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升仙太子碑》局部
唐朝是我国书法史上继晋朝后的又一个高峰期,书家层出不穷,崇尚书法的风气浓厚,因此,除了女皇武则天和玉真公主有书法流传到现在以外,还有不少女性也善书,只不过流传下来的可靠的作品极少,这也是女性地位较低所决定的。不过,即使如此,我们依然能从有关文献记载中管窥唐朝女性的书法成就。以下是部分女书家的资料以及后人对她们的评价——
一是薛涛。薛涛(约760—835)是唐代长安人,幼年随父入蜀,后为乐妓。《全唐诗》卷八0三收其诗。《唐才子传》卷六有她的小传——
涛,字洪度,成都乐妓也。性辨惠,娴翰墨。居浣花里,种菖蒲满门……其所作诗,稍窥良匠,词意不苟,情尽笔墨,翰苑崇高,辄能攀附,殊不意裙裾之下,出此异物,岂得以匪其人而弃其学哉。大和中,卒。有《锦江集》五卷,今传,中多名公赠答云。
张大千《薛涛制笺图》
薛涛著称于后世的主要因为她与当时名诗人元稹之间的恋爱关系,以及她制作的“薛涛笺”。薛涛年长于元稹,元稹入蜀后就寻找她,可见这位女性的才华已经动京华。辛文房说“殊不意裙裾之下,出此异物,岂得以匪其人而弃其学哉”,一方面可见古代男性对有才女性的偏见是根深蒂固的,另一方面,辛文房在薛涛小传中开门见山地说她“娴翰墨”,说明薛涛不仅有诗才,而且对书法很在行。实际上,早于《唐才子传》成书的《宣和书谱》就已经评价薛涛的书法说——妇人薛涛,成都倡妇也。以诗名当时,虽失身卑下,而有林下风致,故词翰一出,则人争传以为玩。作字无女子气,笔力峻激。其行书妙处,颇得王羲之法,少加以学,亦卫夫人之流也。每喜写己所作诗,语亦工,思致俊逸,法书警句,因而得名,非若公孙大娘舞剑器、黄四娘家法,托于杜甫而后有传也。
这段话传递了几层意思:薛涛虽然身为妓流,但有“林下风致”,即人品高尚;她的书法是学王羲之的,没有女子气,笔力很雄强;她平时以书写自己的诗作为主;她的出名,不像公孙大娘、黄四娘,是依靠杜甫的诗歌而传于后世的,也就是说,薛涛是以自己的才华而名垂青史的。如今,薛涛笺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已经不得其详;她的书作也没有留存下来。这与她的地位有关,毕竟,在男权社会里,一名沦落风尘的女子,她的诗作是因当时与她往还的一些名诗人而流传下来的,而书法作品的流传,则要难得多。
一是鱼玄机。舒宝璋校注的《唐才子传》卷八“鱼玄机”条下注“鱼玄机(约844—约871)”,对她的生卒年存有疑问,不过,从《唐才子传》的鱼玄机小传来看,她是晚唐人是无疑的:
玄机,长安人,女道士也。性聪慧,好读书,尤工韵调,情致繁缛。咸通中及笄,为李亿补阙侍宠 。夫人妒,不能容,亿遣隶咸宜观披戴。有怨李诗云:“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复与温庭筠交游,有相寄篇什。……观其志意激切,使为一男子,必有用之才,作者颇赏怜之。
虽然没有明说鱼玄机以翰墨称世,但辛文房对她的诗歌评价是很高的,并对鱼玄机是女儿身表示惋惜。再者,鱼玄机小传中,辛文房引她的诗歌说:“云峰满目放春情,历历银钩指下生。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银钩”指什么?就是刚劲秀丽的书法笔画。联系这首诗的上下文,“历历银钩指下生”一句,显然是说自己的书法很好,只恨自己穿的罗绮之衣,是女性,没办法参加科举考试,只能空羡进士及第的人。显然,鱼玄机对自己的诗才是自负的,对自己的书法也是自负的。
前人和今人多数以为鱼玄机是女道士出身,其实是不确的,从辛文房的记述中我们可以看到,鱼玄机年才及笄就成为李亿的宠妾,是因李妻嫉妒不能容,才被李送到道观做女道士的。舒宝璋先生考订鱼玄机生卒年虽然还不是很确定,但大致可以看出她很年轻时就去世了。古代才女的命运往往如此,令人痛惜。至于唐人小说中的鱼玄机悍妒残忍,那是小说家言,夹杂了男权社会男性作家对女性的深刻偏见,是不足为信的。北宋孙光宪的《北梦琐言》记载唐武宗迄五代十国的史事,包含诸多文人、士大夫言行与政治史实,对鱼玄机的记载是比较可靠的,此书就不涉所谓的悍妒残忍。
需要指出的是,鱼玄机和李冶、薛涛、刘采春并称为“唐代四大女诗人”,与薛涛一样,鱼玄机不仅是女诗人,还是女书法家,这一层,前人一直没有发现,大抵因为诗名掩了鱼玄机的书名。
再一女性书家是高氏,高氏是唐玄宗时辽宁人,房嶙妻。她以书石刻碑闻名,历代书法评论家对她的书法都给予了高度评价。据欧阳修《集古录》记载:“余所集录古文,自周、秦以下讫于显德,凡为千卷,唐居其十七八。其名臣显达下至山林幽隐之士所书,莫不皆有,而妇人之书,惟此高氏一人尔。然其所书刻石存于今者,惟此颂与《安公美政颂》尔。二碑笔画字体,远不相类,殆非一人之书。疑摹刻不同,亦不应相远如此,又疑好事者寓名以为奇也,识者当为辨之。”[1]。宋代朱长文《续书断》中也说:“房邻(按:应为嶙)妻高氏尝书石刻学书紧媚。”高氏所书《安公美政颂》,清末王昶《石萃编补遗》曾录残石,可惜的是拓本今已不见。
