强,可以制作成很多的肌理,就想探索可以很好体现内心情感、客观物象、材料肌理的画面形式。 Q 新材料的运用,有时真的会为创作带来全新的感受和突破的契机,我看到您除了尝试丙烯材料之外,也在《天圆地方》系列进行了水墨、综合材料的尝试? A 是的,我觉得画画除了材料不同外,很多都是相通的,不同艺术品类可以相互借鉴。 FROM 朱文洲 故乡的田野中有座石板桥,处于一大片稻田中间,小时候经常要走过。记得那时大人们劳作回来走过时,总会停下来洗去裤腿上的泥巴,驻足谈笑。那时河水清澈,暑假小孩子几乎每天都会到桥下游泳、嬉戏。如今,新修了道路,已经少有人走了,桥头的杂草也高了许多,人们曾经在桥上刻的棋盘,仍有模糊的痕迹。 朱文洲 乡情 · 故乡的石板桥 150×150cm 油画 布面 2019 Q 除了《乡·情》后期作品,似乎《天圆地方》还有《春华秋实》也都在进行融合中国画元素的尝试,是吗? A 《春华秋实》不是,画《春华秋实》是意外,是一个在川美的朋友,给我一大堆颜料,说让我画厚一点。我画了两幅有草的,结果一塌糊涂,自己都看不下去那种,后来他就建议我画荷看看,然后就开始画了荷,开始觉得好玩,画得还不错,有朋友喜欢,就都送给他们了。后来觉得还是喜欢画草、红薯窑,为了能把《乡·情》系列画得更好,就用画荷来探索、提高对画面感觉,画了一年。本来还想继续探索下去,但是觉得自己精力有限,还是选择自己最喜欢的。 朱文洲 春华秋实3 100×100cm 油画 布面 2019 Q 《天圆地方》这个系列又是怎么开启的? A 《天圆地方》起初是无意间看到一本石刻作品的书,觉得上面刻着的那个铜钱、石头的颜色、纹理很漂亮,从研究生毕业就开始画了,最先开始几乎完全临摹书上的,就是觉得好看。后来觉得还是需要有自己的想法,就开始看与铜钱有关的书籍、文章,最后发现还可以与《乡·情》系列在情感上有某些共同之处,就偶尔进行创作,也逐渐摆脱原来那本书的模式。 《天圆地方》与《乡·情》很不一样,《乡·情》画的东西都是我从小接触的,有很深刻的体会。《天圆地方》需要大量的去阅读、理解相关的书籍,去挖掘更深层的资源。 朱文洲 天圆地方2 60×60cm 综合材料 2019 Q 《天圆地方》上有一些仿佛洞穴壁画的图像,斑驳的历史痕迹,也有若隐若现的故乡景物。 A 我有点信仰佛教,当然不是很虔诚,喜欢那种慈悲之心,对事物的态度。开始融入自己思想的时候,不知道选取什么元素,就只能用意识中的经验图像,以此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天道轮回,自有它的法则,在时间面前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 现在我创作《天圆地方》,就是喜欢,各种材料在画布上可以留下很美的痕迹,各种图像可以随意的处理,想怎么画就怎么画,不用拘束。比起《乡·情》可以更自由,是工作累了很好的一种放松方式。 朱文洲 天圆地方 80×80cm 综合材料 2019 独特的个性,是我在创作中更看重的东西。 Q 从研究生时期至今,贯穿您的创作始终的主线和母题有没有改变过? A 没变过,主要是画草(田野)。研一、研二都在瞎胡闹,研三才有了突破,是到北京参观了一位艺术家(朱维彬)工作室后在技法、技巧上才有了很大的突破。 Q 故乡依然是你这么多年来的创作本源是吗? A 是的! Q 是什么带给您源源不断的灵感与创作冲动的? A 爱:对故乡人、物的爱;对画画的热爱。特别是现在,原来的田野自然面貌逐渐的改变,或者消失。每年我都会回家采风、拍照,有时候无意间得到一些场景,很喜欢的话,我会反复的去画,画很多张,像《乡情·故乡的石板桥》我就画了三、四幅。 Q 在您的创作中,排在第一位的是什么? A 看心情、创作时间。开始时有喜欢的内容、有喜欢的题材,先过把瘾,画了再说,要是还很喜欢就会考虑形式等问题,还画不腻的话就再考虑更多的东西,怎么不断提高。但整体上,独特的个性,是我在创作中更看重的东西。 Q 在创作的过程中,您觉得最有意思(或最享受)的部分是什么?