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田野双年展学术研讨会现场
2019年4月15日,首届田野双年展学术研讨会在广安武胜段家大院内召开。此次研讨会由总策展人一山发起,广安文联主席童光辉主持,参与嘉宾有艺术批评家、策展人郝青松,台湾策展人林羽婕,新加坡雕塑协会主席杨子强,武胜县文联副主席尹才干,武胜幸福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覃小林。本次展览总策展人一山、策展人顾振清以及执行策展谢蓉也列席了本次研讨会。
“田野”和 “原乡”是此次双年展的灵魂
策展人顾振清
策展人顾振清首先简短地介绍了此次广安田野双年展得以呈现的缘起:“由于城市富饶,农村贫瘠,此次双年展策展团队想从农村切入,希望在中国农村能够发起一种不同于城市背景的当代艺术实践。在这样一个构思下,艺术家一山先生非常有远见的点出双年展的一个重要的主题——田野。”。 “原乡这个词汇只有德语“HEIMAT”一词才能相配,所以原乡这个主题提出来以后在德国学术圈也引起了一个轰动,包括国际上的策展人杨天娜、Claus Mewes、清水敏男都对原乡的主题做了一些国际学术圈的论述,让我们中国的双年展也提出了一些比较有影响的学术的词汇、概念和论述。”
“展览从去年8月份开发布会到12月开幕,策展团队邀请了35位(组)国际、国内艺术家来做现场、现时、现地的当代艺术的创作,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取得一个非常好的展览呈现,要非常感谢广安和武胜当地领导和文化圈的支持,也得益于在邀请艺术家方面也有一个严格的筛选,所以这个展览上可以说是名家荟萃,我觉得这个展览的定位给了大家一个信心,让策展团队在总策展人一山先生带领下,能够把最优秀的艺术家请过来,按照国际化的方式来做运作。”
“为了对这个展览在学术上做一个深入的推广,策展团队以及顾问在四川大学、四川美院、电子科技大学,包括我在台湾的艺术大学还有Claus Mewes在哈佛的品牌大学做了多次研讨会、演讲会,小型的推广会等等,包括这次研讨会,使得这个展览有一个非常立体的社会推广和媒体推广,所以广安田野双年展不止有了一个理论的论述的建构,有了一个展览实践的现场的呈现,更多的是在当地老百姓和国内艺术圈有了一个深远的影响。”
“原乡”是回到文明的秩序
艺术批评家、策展人郝青松
艺术批评家、策展人郝青松一直比较关注乡村建设和艺术的关系。他认为:“广安田野双年展从开幕到现在一直在持续受到关注,是田野为主题的双年展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是空间和时间在一起生长的,不是以往在画廊里、美术馆里的那种非常限定的生命力。”
“我也在思考艺术在乡村建设之中能够起到怎样的作用,特别是在今天,我想他的作用更在于他是一种文明的索引,他是一个敲门砖,从这里面可以延展出的会大于艺术。这个展览给予这里的更多是一种新的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新的生活方式。”谈到“艺术介入乡村”时,郝青松认为:“我们回到‘原乡’不是回到原来的样子,而是回到原来的秩序,这个秩序就是我们要思考是谁的乡村,是谁的田野,特别是我们在艺术进入乡村的时候要警惕这个问题,避免成为晚清的乡村,成了完全旅游项目的乡村,或者成了艺术家的乡村,而跟这块土地的人没关系。”
艺术的文化升值
台湾策展人林羽婕
来自台湾的策展人林羽婕主要从“艺术进入”、“艺术介入”、“艺术融入”以及“文化转化”、“文化视野”和“文化加值”的关系两个大的方面探讨了与本次展览有关的话题。
林羽婕介绍道:“台湾目前也在做所谓的‘大地艺术’、‘地景艺术’。台湾从‘艺术介入’这个概念开始思考,到后来发现如果只是艺术介入,跟当地的关系实际上是很疏离的,然后开始讨论应该是艺术进入以及艺术融入。不仅仅只是融入环境、居民,应该是所有文化的意图里面。”对于本次双年展的作品,林羽婕说道:“我觉得这一次的双年展虽然说是田野双年展,可是我认为是非常前卫的。我看到了艺术家在这里玩着各式各样的观念,作品完全融入到了当地的环境之中,而且了解到很多当地居民参与到作品的创作之中。”