《石壁寺铁弥勒像颂》,今存明拓本,林愕撰文,也是房嶙妻高氏书,文理通畅,字体挺秀。原碑在山西交城石壁山永宁寺,宋元祐五年毁于火,宋政和年间重刻,金大定二十六年又毁于火,金泰和四年又重刻。今所见为金泰和四年刻石之明拓本,清道光后碑断为六石。署名为《太原府参军房嶙妻渤海高氏书》。
唐石壁寺铁弥勒像颂明拓本
从明拓本《唐石壁寺铁弥勒像颂》来看,高氏的书法结体舒朗,点画精到,有虞世南的书风,且往往以行书笔法入楷书,因此显得活泼而不板滞。从史料记载来看,高氏不是出自高门大族,而书法如此精到,并在男性处于绝对权威的时代能够脱颖而出,以书石刻闻名,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另一位女书家是吴彩鸾。古代文献资料对于女性书家的记载往往很少,而对于吴彩鸾这个女子的记载却特别多,而且将她的故事录入女仙。
吴彩鸾的生卒年不详,大致生活在唐大和年间前后,河南濮阳县人,吴猛之女,夫文箫。家贫,以抄书为业。《石渠宝笈·初编》著录为“唐吴彩鸾书唐韵”,即她抄写了《唐韵》。此外,史书中记在吴彩鸾名下的抄本韵书还有很多,如《切韵》、《玉篇》等。其小楷字体遒丽,用笔圆润,笔法纯熟,书写极速且精。
对于她的记载,《宣和书谱》中最为详细:
女仙吴彩鸾,自言西山吴真君之女。太和中,进士文萧客寓钟陵。南方风俗,中秋夜,妇人相持踏歌,婆娑月影中,最为盛集,萧往观焉。而彩鸾在歌场中,作调弄语以戏萧。萧心悦之,伺歌罢,蹑踪其后。至西山中,忽有青衣燃松明以烛路者。彩鸾见萧,遂偕往,复历山椒,有宅在焉。至其处,席未暇暖,而彩鸾据案,如府司治事,所问皆江湖丧溺人数。萧他日询之,彩鸾初不答,问至再四,乃语之:“我仙子也,所领水府事。”言未既,忽震雷迅发,云物冥晦。彩鸾执手板伏地,作听罪状,如闻谪词云:“以汝泄机密事,罚为民妻一纪。”彩鸾泣谢,谕萧曰:“与汝自有冥契,今当往人世矣。”萧拙于为生,彩鸾为以小楷书《唐韵》一部,市五千钱为糊口计。然不出一日间,能了十数万字,非人力可为也。钱囊羞涩,复一日书之,且所市不过前日之数。由是彩鸾《唐韵》,世多得之。历十年,萧与彩鸾遂各乘一虎仙去。《唐韵》字画虽小,而宽绰有馀,全不类世人笔,当于仙品中别有一种风气。今御府所藏正书一十有三:
唐韵平声上,唐韵平声下,唐韵上声,唐韵去声,唐韵入声,唐韵上下二,唐韵六。
由上可知,吴彩鸾的事迹有点像传奇了。她被冠以“女仙”称号,自称是西山吴真君的女儿。太和年间在中秋之夜,进士文萧与彩鸾相识在一次盛大的节日集会中。待集会散去,这名进士尾随彩鸾来到她西山的住处,并得知她是管理水府事务的仙子。但由于吴彩鸾泄露了天机,所以被贬到人间十二年,文萧与她遂在民间结缘。文萧苦于没有谋生的技能,彩鸾只能靠以小楷抄写《唐韵》为生。她写的《唐韵》字虽小,但结体宽绰有余,完全不像当时人的笔体,出凡脱俗,人称仙品。北宋徽宗年间,宫廷还收藏有她的十三件小楷《唐韵》作品。如《宣和书谱》所记,这十三件藏于北宋宫廷的小楷《唐韵》作品今天仍有一部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这部传世书迹《唐韵》为楷书纸本,共38幅。
尽管关于吴彩鸾的记述有点像传奇,但书法史上重要著作《宣和书谱》这么详细地记载了她的作品,而且北宋去唐未远,因此,吴彩鸾是唐朝的女性书法家是可信的,她是一个真实的存在,而不是传奇中的神仙。
更何况,关于吴彩鸾的小楷书法艺术,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就有这样的评价:“观其神全气古,笔力遒劲,出于自然,非古今学人所及也。”柳公权是唐楷大家,这样的评价已经是很高了。宋四家之一的黄庭坚从反面说后人所补的吴彩鸾《唐韵》,气韵肥浊,不相入也。元代文人虞集在他的《道园学古录》中记载,吴彩鸾所写之《唐韵》,纸素芳洁,界画精整,结字遒丽,皆人间之奇玩也。可见,吴彩鸾的小楷的确书风不俗,高古浑厚,结体自然,无怪乎她被称为“谪仙”。下图是清代《玉台名翰》所载吴彩鸾小楷书法,可以略见其风采。
清代《玉台名翰》所载吴彩鸾小楷书法
徐燕(作者为江苏省书协副秘书长、常务理事,江苏省青年书协副主席,此文选自她即将出版的《中国古代女性书法研究》一书,有删节)
关键字: 内容标签:小楷,记载,拓本,吴彩鸾,唐朝女书家,小楷 记载 拓本 吴彩鸾 唐朝女书家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