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浙大用科技让文物“活起来”全息影像穿越时光_簪花仕女图-虚拟影像-仕女-观众-教授

编辑:刘龙 来源:浙江在线
 
​描绘大唐盛世的《簪花仕女图》在屏幕中缓缓展开,图中仕女倏而活了起来,身着霓裳,舒眉展手,从画中走出

ffRrYkqSVqgfy0PSEhab9FKAAaIsw22yRhYQoUKb.jpg

​描绘大唐盛世的《簪花仕女图》在屏幕中缓缓展开,图中仕女倏而活了起来,身着霓裳,舒眉展手,从画中走出。许多身穿当代时装的模特从四方走向她们,又一道向观众走来。

古卷—仕女—时装秀场,这层层叠叠、交相掩映的图像,使古代世界和当代生活融为一体,让人真正品味到“穿越”的魅力。这些精心制作的影像,就“藏”在一个巨大的神秘“盒子”里,目前陈列在浙江大学紫金港图书馆农医分馆大厅,连日来吸引了不少师生驻足观看。

本项目整体策划与设计由浙江大学艺术系王小松教授牵头。他说,以互联网时代的先进技术将过去藏在历史深处的文物变“活”,通过全息影像的方式将人们带入历史情境中去,有利于观众与文物交流,让文物蕴藏的历史深入人心。

饰演这些形象各异的先民的,是浙大黑白剧社桂迎教授团队。今年夏天,他们在摄影棚中加班加点拍摄,演绎这些被传世文物留住了永恒容颜的古人,诠释中华传统文化的灯火之熠、体育之乐、服饰之秀、舞乐之美。

浙大石窟寺文物数字化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鲁东明教授团队专门研发的分层影像虚拟幻影叠加技术和装置,也就是这个神奇的大盒子。在这个大盒子里,观众不仅能欣赏上述影像,还能体验知名企业、高校与文博单位共同利用AI、AR、全景漫游、虚拟现实等技术开发的一系列文化传播新产品。中国美术学院的“囩囦”是一款将宋画与天气数据相关联的智能画屏;数字敦煌构建了一个多元化与智能化相结合的石窟文物数字化资源库;通过云观博AR智慧博物馆平台,使用支付宝扫一扫,就能轻松AR导览各类文博藏品。

本展览持续至2019年1月下旬,向公众开放。


关键字: 内容标签:仕女,观众,教授,浙江大学,簪花仕女图,虚拟影像,仕女 观众 教授 浙江大学 簪花仕女图 虚拟影像
下一篇:民艺博物馆上新了!冀东皮影等你来_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民艺-常设-中国-影戏||上一篇:首届“香港海瑞得珍瑰拍卖周”录得770万美元成交额_爱马仕-手袋-香港海瑞得珍瑰拍卖周-拍卖行-拍卖会-钻石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