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成博春节大展将启_名作《父亲》创作过程再现_成都博物馆-《父亲》-与时代同行——四川油画邀请展-农民-创作-粒粒皆辛苦

编辑:李璞 来源:雅昌网 
 
《父亲》原作1977年9月,随着中国高考的恢复,一群知青、工人、社会青年看到了人生的希望,各不相同的

Kx9rWo13wb3abI7ZsnF9iC7fhLNGbX50c6Xk04T3.jpg

《父亲》原作

1977年9月,随着中国高考的恢复,一群知青、工人、社会青年看到了人生的希望,各不相同的社会经历为他们的艺术创作积淀了很好的基础。如今,他们中的罗中立、周春芽、张晓刚、高小华、程丛林等既是四川当代油画的奠基者,也是改革开放的参与者、见证者,他们可以被看作是“改革开放的一代”。

为纪念四川地区文化艺术发展的历史、成就和独具特色的西南经验,表现时代所凝聚的文化精神,呈现新的历史时期的艺术与文化风貌,成都博物馆选取四川地区当代艺术作品为展览题材,将于2019年1月30日在一层特展厅举办“与时代同行——四川油画邀请展”。其中大家所熟知的油画作品《父亲》(复制品)及其创作手稿将集中亮相,为观众全方位展现这幅曾感动数人的《父亲》创作历程。

1980年,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中罗中立的《父亲》一举夺得金奖。白而旧的头巾包裹着头部、黝黑发亮的脸庞、苍白干燥的嘴唇、刀刻般的皱纹、粗糙的双手、从细小的毛孔里渗出的汗珠,这样一个历经风霜与磨难的“父亲”,呈现了中国当代农民的典型形象,也成为中国大众精神上共同的“父亲”。

OXHM93utFf572xYcWnCSqmfTQwf4eqDDtYJcnIK4.jpg

罗中立  父亲手稿  色稿 34  34.5×55cm 1980 油画

揭秘《父亲》创作过程 数易手稿终成佳作

1965年,在四川美术学院附中读二年级的罗中立来到了离家二百多里的大巴山支教,住进了邓开选老人家里。在十分陌生的环境里,罗中立很快与自己的房东大爷搞好了关系,邓开选老人也就是后来油画《父亲》的创作原型。

1975年的除夕夜,罗中立在路边公共厕所附近看到一位收粪的农民,他那种双手插在袖中蜷曲在墙边的僵硬姿态、呆滞麻木的神态与旁人热闹喜悦的气氛形成了巨大反差。这个场景触动了罗中立,激发了他对农民题材表现的渴望。一个多星期的时间,守粪老农在草图上呈现。这是最早的一稿。但一目了然的情节性表现还是没能摆脱罗中立之前画文学插图的套路。

yntYra0H7Z5EcPJWIVftlXhb7C20acFIAZrn7vk6.jpg

gGhe2ynlGoKAdph3FGnHu9yM4hOm7Bm3B8bFlQ8x.jpg

父亲手稿 《守粪的农民》

画面需要升华,情感需要增强。围绕“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罗中立画出了第二稿——《粒粒皆辛苦》。一个收获的农民,将粮食一粒粒扫起来,脸上挂满汗珠。这幅画的关键,正是让罗中立产生了将人物侧脸创作成正面的灵感。对画面的反复推敲与大巴山的所见所感,罗中立的创作核心渐渐清晰,他去掉了多余的场景,还原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

Ydxe1avPtWQS1b7kCSXETQU1OoIIR2AssIpBRExs.jpg

父亲手稿  《粒粒皆辛苦 》

回到学校的罗中立继续构思创作,直到有天他跑去张晓刚宿舍串门,看到一本杂志,上面有张照片,黄色的背景前有个黑人,色调非常明朗强烈。罗中立兴奋不已,说“太好了,太好了,这就是我要的感觉。”这次,罗中立终于找到了“撞向他心底”的当代艺术。他用超级写实主义的手法精准刻画了老农民的形象,用过去描绘英雄伟人的巨幅尺寸来呈现这位普通农民,并命名为《我的父亲》。同年作品送选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一亮相就吸引了评委们的目光,这是中国油画史上前所未有的巨幅头像。评委吴冠中认为,这位满脸皱纹苍老的父亲完全是上一代的父亲形象,用“我的”太小了,应该去掉,就叫“父亲”,最后罗中立采纳了吴冠中先生的建议,也就是沿用至今的《父亲》。《父亲》一画不仅推动了四川油画从“知青题材”向“乡土绘画”的过渡,也实现了“伤痕美术”批判现实主义向乡土现实主义的转变。

父亲与农民形象交织 人道主义关怀照进现实

本次“与时代同行——四川油画邀请展”展出的油画《父亲》各种创作小稿,呈现出罗中立如何一步一步塑造“父亲”的形象。从《守粪农民》到《粒粒皆辛苦》,再到《父亲》系列手稿,罗中立刻画了饱经生活风雨后坚守做人态度的朴素农民,也传达出对养育子女的父辈深沉的爱与敬意。让儿女们涌出泪来,让人们浮躁的内心沉淀,这是属于农民个人的魅力,是“不问收种,只问耕耘”的特殊情感,更是《父亲》带来的无形力量。

GtwEqXgtOJ4raUnL7NLwmdpuHpU2OxCkfmvHeusI.jpg

RBP8RDCJp8utnPYTfUK5sQ6nUktu5HyiEa2In03e.jpg

父亲手稿 素描

八十年代初,《父亲》轰动一时,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人们说这幅作品是"从艺术的天国向现实的复归",是"中国社会和历史文化的一面镜子"。如今,提到罗中立的名字,几乎所有人都会立即想到《父亲》。用领袖尺寸画的一位朴素的老农,已经成为中国美术史上不可置疑的经典。最令观众动容的,不仅是一个被放大到与领袖画像同样尺寸的普通农民的面容,还有艺术家笔下折射出的中国社会的过去和现在。

7PdPPmT4VNfYHT5SlwevoKBvtJVteon4pP0wXPkH.jpg

展览海报

1月30日,“与时代同行——四川油画邀请展”将在成都博物馆一层特展厅正式与观众见面。1978——1987年四川乃至全国最具影响力的油画作品、周春芽最新作品、何多苓代表作品在成都最集中的亮相……15位西南艺术家,包括高小华、何多苓、罗中立、庞茂琨、王川、叶永青、周春芽、张晓刚等人,82幅作品包括《春风已经苏醒》《为什么》《1968某月某日•雪》等将集中展现改革开放时期,四川油画对历史、对现实的思考,以及如何构筑了四川油画当代的人文传统。展览将呈现参展艺术家个人创作的发展脉络,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国当代绘画的一些重要特征,凸显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四川艺术家如何挖掘、提炼、转换既有的地缘文化经验,并成功地形成了独特的“西南艺术”现象,展示四川当代绘画在中国当代美术史上所产生的持续、深远的影响。


关键字: 内容标签:农民,创作,粒粒皆辛苦,油画,成都博物馆,《父亲》,与时代同行——四川油画邀请展,农民 创作 粒粒皆辛苦 油画 成都博物馆 《父亲》 与时代同行——四川油画邀请展
下一篇:北京市总工会8件清代石刻全部捐赠圆明园_圆明园-石墩-清代-台基||上一篇:停产是个新起点_文创-停产-彩妆-停产-淘宝-彩妆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