最困难的部分又是什么? A 最享受的是 “ 画笔在画布上划过的痕迹,可以拟合成自己想要的形状 ”,最困难的也是这个。我画的时候颜料比较稀,会流动,开始还是这样的形状,久了就变了。 朱文洲 故乡的秋2 150×150cm 油画 布面 2017 现在画画是一种生活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思考生活的方式。 Q 现在回头看,您还记得最初是怎么喜欢上画画的吗? A 那是在我没上学的时候,偶然一次机会看见我伯父在墙壁上画了一只公鸡,那时没什么材料,就是用碎瓦片,在泥巴墙上画。墙上有个洞,和一些破损的地方,我伯父就用来当成公鸡的各种器官。就是在人群中多看了一眼,我就喜欢上画画了。那时学画画都被当成胡闹的、不好好学习表现,到了高中我才有机会正式学画画! Q 当时画画最吸引您的是什么?现在这种感觉有变吗? A 当时画画吸引我的可能也和别人一样,好看,画得像,觉得不可思议。 现在不是这样感觉了,现在画画我觉得是一种生活方式,缓解疲劳。同时画画也是一种思考生活的方式,把对人生的感悟、理解写进作品中。加上本身是美术老师,坚持画画,也是一种工作的要求。 Q 求学过程中,有没有哪些艺术家/艺术理念对你影响至深? A 有,梵高、米勒、科罗都影响过,最为深刻的像我研究生导师当代艺术家秦剑和师母刘作瑞,前面提到的朱维彬,以及著名画家张冬峰。秦老师和师母对我的影响是全方面的。张冬峰的艺术在我前期风格中影响很深,坚持 “ 乡情 ” 题材的创作,也有其中原因:描写身边最有感触的物象。 Q 现在您的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是怎样的? A 最直接的就是我现在是美术老师,艺术是我目前生存的技能,绘画上的成就与我的工作成绩有一定的关联,当好老师除了要认真上课外,还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水平。 同时,我把艺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可以缓解压力,偶尔抽时间去采风,看看大自然。它也是一种对外交往的媒介,以画会友,可以不带任何功利性的交友。很多时候,通过艺术创作可以发现我们社会正在或者已经发生变化。 最后,画画它可以将自己的人生感悟融入其中,很多时候我们会被一些事情影响,当我在画室看到自己的作品时,又会想起,生活嘛,开心最好,要学会放下、舍得,不必太执着追求太多。 Q 您感觉在现代社会,艺术家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A 我认为有很多:对社会某种现象的批判,促进社会的发展;创造美、发现美,材质、形式不断挖掘;用艺术方式突破人思想、思维固有的模式。 Q 您有没考虑过自己要成为怎样的艺术家?您的创作能为人们带来什么? A 以前有,现在没有,将来不知道有没有。以前我想唤起人们逐渐淡忘的乡土情怀、亲情,或者一种美的享受。现在先考虑自己能有个美的享受,如有可能再希望能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也可以是某种心灵的感触。 朱文洲 离离原上草 120×150cm 油画 布面 2017 Q 听说您有一个让人羡慕的工作室,窗外就是青山绿水,您在这边创作有多久了? A 从2015年开始,有4年多了吧。那是刚毕业那会,学校搬迁到新校区,旧校区准备要拆,没有人用了,我就暂时用一下,就选了一间靠江边的作为工作室。 Q 您每天都会过来画画吗? A 是的,画室离我住的地方很近,都在校园里边,三两分钟的路程。每天我都会在画室呆一会,即使时间很短,看些图片,喝喝茶也心情愉快。创作都提前一两天准备好各种材料工具,晚上喝喝茶,看看一些好的作品,寻找一些可以借鉴的元素,再想想创作步骤,构图;草该怎么画,草的背景用什么肌理来衬托,以及画成什么样的风格。