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名省市书画名家4月19日下午齐聚兰州日报社,在由人民网甘肃频道、中共兰州市委宣传部主办,兰州日报社承办的“‘四力’教育实践之‘精致兰州——百毫写金城’书画活动”中,用笔墨丹青颂金城。人民日报社甘肃分社社长董洪亮,中共兰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宏,兰州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刘立山及省市百余位书画名家出席了活动。 人民日报社甘肃分社社长董洪亮(右二),中共兰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宏(右三)观看书法家现场创作 “借丹青讴歌时代,用妙笔书写兰州。”刘立山在致辞中表示,举办本次活动的目的就是通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对“四力”教育实践工作进行践行和诠释,同时也是对“精致兰州”的集中书写与描绘。艺术家们以古老的书写方式展示兰州的精致之美、内涵之美、韵律之美、艺术之美,让古老的金城焕发出勃勃生机。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和生生不息的动力,让我们通过“精致兰州——百毫写金城”等此类文化活动,在显城市文化之韵,铸城市精神之魂,立城市发展之根,强城市崛起之基的践行道路上做出不懈努力。 中书协理事、甘肃省书协副主席尚墨在代表书画家发言时说,我来自山东,但在兰州生活了三十六年,在这三十多年里,我看到了兰州的改变,也欣喜能够生活在兰州这座城市。接到活动通知我心情很激动,今天来了百余位老前辈、老朋友和年轻一代的书画家,这里翰墨飘香,让我们为“精致兰州”挥毫吧! 著名书画家、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甘肃省文史馆馆员杨志印致辞说,兰州地处古丝绸之路的主要节点,甘肃有悠久的文化历史,诞生了大量的书画家,创作了众多优秀的作品。作为一名书画工作者,能和省内老老少少书画家共同参加这项活动非常高兴,我希望今后这样的活动要多搞一些,作为文化大省,要通过媒体大力宣传我们的文化,而我们的书画家也应当大力为甘肃文化事业做出更大的成绩。 简短的仪式后,现场的书画家纷纷开始了各自的创作,书画活动现场热闹而有序,书画家们边交流边创作,都表示机会难得。本次活动以“四力”教育实践活动、“精致兰州”建设为主题,艺术家们的创作也紧紧围绕主题,书法家们多以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名句为内容进行创作,而画家们则多以我省的秀美山川为主进行创作。除了个人的创作外,主办方还专门安排了百米长卷请书画家挥毫。 让人眼前一亮的活动 说起此次活动,徐华教授用了两个关键词:一是眼前一亮,二是眼界。之所以会这么说,他认为站在打造“精致兰州”的角度来说,兰州作为甘肃的省会,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黄河穿城而过,丝绸之路重镇,从古到今,兰州从来不缺文化底蕴。尤其是此次活动,老中青三代书画家齐聚一堂,规模达到百余人,这是书画界少有的盛况。当地处西部的甘肃在地理位置上处于劣势时,文化生活有声有色就是建设软实力的互补。另外,为了提升兰州的影响力,甘肃的书画家更要走出去,放开眼界,让‘精致兰州’美名得以传播。” 希望经常搞这样的活动 在百余位书画名家中,有一位书画家引人注目,那就是西北“骆驼王”杨志印先生。今年已经86岁高龄的杨先生精神抖擞,气度不凡。来到兰州日报社三楼活动现场,看到中书协和甘肃书协的诸多著名书画家,他高兴地说:“兰州日报社能组织这一场高规格、大规模的书画名家活动让我感到十分敬佩,作为一个书画大省,这里聚集了许多优秀的书画家,我个人认为应该经常搞这样的活动,激发书画家创造出一批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作品。同时,希望兰州在这方面作出应有的贡献。” 媒体的眼光十分独到 我是山东人,36年前就来到兰州了。这里就是一个人来了以后,住一段时间就不愿意走的城市。尤其是通过市委、市政府的努力,把兰州打造成了一个宜居的城市,让市民的幸福指数不断上升。 这么多年以来,我看着城市的一步步发展感触很深,对于“精致兰州”这个提法也感到十分贴切。因为人们要居住得舒心、惬意,城市就必须要得到精益求精的打造,才能让百姓幸福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同时,当市民吃穿不愁的时候,其居住环境就变得愈发重要起来,再加上兰州独特的黄河穿城而过的格局,拥有一个非常好的亮点,所以说“精致兰州”的提出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 这次活动,除了“精致兰州”的主题,还结合中宣部“四力”教育实践主题,使得活动更加有意义,这也体现出媒体的眼光十分独到。而且,现场汇聚了兰州乃至全省的老中青三代书画艺术家代表,上至耄耋老人,下至青年俊秀都竭力创作着精美的作品,用这种形式来歌颂兰州十分恰当。因为书画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和文化符号,能够更好、更直接地为广大老百姓传递正能量和美的享受,而且能够被更加容易和愉快地接受。 (文图来源:兰州晚报公众号)
关键字: 内容标签:书画家,精致,,书画家 精致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