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修真的武艺_武艺-文人-传统-孩子

编辑:刘倩 来源:中国文化报
 
武艺修真图之六·谷雨(国画)45×70厘米2018年武艺游戏,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

5jXnaJ44t8YAi3QhaOzt5J4gOGgXaoxs9EWULUYG.jpg

武艺

MC78CFDENclJTLC8w2gfft3SrLMlIvc1yHY2JBw2.jpg

修真图之六·谷雨(国画) 45×70厘米 2018年 武艺

游戏,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快乐、悲伤、愤怒、骄傲、嫉妒,孩子的全部感情都会在游戏中融为一体。同时,滑稽、想象、回忆、渴望和恐惧都会发挥它们的作用,游戏也永远是估价、算计和展露计谋的机会。一个长大成人的孩子,这是武艺在我心目中的形象。他身上还有没有其他的“武艺”,我无法一一确认。

在武艺成为武艺以前,除拥有才华,还受到一流的艺术教育和训练,帮助他掌握水墨画和油画的技巧。他如今是中央美术学院的教授。但光凭这一点,无法让一位画家成为艺术家。不久前,我看到了他1992年画的系列作品《辽东组画》,是表现主义风格的作品。很多的表现主义,很少的武艺。当时,对那些画水墨而想变得更“现代”、更“成熟”的年轻画家们来说,是时髦。谢天谢地,武艺很快放弃了这样的想法。

按照我的理解,对自身的探索是水墨艺术的必经之路。这条道路通向何方无法预计,每位艺术家都有自己想走的路。武艺的路首先是引导自己回归童年,也是整整一代人的童年记忆。追忆的画面主要来自于过去的连环画和电影,很多已被遗忘的人和事通过一个水墨画家的创作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在这些画中,我们看到灰蓝色装束的游击队员匪夷所思的英雄行为,他们攀爬无比峻峭的山峰,跨越无比险深的沟壑,当然,他们也拥有无比温暖的同志情谊,在篝火边谈心或眺望着遥远和光明的未来。画里不时出现火车飞驰而过,穿过陡深的峡谷或宽阔的平原。

无论从主题还是从风格及绘画方式来看,武艺与今天常常谈及的所谓“传统”没有直接的关系。他关于童年记忆的创作来自于中国的新历史,他的绘画方式也常常更让人联想起欧洲的印象派,他使用毛笔和线条,但更多的却是来自欧洲的古典绘画技巧,他用写意,却不是文人画的写意。尽管如此,他的画我却只能设想为是水墨画——毛笔、墨和宣纸是他直接表现内心现实时使用的最为合适的媒介手段。

武艺在近几年的新作里转向了“传统”的题材。乍看,会使人感到惊讶。实际上,他是朝着他童年更远的方向走了几步——一种新发现的自我研究道路。一系列新的图像出现了,艺术家武艺严肃地玩着游戏,但是作为一个长大成人孩子的态度却依然如故。从他的新作品里可以清楚地看到素材的来源:文人的肖像画、敦煌壁画、明清时期的木版画。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武艺在这些作品中对中国精神传统的三大主要潮流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关于儒学的《先贤》系列文人肖像;关于佛教的《悟》系列佛图;关于道教的《修真图》系列。三种精神态度在他身上变成了自我寻求的艺术,文人画睿智的灵性、佛教虔诚的灵性和道家实践的灵性都助他一臂之力。

《修真图》第一眼看上去好像这些作品是在复制传统,仔细观察后就会发现,武艺,这个长大的孩子在作品里还在继续他的游戏。他把造型、色彩和笔法推向了极致,画法工细,但不是工笔画的手段,而是中国和欧洲的木版画。《修真图》中的人物加意于中国传统的男性美模式,是春宫图里常见的那个浑圆的、柔韧的、带有女人味的男人身体,而不是当代中国追捧的型男。这属于武艺自我探索的一部分:倔强地表露自我和不乏讽刺地面对自我。在他以二十四个节气为题的画面中始终表达着同一个人——武艺。

(作者系德国汉学家、策展人)


关键字: 内容标签:文人,传统,孩子,国画,武艺,文人 传统 孩子 国画 武艺
下一篇:方匡水书法作品展浙江举办_浙江省台州画院-浙江省-展览-多维||上一篇:容铁山水画的现代意识_国画-容铁-表现-系列-水墨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