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原生态的雕塑作品长什么样?_空间切割-创作-作品-材料

编辑:王璐 来源:时尚芭莎艺术
 
卡尔·安德烈《TheTateBricks》,1975年卡尔·安德烈是上世纪美国最重要的雕塑家之一

P23gXt9bAYG9zndepxYnQFHF8dqn9QPjddkpoInL.jpg

卡尔·安德烈《The Tate Bricks》,1975年

卡尔·安德烈是上世纪美国最重要的雕塑家之一,同时也是美国战后极简主义运动的中心人物和推动者。他通过材料来“切割”空间,在有序的网格雕塑探索和创作中重新定义了雕塑的“存在”。

“若要切割素材,不如直接切割空间”

卡尔·安德烈(carl andre)1935年生于马萨诸塞州昆西,他曾与索尔·勒维特(Sol LeWitt)、唐纳德·贾德(Donald Judd)等艺术家一起反对“情感过剩”的抽象表现主义,推动了战后艺术史上影响深远的运动——极简主义。

在创作早期,卡尔·安德烈的雕塑风格深受艺术家康斯坦丁·布朗库西(Constantin Brancusi)的影响,创作了《第一个梯子(First Ladder)》(1958年)和《最后的梯子(Last Ladder)》(1959年)等向后者致敬的作品。

OiNGOENtGiYCpnHRTU43t6o1g2pprPJwHd9b8XgO.jpg

通过布朗库西,卡尔·安德烈认识了对其后期创作至关重要的艺术家——弗兰克·斯特拉(Frank Stella),并与他共享一间工作室。一次,斯特拉对正在创作的安德烈说(关于从安德烈雕塑中取出的木头):“那也是雕塑。”

一次不太清晰的沟通激发了卡尔·安德烈新的创作思路:“木头在没被雕刻之前更好,我并没有在任何程度上改善它。”他由此开始了“不雕刻”的雕塑创作。

TGNXVDfM3rRpADafIOqdwE0WGV37U4nUIzhTFSsD.jpg

ePi5EpVKN0nTU0cIYzatb51sTQcCISr2vGG4YMyM.jpg

卡尔·安德烈《柴堆(Pyre)》,1960年

“艺术是排除不必要的”,他曾宣称:“如果要切割素材,不如把它们直接拿来切割空间。”与大多数艺术家不同,卡尔·安德烈不把材料割成空间,而是把它作为空间的切割。

1960-1964年,卡尔·安德烈一直在宾夕法尼亚铁路工作。他这段时间里的创作主要以写作为主,作品《12对话》尤为引人注目:安德烈和好友霍利斯·弗兰普顿(Hollis Frampton)轮流在打字机上用诗歌和自由形式的类似散文的文本相互回应。

6cu3pFdff2OJg5mrCbRxnKlll1uId8YP9X2vTeym.jpg

“铁路是我最后的艺术学院。”在铁路工作的四年里,卡尔·安德烈虽然没有什么知名的雕塑创作,但这段经历对其影响深远。“铁路完全让我远离艺术的造作和虚伪。”铁路的钢板线和有序性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烙印,“铁路是材料的巨大宝藏......是材料的重要来源,而且全部免费。”他经常把这些材料捡回家备用。

INdYVz6d1DurT7neXpVFspzSHiZhfDeYvcRRvfia.jpg

卡尔·安德烈《养殖业(escultura)》

1965年后,卡尔·安德烈成为了极简主义运动的重要人物。以往雕塑惯用的昂贵材料被他摒除,朴素的材料开始成为其创作元素:工业用砖、钢板,建筑的铝、铅、镁板,甚至木块、石头。

nuptKJxDjtcl5mx45UcuQShahaddT7RD5wI6stsR.jpg

卡尔·安德烈《相等的 V(Equivalent V)》,1966–1969年

很多时候,艺术家会直接将他感兴趣的材料赤裸地“安排”在地面上。“我只能站在要创作的环境里,手里握着材料才能工作。”对他来说,预想和草稿都不如现场空间瞬间的即兴创作。

x4TN0tUKjaFwC10QCE8d6ws4gmKAQKArfjDREoWk.jpg

卡尔·安德烈《从地板上取下来的砖(Bricks -- taken from floor level)》

5jRK9nGB46eSbKkUggm89nz8TfdaQ1PqZtUCtAxI.jpg

卡尔·安德烈《铜带(Copper ribbon)》,1969年

从1966年起,卡尔·安德烈开始称他的作品为“雕塑作为场地”(Sculpture as space)。他认为:材料作为艺术品的状态是在特定空间中才存在的。他在每次接受画廊和博物馆的委任后都会亲自寻找材料、设计空间规模和比例,直到80岁时依旧亲历而为。