“当代艺术家跟以往的艺术家不同之处在于不仅仅是自己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关注社会的议题。而我们透过艺术家的眼睛,通过留在这里的作品或者艺术家跟当地居民协作的这样的一个事件,会让这个地方的文化,甚至文明水平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这种在文化的加值上面,我们可能短时间很难发现,因为他是无形的,他需要慢慢积累,所以我们期待这个田野双年展能够一届一届的继续办下去。”
随后林羽婕跟大家分享了目前台湾正在举办的几个“大地艺术节”,这些艺术节无一例外都是在乡下偏远,人口比较少的地方,都获得了政府在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包括”桃园地景艺术节”、“屏东稻田艺术节”、“台南渔光岛艺术节”等,通过连续几年的举办,都发展到了一定规模,每年有数十万人前去参观。
民众参与是展览的有机部分
新加坡雕塑协会主席杨子强
新加坡雕塑协会主席杨子强认为“在地性”和“国际性”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甚至“最在地性就是最国际性”。杨子强说道:“每一个从别的城市或者是别的国家来到这个地方的人,他们带来的不只是他们的艺术或者作品,而是他们每一个人的文化背景、不同的语言、不同观看事物的方式的角度,他们用完全不一样的角度来重新诠释在地的文化和在地的底蕴,这将会是一个非常不一样的催化,真正达到催化的一个功能”。在艺术家创作的过程中,艺术家可以把自己的想法提供给当地民众,让民众参与到创作之中,与艺术家进行有趣的对话。而民众在创作的过程中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延伸出不一样的作品。
展览要在地发声
武胜县幸福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覃小林
作为本次广安田野双年展主办方—武胜县幸福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覃小林先生首先表达了对展览策展团队的认可和感谢。说道:“当地老百姓、政府对这次艺术展览所产生的社会效益非常认可,老百姓在艺术家进行作品创作过程中也很喜欢和艺术家交流、互动,整个艺术效果很不错”,另外覃小林先生认为展览的传播推广继而带动了武胜宝箴塞在全国的知名度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同时,覃小林先生也希望第二届的时候艺术家的创作能够更深入到当地文化,跟当地更加紧密的结合,突出武胜特色。
武胜县文联副主席尹才干先生作为此次展览的全程参与者,本次展览也给他带来了很深的感触并认为这个展览首先是一个启蒙,作品的创新和生命力给我们带来了艺术的启蒙。除了艺术的启蒙外,更深层次的还是思维方式的启迪,艺术创作的在地性创作宗旨也让当地百姓感到亲切。
广安市文联主席童光辉先生表示非常认可“原乡”、“田野”这个展览主题,并提出这个展览具有三个最,“最传统的原乡、最开放的视野、最充满智慧的作品”。同时也希望这样一个好的展览希望在下一届可以更加深化策划、突出主题,让展览有一个更广泛的传播,而且广安市文联将会动用全部资源全力推广。
“田野展”需要地气
武胜县文联副主席尹才干
作为总策展人,一山先生针对本次展览做了思考。第一,这个展览不仅仅是一个展览,更重要的是带入了一种文明、寻根,同样是一种文明的向往,回归大自然的慢生活的未来生活方式,是哲学上的否定之否定。第二,作为在乡村举办的展览,要带着一种回馈和感恩的心报答给这片土地。第三,展览本身具有的艺术高度、国际影响、开放视野、学术专业性等等需要更广泛的传播,延伸展览效果,达到更高的教育效果。同时一山先生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比如在这里建设一个“院子美术馆”,做一些定期的展览、艺术驻留项目、定期举办青年的一些对话教育、增加艺术图书馆等,让当地的居民得到更好的艺术教育。
对于本次展览,一山先生肯定了这次优秀艺术家的创造力带来了很好的效果,同时也期望在下一届有更优秀的策展人、更优秀的艺术家加入,希望能够增加“建筑单元”,让“原乡”这个概念更加接地气。
关键字: 内容标签:田野,广安,双年展,,田野 广安 双年展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