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40年前,因为他一句话_西湖留下了西泠印社和郭庄_陈从周-上海-杭州-豫园

编辑:刘龙 来源:钱江晚报 
 
“西湖是世界级的宝贝,包容古今中外,有古典园林,也有现代风景,为西湖设计,事无大小都要做好。”这是陈

“西湖是世界级的宝贝,包容古今中外,有古典园林,也有现代风景,为西湖设计,事无大小都要做好。”这是陈从周1975年叮嘱弟子陈樟德时说的话。

陈从周是谁?西泠印社、郭庄、上海豫园、宁波天一阁等古建筑古园林能完整地被修复保护,都离不开他。经他之手修复的古典园林多达132处,他被称为“现代中国园林之父”。

这位古建筑、古园林学家,晚年自称梓翁。“梓”字,有木匠的意思,“梓翁”就是老木匠。

近日,浙江大学举办了陈从周百年诞辰纪念会暨中国园林文化学术研讨会。陈从周1938年就读于之江大学国文系,之江大学后并入杭州大学,最后并入浙江大学。

陈从周是谁

他是张大千入室弟子

浙大艺术学系退休教授宋凡圣,多年来一直研究陈从周的园林思想,主编了全13卷的《陈从周全集》,撰写了专著《一位知识分子的完美人生——陈从周研究》。

宋凡圣说,陈从周在杭州出生、成长,是个地地道道的杭州人,他老家在杭州城北青沙镇散花滩(即今卖鱼桥一带)。

“陈从周先生1938年考入之江大学,是大学里的积极分子,老师出题作诗,他总是第一个写好,画画也非常好,常用自己写的诗来配画。”宋凡圣说,陈从周后来成为了张大千的入室弟子。

宋凡圣说,陈从周与古建筑的缘分,源于一次家访。

1942年,陈从周大学毕业后在杭州、上海等地师范学校、高级中学,教国文、历史、美术等课程。有一次到学生家家访,这位家长正好是之江大学建筑系主任陈植,陈植家书架上全是关于建筑的书。陈从周偶然看到书架上有本宋朝李诫写的《营造法式》,这是一本建筑书籍,建筑术语多,又是艰涩的古文,一般人很难读懂,陈从周不但看得懂,还能联系实际,分析得头头是道。

陈植很惊喜,于是聘他回母校之江大学建筑系教书,任副教授,主讲中国建筑史、中国营造法。

除了教书,他还主持指导上海、浙江多处古园林的修复,比如上海的豫园东部园、嘉定孔庙、杭州郭庄、宁波天一阁、海盐南北湖等。

因为他的一句话

才有现在的西泠印社和郭庄

宋凡圣回忆说,陈从周先生一向最讨厌的就是破坏古建筑、古园林,以及对景区进行不合理规划,经常骂(破坏的人)没文化。

上世纪70年代末,西湖边的楼外楼改建,有人主张把旁边的西泠印社拆掉,重建成“洋楼”,还有人提议改造成经营文物字画的商店。当时陈从周在国外,听到这个消息急得不得了,赶回国力劝当事者,苦口婆心讲道理,这才保下西泠印社。他又四处奔波筹募资金整修西泠印社,并亲自规划整修工作。

在他指导下,除了把西泠印社中破损特别严重的“观乐楼”进行了重建,其他的建筑都“修旧如旧”,和过去的样子一样。

陈从周认为,杭州城市的建设千万不能缺乏继承,不能革新太快,要有中国特色,如果让西湖穿上“西装”,那就不伦不类了。

西湖卧龙桥边郭庄的设计重修,也仰赖陈从周的特别关注。1982年,陈从周独自寻访郭庄,看见其破败不堪,写了一篇文章《郭庄桥畔立斜阳》发表在《新民晚报》上,在文末为郭庄“鸣冤”,提议“落实政策”重修郭庄。后来,杭州园文局收回郭庄,听从陈从周的建议重修郭庄,负责修整设计的正是陈从周的弟子陈樟德。

当时对郭庄的保护设计定位多有争议,陈樟德便多次向老师请教。陈从周说了“去俗存雅”四字,点明了郭庄的保护目标。在设计时,陈樟德保留了园中树木、山石、雕刻等有价值的东西,拆除了与西湖风景格格不入的办公用房和西洋建筑。

郭庄重修竣工以后,陈从周还为它题了一联:“枝上胭脂分北地,裙边风景尽西湖。”在他心里,西湖就像郭庄的裙边一样美丽。如今,郭庄中还建有一座“梓翁亭”来纪念陈从周。

此外,海盐南北湖自然景观、上海徐家汇藏书楼也仰赖陈从周先生之疾呼,得以保存。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上海,杭州,豫园,西泠印社,陈从周,上海 杭州 豫园 西泠印社 陈从周
下一篇:凤凰山上曾有个圣果寺 面积是南宋皇城的五六倍_考古-遗址-临安-海塘||上一篇:千年风云瓯越华章 温州博物馆建馆60周年特展开幕_温州博物馆-60周年-藏品-理事会-江心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