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白的屏障(粉画) 150×116厘米
2004年 杜国浩 中国美术馆藏
回首2003年的中国,人们永远难忘这一年春天爆发的非典型性肺炎(简称非典)疫情。非典是由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这种病毒之所以可怕,在于它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一旦发病,危及生命。从2002年底第一例SARS病例在广东首发,到2003年上半年,中国24个省区市先后发生非典疫情,严重威胁到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自此,一场全民抗击非典的战役在中国大地打响。国家先后成立全国非典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和指挥部,中央设立20亿元专项基金,用于非典防治、医疗救助和科技攻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也在此时颁布实施。在这场与死神较量的战斗中,众多医护工作者坚守一线,置个人生死于度外。“这里危险,让我来。”第一批“扫雷者”、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优秀共产党员邓练贤,以自己宝贵的生命,为广大医护人员树起了旗帜。“选择了从医,就选择了奉献。”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任医师丁秀兰以身殉职,用生命实践了自己的誓言。“只要还有一名患者没有脱离危险,我就不能离开前线。”中日友好医院非典医疗组组长林江涛亲自诊治每一个疑似患者。解放军302医院74岁的老专家姜素椿因抢救非典患者被感染,执意要求注入非典患者康复期的血清,“为防治非典闯条路。”在抗击非典第一线英勇牺牲的广东省中医院护士长叶欣,以无私的奉献赢得了国际护理界授予的殊荣。中国科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科研人员刻苦攻关,短短数周发现非典病原体,36小时完成新型冠状病毒的基因测序。广东省中医院20余名医护人员不幸被感染后,一批后继者又义无反顾顶上去。倒下一个,跃起一群,前仆后继,舍生忘死。2003年的“抗非典”是一次全国性的重大社会事件,“回想当时广大白衣战士奋不顾身地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身躯铸成一道坚强屏障来抵御非典的肆虐,我就感到激动不已。正是这种激情激励着我一再重访这个题材。”粉画《洁白的屏障》创作者杜国浩说。《洁白的屏障》这幅作品创作于2004年,以抗击非典的医务工作者为主题,描绘了他们上“战场”前做防护准备的场景。整幅画面有一种既紧张又静谧稳定的感觉。从作者塑造的人物神态和动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医务工作者那种临危时的淡定、有序和严谨。白色防护服背光处大面积蓝紫倾向的冷色调处理,与作者营造的主体氛围相呼应。浅色调中,细腻而丰富的衣纹刻画,体现了作者敏锐的捕捉力和扎实的绘画功底。主题性绘画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将绘画的触角直接指向社会现实,直面人生、正视历史、追求真善美。因此,创作此类作品,不仅要有能触动其心灵的社会事件,也需要创作者本身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杜国浩关注并钟爱现实主义艺术创作,深入生活、真实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成为他艺术创作的原动力。在创作这幅作品时,杜国浩曾多次前往医院,观察体会医务工作者的工作环境与状态,通过交流感受逐渐明晰自己的创作方向。杜国浩表示:“在创作中,我回想和他们的接触,他们给我的印象总是那么平静、那么普通,即使在世人眼中极其可怕的最危急时刻,他们也显得那么镇定,那么悄无声息。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寂静中,在明知被死亡包围的恐怖中,他们依旧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我被这种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因此,创作过程中,杜国浩努力捕捉他们的这种精神与态度,从他们每天都要做的穿防护服这一细节入手,发掘生活表象背后的忘我精神,描绘出了这些中国改革开放道路上“最美的风景”。
关键字: 内容标签:屏障,医院,抗击,洁白的屏障,杜国浩,屏障 医院 抗击 洁白的屏障 杜国浩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