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西泠网拍·四月大拍:凡玉,映月精光而生_文化-玉雕-大师

编辑:王璐 来源:雅昌网 
 
西泠网拍·四月大拍:凡玉,映月精光而生西泠网拍•四月大拍预展/4月28日-5月3日拍卖/5月3日

IKNF0eK6fGMAVmWGZ24WWY4OBf0VvezkHkxtrbJh.png

西泠网拍·四月大拍:凡玉,映月精光而生

西泠网拍 • 四月大拍

预展/4月28日-5月3日

拍卖/5月3日-5月7日

黄帝之时,以玉为兵

中国尚玉之习俗,自古有之。

远古巫者以玉祭祖与事神,是为神玉时期;至夏代王玉时期始,盛于周而经秦汉演变为帝玉延至五代,玉是统治者权力的象征;宋至清代为民玉时期,玉器走入民间普及平民,崇玉之风达到顶峰。

千年来,人们赋玉以德,不断强化玉的精神内涵。如今国人对玉的特殊喜爱,正是从古至今文化积淀的结果。

DlI8GtVAPZ187Cl4JT4NmA3SKF3bHuESNw321RC3.png

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比德于玉这一概念,最早确立于春秋战国时期。子贡问孔子君子喜佩玉之由,孔子答:

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

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

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队,礼也;

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

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

孚尹旁达,信也;

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水,地也;

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

1ELBqOANWs26ItkZfG7RgFNGsWnoYGRJBXpR9pbn.png

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玉之十一德中,最后四德超越了品行与美德,上升至气、道、自然的境界,进入了玄学层次。

所谓玄不可知,妙不可言,谓之玄真,谓之妙真。玄真,又恰是玉之别名。

玉 之 所 喻

“君”,从尹,表治事;从口,表发令。故君子一词,在先秦多指统治阶层。

而自汉举贤良、隋创科举以来,“君子”不再限定于世家贵族,玉之所喻亦从而得以衍生。它从一种狭义的社会阶级的象征,衍生成一种广义的、又向各个方向细化的至善至美的化身。

lBQf4nVMieZMM0fVhN9VbJmzcOqVDeCUCZsKvsuC.jpg

上文已提到,在儒学中,玉是中庸、仁德与知礼的象征。而在道家中,玉则被赋予长生的意义。炼丹者认为服玉者寿如玉,于是以玉入药;又在葬礼中以玉为眼帘、鼻塞、口塞、耳填、阴塞、粪塞、珍玉、握玉等,相信“金玉在九璋则死者为之不朽”。总而言之,玉的“通灵”特质被道家发挥得淋漓尽致。

儒家与道家均为中国土生土长的文化,与玉有着天生的亲缘关系。作为外来者的佛教,则是有意识地依附、交融于玉文化之中,具体表现为以玉造像之风的盛行。唐代盛行的玉雕飞天、宋代的玉持荷童子均是其产物。

而同时,玉的特质与佛教思想也极其吻合。白玉温润而泽的特质,正对应佛学“勿执超然”、“圆通无碍”的理念。玉文化中祥瑞之寓意,也与百姓信佛以祈求福运之理相通。

W5BDSGoxuks1Xil3uJwhNqA4JGiOmbLMTy8wPhB7.png

除了以上在哲学层面的意涵外,玉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广泛的适用性。有以玉喻风姿仪态者,如《世说新语》:“斐令公有俊容仪……时人以为玉人。”有以玉喻女子容貌者,如《红楼梦》中警幻仙姑“香培玉篆,冰清玉润”。除人之外,玉的比附范围还扩展至与君子文化活动相关的器物:如玉笔、玉札、玉章等。

总之,上至宇宙圣神,下至衣食住行,玉文化贯穿了中国的古今与内外,无所不至,无所不在。

天命以赤,故周有赤雀衔书

《周礼》有言:

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

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虎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所谓“琼”,即为“赤玉”,亦今人所言“南红”者。夏人尚黑,商人尚白,周人尚赤。赤玉在周朝大量流行。西周统治阶层的墓葬中,大量出土赤玉珠作为串饰。

jrXKl4PEFfhviRDxubXWzlz2wHfhD2hq1prhUpFb.jpg

明代曹昭《格古要论》中云:赤玉,其色红如鸡冠者好,人间少见。由于矿量极少,南红在清乾隆年间几乎被开采殆尽,直至前些年才重新发现矿藏,如今主要分布在云南保山、甘肃迭部及凉山州等。

天 人 合 一

“玉”字是一个独体象形字,可解释为三块美玉被串在一起。《说文解字》中提到:玉,乃石之美者。其字象三玉连贯之形 。

《周易 · 文言》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巧,与鬼神合其吉凶。”“玉”字中的三横,可解为天道、地道与人道,而一竖相连,又寓意着天、地、人三才的相通。

“天人合一”是国人自古以来所向往的一种理想境界。而玉作为沟通天地之器,来自于自然又被赋予人性,乃“天工之美”与“人工之美”的结合。

触摸玉器,感受其中亘古的自然法则与千年的文化积淀吧。

敬请关注

西泠网拍·四月拍品

ZkoxnMsuGc3fMxFE4RpGRaxh0xJyWckZ3GF983N9.jpg

▲杨曦(b.1964)国色天香 白玉挂件

新疆和田籽料

57×30×11mm  22.0g

作者简介:杨曦,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玉石雕刻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研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州玉雕)代表性传承人。

xTa1vXH42Ny3R55IpWO9U5gc8Ll60k1lN8y8qJeA.jpg

▲王一卜(b.1984)莲心禅境 白玉挂件

新疆和田籽料

35×26×14mm  21.0g

钤印:一卜 山人

作者简介:王一卜,苏州琢玉名家。毕业于苏州工艺美院书画专业,师从中国玉石雕刻大师葛洪。其玉雕取魏晋造像的超然之韵与宋元水墨的空明幽淡,独树一帜。具有简、静、空、逸的艺术风格。

ufT1XUbJsjO1JumP1XGyUufre8Z7ron9Hb8dWBdr.jpg

▲冯钤(b.1975)牛气冲天 南红挂件

南红

43×29×14mm  27.5g

钤印:冯

作者简介:冯钤,中国玉石雕青年艺术家,扬州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永骏先生,其青花料雕动对象作品在业界独树一帜,业界人称『青花王子』。


关键字: 内容标签:文化,玉雕,大师,,文化 玉雕 大师
下一篇:打击文物犯罪,岂有“法不责众”?_文物犯罪-国家文物局-犯罪-闻喜||上一篇:艺术殿堂里的石头_“石非石—中国生活艺术展”开幕_生活艺术-观赏石-融通-中国室内装饰协会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