创作时,往往比较投入,通常选择在工作上没什么事的时候进行,什么早餐、午餐先准备好,然后一鼓作气画下去。 Q 关于未来的创作,您有什么新的计划吗? A 新计划暂时没有,画一幅是一幅,争取每一幅都有点小进步;乡野题材是我未来持续创作的主题,在创作的理念上、情感上有了新的表达;在画面效果、形式上觉得还有探索、提升的空间;偶尔我也会抽出时间画一下《天圆地方》系列。 ONE-日常 7:00 起床 7:30 泡壶茶(吃早餐) 8:00 画画(或者上课) 画累了,喝杯茶,顺便看看优秀的美术作品 13:00 午休 14:00 起床 14:30 画画(或者上课) 18:30 运动 21:00 看看书或者文章 23:00 和同学、朋友在群里聊聊天,说说俏皮话 23:30 休息 RESUME 能够安安静静的画画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朱文洲 1983年出生于广西南宁,现居广西百色。2014年硕士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专业,现任教于广西百色学院。 ■ 教育履历 2011-2014 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专业 硕士 2002-2006 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专业 本科 ■ 参展经历 2017 《乡 · 情2》首届全国美术教育教师作品展览 重庆 2015 《源3》、《源4》世纪青春中俄青年艺术联展 河北 2014 《原上草2》亚洲青年艺术家提名展 北京 2014 《秋风拂过》南京国际美术作品展 南京 朱文洲的工作室。 Work 朱文洲 乡 · 情20 80×80cm 油画 布面 2018 朱文洲 乡 · 情19 100×100cm 油画 布面 2018 朱文洲 乡 · 情17 100×100cm 油画 布面 2018 朱文洲 乡 · 情16 100×100cm 油画 布面 2018 朱文洲 乡 · 情15 100×100cm 油画 布面 2018 朱文洲 乡 · 情14 100×100cm 油画 布面 2018 朱文洲 乡 · 情12 100×100cm 油画 布面 2018 喜欢这些作品吗? 朱文洲在WORK中出现的作品均可售或可版权合作,喜欢的收藏家 / 设计师 / 机构请与大艺博艺库(020-37650387)联系。 END
往期「周」星星
李宏涛:怜悯其实是有希望的,嘲讽更多的是无力感
张檬予:我觉得相遇都是意外和偶然的
赵天奇:精密控制,是我创作的核心
石志为:时代有点浮躁,冷静下来可能会好一点点
真琦:艺术是感性的,它不像数学题,存在唯一答案
林沛君:你能在生活中体会到多少忧伤,也能在生活中收获多少美好
吴伟林:创作于我是一个规则与动荡之间的视觉游戏
严梦阳:凝望大地,寻找人类的诗意家园
丘道远:能让人充满挑战的就是那些不可控的东西
徐世琨:我把你领进我的迷宫,怎么走就是你自己的事
贾玉飞:我用一根线来书写我,代表我
李强强:绘画吸引我的是,它的世界足够大
杨虎:我觉得我是对的,我觉得我是可以遗留下来的
陈诚:跑第几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停下!
范睿晨:人的真心都是柔软的
杨林黄子:不喜欢为画而画,总得有点灵感和情感冲动才能下笔
马儿马儿,散文一样—— 胡桂东
是的,我喜欢单纯的美好——贺秀
人们偶尔也会为了看到天空而变换视角——肖晟
这样的我,就画出这样的画了——张子叶
李绿野:你没有偏见,你对世界就没有看法
苏锦驹:我的作品不是悲悯的,也不像贾科梅蒂那样虚无
我是何思薇,不在算法之中……anyway nothing
点击【阅读原文】体验一下
关键字: 内容标签:故乡,地方,油画,故乡 地方 油画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