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水彩) 65.5×99.5厘米 2018年 陈希旦
晨曦(国画) 145×145厘米 2018年 陆佳
正在深圳画院美术馆展出的“同舟行——2018深圳画院院展”,汇聚了该院16位驻院艺术家、31位签约艺术家和2位客座艺术家作品60余件,涵盖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等多个门类,充分展现了深圳画院2018年度的创作成果。
院展呈现出移民文化特征
文化的交融是艺术发展的动力之一。相较于其他省市画院,深圳画院的艺术家构成没有很强的本土文脉性,而是各地艺术精英或成绩斐然的年轻艺术家的重新组合,因此,他们各自不同的创作思想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移民文化的混融特征,他们的作品风格也更加驳杂与多元。
陈希旦的《正午》、富中奇的《雪域吉祥》、马顺先的《清韵》、余澎的《牧歌》……此次参展作品具有鲜明的特色,从中既可见当代性、包容性,也不乏学术性和创新性,甚至还有着明显的两极分化——传统的作品更加传统,当代的作品更加前卫。如董小明的《荷风四条屏》,该作品以新媒体的方式演绎和发展了他以往的“墨荷”系列。近年来,董小明不断尝试以当代观念阐释水墨画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进而不断突破传统水墨固有边界的限制,拓展了水墨艺术的表现域和表现力。而周凯的《临巨然万壑松风图》则是他向传统学习的回溯,即从王原祁、董其昌的脉络回溯董源、巨然。周凯最初从西画入手,后转学国画,自上世纪90年代起开始全面回归传统。在他的这幅作品中,无论坚实的山、松软的土坡,还是细小的针叶、粗大的树干,或是淡墨皴染、渴笔勾勒,都既平实饱满又富于变化,没有丝毫的松懈和刻意,从中可见艺术家对笔墨的内在追求和中国画的价值观。
“我在展览中看到了传统的、现代的、写实的、抽象的等不同风格,艺术家们充分发挥了自己艺术的长处,形成了这样一个互补的局面。特别是在观念上,在相互促进中迸发出创作火花,这点是非常可贵的。”美术理论家李松说。
在华侨城当代艺术馆OCAT研究部主任方立华看来,此次院展既有对中国传统文人画脉络的继承和发展,也有一些实验性的观念和实践,甚至还有一些处于中间地带的作品。“这些作品反映出,深圳画院确实非常尊重和支持艺术家的自由创作。”方立华建议,院展在今后的策展中可加强对艺术家创作语境及其艺术实践所指向的问题的梳理、研究和讨论,以进一步深化展览的学术性和研究性。
多举措激活画院创作
近年来,深圳画院发展迅猛,全国性大展中经常可见画院艺术家的身影,这得益于该院拥有一支充满活力的创作队伍,及其“客座艺术家制度”的实施。纵观此次展览,深圳画院在职画家的作品显示出专注、沉着的探索精神;而签约艺术家和客座艺术家的作品风貌则更加丰富和多元。
“讨论深圳画院院展,签约艺术家制度是无法绕开的。画院近年开展的许多创作研究活动都是由体制内和体制外画家共同来完成的——这营造了比较开放、兼容的学术环境。从全国范围来看,画院以后的发展趋势就是以养项目、养事业取代养画家的运作机制,而深圳画院的改革经验无疑具有借鉴意义。”关山月美术馆研究部青年理论家彭宝玉说。
“我很早就留意到深圳画院的签约艺术家制度,对其客座艺术家访问交流项目也印象深刻。该项目邀请了国外艺术家参与画院创作,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到这些国外艺术家受到当地文化的启发所形成的一些新的创作样貌,这是很有意思的一种碰撞。这种碰撞和影响显然是双向的,在驻地的时候,艺术家很可能形成一种创作上的突破,所以这样的项目也有可能促成一种艺术上的变革。”方立华说。
据了解,签约艺术家通过深圳画院组织的参观、考察、学习、采风、看稿、座谈、评审、创作等各种集体活动,进一步开阔了视野,发现了自身差距,为取长补短、更好地开展精品创作创造了条件。而深圳画院也利用自身条件和资源优势,为签约艺术家举办了一系列个展、联展,并组织艺术家参加市内外各种展示活动,扩大了他们的社会影响力。“由于深圳移民城市的特点,造成深圳美术界虽藏龙卧虎,却未形成合力的生态环境,深圳整体的艺术力量仍不为外界所了解。我院签约制度的推行,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种散兵游勇的状态,将深圳的美术精英集结起来,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在全国美术界树立了良好的整体形象。同时,签约队伍的建立,进一步体现了我院‘以养项目取代养画家’和‘打造没有围墙画院’的创新理念,有效激活了我院创作、研究的工作机制,让更多画院之外的艺术家共享画院资源,共同参与到画院学术课题的创作研究,迅速弥补了我院专业力量不足,进一步激发了本院艺术家的创作热情。”深圳画院院长徐章说,刚刚举办的“深圳画院2018年创作会”也是深圳画院自2012年启动签约艺术家项目以来的第四期签约,会议增聘了7位签约艺术家,使签约艺术家队伍扩大到31位。
围绕重要节点展开今年工作
扩大交流推广、增强画院对外传播力度是画院系统近年来的工作重点之一。据徐章介绍,2018年深圳画院多次组织艺术家外出采风、学习考察、座谈交流,开展了“深莞惠+河源汕尾”“深圳、双鸭山”美术合作、帮扶;分别前往武汉、哈尔滨等地和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举办交流展览;组织画院艺术家和德国纽伦堡艺术家客座互访等;同时,积极组织艺术家开展各项创作,推荐艺术家参加各类展览,并通过“鹏城墨韵”“版画100”和“深圳画院院展”等展览收藏了38位艺术家的70余件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在深圳画院的发动和组织下,深圳近70位艺术家的作品入选“大潮起珠江——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占全部参展作品总数的1/4,其中该院就有24位艺术家的26件作品入选。这些业绩充分说明了深圳画院作为深圳美术创作研究的核心机构,在打造深圳美术主力军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而“深圳画院院展”自2011年推出以来,已制度化、常态化,并持续举办了7届,已成为深圳画院艺术家展示才艺、切磋技艺、增进友谊的桥梁和纽带,激发了艺术家们的创作热情,增强了画院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今年我院将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深圳建市40周年、澳门回归20周年等重大历史节点开展精品美术创作;深入开展都市水墨领域的研究,筹备第二届都市水墨研究展;启动第十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第九届深圳水墨论坛的前期筹备和策划工作等。同时继续加强签约、客座、艺术家工作室制度建设,开展对外美术交流。”徐章说,当前,我国文艺事业正处在不断变革、创新发展的时期,深圳画院将发挥深圳美术创作、研究的引领作用,完善人才梯队建设,继续探索传统水墨在都市文化中的传承与创新,推动画院各项事业继续前行。
关键字: 内容标签:创作,作品,签约,国画,深圳美术馆,深圳画院,创作 作品 签约 国画 深圳美术馆 深圳画院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