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东方来信·携”:绘画创作的技艺与方法理论研讨会_艺术家-中国美术学院-联结-手稿-携带

编辑:彭菲 来源:凤凰艺术
 
展览现场​2018年12月18日,在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开展了“Inter-Youth国际高等艺术学院青

neLlvARMYCM2t990M5FjDAt4rjuaBtCQDJFKjXyt.jpg

展览现场

​2018年12月18日,在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开展了“Inter-Youth国际高等艺术学院青年绘画展”,展览以“东方来信”为主题。展览云集世界一流艺术院校背景的青年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由国家艺术基金和中国美术学院主办,许江和高世明担任总策划,杨参军和井士剑共同统筹,并邀彼得·尚德(Peter Shand)特约策展。其中加密特别展展期为12月18日至2019年1月4日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1楼,展览邀约了中西方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及作品,进行关于绘画意义的讨论。参展艺术家包括阿尔贝托· 贾科梅蒂(Alberto Giacometti)、白南准(NamJune Paik)、尼奥· 劳赫(Neo Rauch)、杨福东(Yang Fudong)、王澍(Wang Shu),来自法国的集体 1.0.3 Collective 1.0.3等国际著名艺术家。

另一场子主题展于2018年12月18日至2019年1月4日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地下室举行,以“东方来信”为策展主题,根据主办方的主题阐释:“信”意指为信息和讯息,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除了文字之外还包括图像的信息。该主题旨在强调绘画的东方性,绘画的东方性是积历代绘画发展与传承的思想内核。绘画东方学“以东方艺术立人”、“以文化自信担当中流砥柱”,从他者观照自我,以及对自我主体地位的反思,以期在社会历史领域内建构更完善的主体身份。纵观艺术史上的重要艺术变革,东方绘画精神成为历史上绘画的追求与点亮。今天在全球化境遇的新的历史时期,从理论和实践上梳理和建构绘画的东方性是这个时代大绘画的重要使命与担当。

12月17日,主办方还分别举行了一场研讨会和座谈会,邀请参展艺术家和艺术研究学者就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开幕式由井士剑主持,杨参军致辞。上午的研讨会由杨振宇和孙善春主持,与会嘉宾包括夏可君、赵野、彼得·尚德、植松奎二、周禾娟等人。

17日下午展开的研讨会属于该展的主题单元“携·地下室”,强调艺术创造的相同性和艺术创作过程中的艰苦性。展览和会议关注大绘画在面临新历史时期时,艺术家手稿与信札在绘画和当代艺术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并展现和阐释艺术家手稿与信札中所展现的时代精神。为了深入展开这一主题单元,并配合中国美术学院所推出的“技艺与方法”绘画创作与理论系列学术活动,会议以“东方来信”的形式邀约国内外学者及艺术家和策展人等著名人士共同探讨“携·地下室”的艺术命题,与会嘉宾包括德国学者汉斯-于尔根·哈夫纳、日本青年策展人佐佐木玄太郎、哲学学者余玥、张钟萄,青年艺术家提图斯·沙德、李君娜等人,会议由青年批评家姜俊主持。具体而言,参与者围绕“携带”一词展开:

1. 探讨艺术家手稿创作所“携带”的艺术家及其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情感,从而探讨作品背后的学术价值;

2. 艺术作品本身所携带的时代意义;

3. 艺术作品的携带与它的社会性和历史性。

除了上述围绕“携带”一词所展开的三个面向外,研讨会探讨艺术家手稿创这种携带性之为珍贵的艺术图像呈现,尤其是它包含了艺术创作的各方面。

从研讨会来看,手稿、信札和笔记等创作中的必备材料,既有从艺术史角度所展现出来的艺术创作之内在转换(如媒介、母题和视角等),也反映了艺术家基于反思典范和艺术档案,并拓展后进行创作的历史演变;它既是个体艺术家创作过程中对既有要素和环境的感知,又包含了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等现实维度,对个体艺术家之情感和创作的影响;它不仅暗含了人之为存在者,通过艺术活动对存在、不朽、永恒性、有限无限等亘古命题的重思和超越,也展现出个体在现实层面面临生存境遇时所注入艺术的情感、无奈和解脱。

来自德国的学者和策展人汉斯-于尔根·哈夫纳集中讨论了绘画那种强烈地根植于手艺物质性之上的传统,到今天已经转变为一种观念实践,而这对于我们对艺术的一般理解乃是根本的。他认为是绘画联接和不断重塑了关于艺术超越历史分期(如现代或当代)的实践和话语。就此而言,绘画支撑,或者说联接了由现代到当代的演进。

青年哲学学者和批评家张钟萄与汉斯的发言不约而同涉及艺术史的演进问题。不过他以极简主义艺术的代表罗伯特·莫里斯和他的《雕塑笔记》为例,分析和论证了极简主义和莫里斯的美学基础,尤其是“交互性”特征如何接续了历史前卫派,同时又影响了大地艺术、观念艺术和装置艺术等后续艺术中由现代主义转向后现代主义的逻辑发展。无独有偶,来自四川大学的哲学学者余玥同样从去手稿化的观念型艺术,到手稿性的过程型艺术的转折过程,他还从哲学角度,将这一转折定位为启蒙和人之觉醒成为时代主流的过程。他最后还提出,手稿-文献的两重作用,它既被用作是透镜和工具,来解读单一作品,也被尊为艺术作品脉络的见证和艺术本身的显现。

来自日本熊本市的青年策展人佐佐木玄太郎以九州青年艺术家浦川大志的创作实践为例,分析了艺术家作品中携带的时代意义和艺术作品所体现的社会性与历史性。来自浙江工业大学的青年学者张逸旻以美国六十年代的诗歌与诗人图像为例,从文学和文艺批评角度分析了相关问题。在几位学者的正式发言之后,来自英国、意大利、韩国和新西兰等国家的艺术家分享了他们的创作经验。最后由中国美术学院的井士剑教授作了会议总结。

从展览和会议主旨来看,“携带性”可被视为中介性或联结性质的,尽管它首先是艺术家与作品之间的联结,是个体艺术家与个人才能的联结,但也是个体艺术家与时代、传统和历史的联结;是单个艺术家与单个艺术家和艺术共同体的联结,更是单个艺术领域和传统艺术领域(如绘画和雕塑)与新兴艺术领域(如新媒体、城市街道和建筑空间等)的联结,是艺术与神经科学、城市规划、社会运动和电脑技术等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结。更不要忘了,这种“携带性”还是现实世界与想象-虚构世界的联结点,是现实世界与现实世界背后的技术变迁、市场演变、制度更新、观念转换等等之间所隐藏的联结。概而言之,是显现世界与隐藏世界的联结,可见者与不可见者的联结。由此而论,那么艺术作品并非我们所看到的最终和完整艺术形式,艺术的创作过程还暗含了不可或缺的山峦、沟壑、挣扎超越、以及迷茫与真理。


关键字: 内容标签:联结,手稿,携带,绘画,艺术家,中国美术学院,联结 手稿 携带 绘画 艺术家 中国美术学院
下一篇:姜俊:作为“启示者”还是“蒙蔽者”的动画——第四届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_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这一-技术-影像||上一篇:荷兰藏家又称愿意归还章公祖师像_福建村民望其尽快兑现承诺_佛像-章公祖师-阳春-维利-荷兰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