4Yw5sBhsT49rlFACzH2OFKHK5hFCGkyPEtNf81xN.jpg

“雕塑不只是用眼睛来观看的。”在卡尔·安德烈的“地板作品(Floor Pieces)”系列中,不同的材质被融于地板之中,与环境一起成为了“背景”。面对空荡荡的展厅,人们最开始可能会疑惑;当在毫无察觉中踩到它们时,才意识到原来作品就在脚下。

XJsaLboc53MGQViJuXrNdeCgrj5jvY8imCiMKi0I.jpg

Ma43tI9rdNDnTnLipeo4aYxySJN4G78kLSePpSmr.jpg

“我们生活在复制的世界里”

1976年,其作品《The Tate Bricks》在伦敦泰特美术馆展出,瞬间点燃社会舆论。这件作品由120块一样的普通耐火砖排列组成,据说这些老砖块市场价格只有几块钱,而成为他的作品后升值为两千多英镑,被称为“世界上最贵的砖块”。随后,该作品登上了几乎所有新闻,整个英国陷入了对这件作品的议论中。

“一堆基本都在地上的砖块,而他们称之为艺术。”在当时经济衰退的时政背景下,这件艺术品被认为是浪费资金和空间的创作。有趣的是,越来越多的人们前来围观这件艺术品,这些颇受质疑的砖块就这样深深地印刻在了公众的记忆里。

Wx2ffFytOVMLtqswiGoUnkThIirxzzztEAEaSWOk.jpg

卡尔·安德烈《The Tate Bricks》,1975年

UYk7ljEiJskluujpF2KXx2xFunaUNzngJbzBB9hy.jpg

卡尔·安德烈《铝路(Aluminium Row)》,1976年

每个艺术家对当代艺术都会有自己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在卡尔·安德烈身上表现得尤为强烈。他倡导将雕塑作为场地,雕塑的每一个个体均等、对称、可置换,独立而又平等地在连接与抵消中分享着彼此间的张力。“我们生活在一个复制品的世界里,我拼命地在复制品的世界中去生产不是任何复制品的东西。”

Voqusn8ywBKCT0zzh868gebEqBTwkHNXkcMm2Wdo.jpg

卡尔·安德烈《未雕琢的街区(Uncarved blocks)》,1975年 © iDaily Media

oLMXb3t8c4o0479m1AUyk3xGeg6mpbYY2F6lo8lu.jpg

卡尔·安德烈将个体聚拢排阵,或者加入新的复制结构,来重塑和定义雕塑空间。由此,雕塑开始形成独特的场域,散发着力量和气场。

dUJfn3PHCgqa8YzUsk71hKemVhSTPiIk4cAyM1vk.jpg

ailKiHBHnzSYLJLpfoSWr5Li2nBSj4dI4uE1Ggv7.jpg

卡尔·安德烈《广场中的田野(Field in the square)》,1978年

“我的理想雕塑是一条道路”

卡尔·安德烈在“解放”雕塑的过程中阐释“原生”,伴随着自然演替和工业化发展的节奏,他带领的极简主义奠定了大地艺术的基础。“实际上,我的理想雕塑是一条道路”——带有移动视角的“道路”在他的创作语言中自然地存在与消逝。

Y26zB2g2Tfcx0OQVeiyb7jLyjOc9906jE9xPqNNX.jpg

卡尔·安德烈《43 Roaring forty 》,1968年

“我的雕塑是地板。就像地球表面上的任何一个区域一样,每一个都支撑着一个称为“空气”的空气柱——它是什么?每平方英寸14.7磅。”卡尔·安德烈是艺术变革中的重要力量,他脱离传统雕塑的优越感,改变雕塑以往“直立和基座”的模式,将其融入到非视觉中心的地板环境中,只为表现自然的“存在”。

F5ruZL7IbtzYgtjIi3ivwyU8SZdrrICZdLToGTSa.jpg

vhJNlNGbVoBJwY1ahtMkt6y55SiMKXWi1afOVrJg.jpg

卡尔·安德烈《依旧是蓝色范围(Still Blue Range)》,1989年

卡尔·安德烈经常阅读《道德经》,这本哲学著作启发了他关于“雕塑切割环境”和“雕塑与环境共生”的探索灵感。他从不介意自己的作品被称为极简,他认为“自我”在作品中越少越好。“在我的人生中,从没有过任何有意的选择,我一直在随波逐流、没有被驱使,而是顺其自然。”坦然随性的处事态度正如他的作品一样:天然的“原生态”。


关键字: 内容标签:创作,作品,材料,雕塑,空间切割,创作 作品 材料 雕塑 空间切割
下一篇:“希望的艺术”——博物馆如何利用艺术帮助鸦片危机家庭_鸦片危机家庭-鸦片-课程-芬太尼||上一篇:《理妆图》背后张大千与朝鲜恋人的情感往事_《理妆图》-为他-万元-天女散花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