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沉沦于不断复古的惰性中。”
2016年,龙文在《听砂手迹》第一章“小心入古去,大胆破出来”里如是说。
汪涵则在序里写下:“在当下大众消费文化和商业主义盛行的时代,大多数艺术作品隔靴搔痒,哗众取宠。而龙文兄则心怀对一团紫泥的悲悯,直面南墙,真实不虚地用一件件作品探寻并记录着他内心对紫砂艺术的执着,念念在定。”
白驹过隙,一晃三年。
2019年9月,“念念在定”的龙文,第二本书《宜堂手记》又将付梓。
同月7日,他的首个个人紫砂作品展亦将于杭州元白展厅启幕。
龙文请得月真法师为新书题写书名和作序,并邀来十数字知交好友站台作文。他自己亦欣然提笔,写下后记。
藉此元白龙文紫砂作品展启展之际,特摘取仍于编纂中的《宜堂手记》内一人一言,以襄此展讯。
—
《净名经》云:“以须弥之高广,内芥子中,无所增减。” 宜堂有若此者。虽为斗室,然其广博,无所妨碍。
——月真法师《序》
—
在龙文这里,传统匠人的技艺、中国文人的修养、当代设计的理念,无碍相融,存于无杂念之心,最后化为手指间的触致。
——徐沪生《这个时代的手艺与设计》
—
于玩陶之途得识我友龙文,乃沪上老克腊一枚。斯人风神清俊,书画、金石、设计、收藏诸事无不熟稔,又兼性嗜佳馔美酒雪茄,实难得的得趣妙人。
——醉里横笛《搜尽云烟打草稿,抟来瓦缶伴鼎彝 —— 漫谈龙文的紫砂艺术》
—
龙文作品的“紫砂语言”虽然异于宜兴传统,然而耐人寻味的是,他却屡屡引领风骚,备受瞩目,也毫不意外地被广泛抄袭。
——黄健亮《游于艺 得真趣》
—
再看看他,每月到红玫瑰找同一位老师傅剃头;每月去探望八十几的曾经的老正兴大厨爹爹聊天,顺带吃老爹的红烧卤蛋、油爆虾 、干煎舟山带鱼…….至少八只菜,那般倜傥相,朋友圈中寻不出来的。
——郑力《我看龙文》
—
所作之砂器,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技法根植于传统,语言又不离当下。传承中蕴含着创新,创新中又满含着古意,“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寂莱《没有一起醉过的酒友》
—
龙文想要做的任何一件东西,不能“夺自然之精微”、去描摹自然界本有的庸常,而是要从画中去找,从诗中去找,从童年梦境中去找,从梦魇中的瞬间去找。
——王淑瑾《眼里有光的手艺人》
—
宜兴之外的紫砂能人很难脱颖而出,独树一帜。然近十年来,龙文兄算是异数。
——李海波《道器合一属龙文》
—
尝与龙文兄论艺,其以为艺事之难,在于“既要学到十分的技艺,又要做到点到为止”,并进一步强调“该用三分工的时候,用四分也是不到位的;该用十分工的时候,要能轻松而得”。
——刘创新《文心妙造-浅议龙文陶艺》
—
敷以金石之文,涣乎风行水上,柿、栗、茄、菱、莲子、灵芝、佛手、竹根,乃至云、石、钟鼎、石鼓、碑版等,无不可听其心而神运之,滔滔汩汩,一旦成器,典而不野,丽而有则,高古郁勃之气自见于外。
——陈檀溪《题宜堂龙文手制砂器册页之如是壶》
—
他在各种身份的游走里进退自如,也把这种潇洒带到对紫砂样式的重新塑造里面,以最专业的心态去学习与研究,同时,又以最轻松和不经意的方式来呈现。
——丁筱《高手,就是超越简单的形式而不为其限制》
—
近年来,他更是一发不可收,博采众长,抟泥成砂,设计样式,自作砂器,镌刻书画于砂器之上,千奇百态,屡出佳作,惊艳行内行外。——姚远《当刻刀遇上明针》
我只是在构筑自己的世界,不断地发现、挖掘自己内心深处,也许是隐秘的需求,也许是呈现的欲望,也许,只是逝去的褪色的光阴或者一些微不足道的琐事。我努力把它们一一具象化,尝试着重新组合,略微调整局部的明暗和色调,让我的世界渐渐有了生趣。
——龙文《我只是在构筑自己的世界(代后记)》
摄影 | 寂莱 许放 小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览时间
▼
2019/09/07(Sat.)15:00开幕
|
09/15(Sun.)11:00‑18:00
周一定休
作者在店日
▼
2019/09/07(Sat.)& 09/08(Sun.)
展览地点
▼
杭州市西湖区留和路139号东信和创园31间元白展厅
▼
0571—89978779
关键字: 内容标签:是在,设计,我只,紫砂壶,龙文,是在 设计 我只 紫砂壶 龙文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