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是贯穿中华大地六千公里的亚洲第一大河,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马桥文化……长江流域孕育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为长三角博物馆展陈提供了丰厚的文化资源。
作为近年来所涌现出的一种全新展览业态和文化消费形式,文创特展备受各界关注。报告显示,上海热门特展中,观展的城际观众占比33%,其中江浙皖地区占比超过40%。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加速了三省一市文创特展消费市场的培育。11月30日,首届长三角文博会上,“长三角文创特展产业联盟”正式在沪成立。长三角的区域文化有何特性?如何用文化、文创、文博的力量联动长三角?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采访了南京博物院文创部主任邱永生。
上观新闻:长三角地缘相近、文化相亲,哪些资源可以为博物馆所用?
邱永生: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总长超过黄河,但长江流域诞生的古代文明以前并不为人所知。这是因为人们一直认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归根到底还是黄河流域,只有黄河流域才是历史的主流。然而,随着长江下游三角洲不断有考古新发现,长江流域的文明日渐受到重视。比如,宁波余姚的河姆渡遗址,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稻作文化遗产,它的发现,改变了中国栽培水稻从印度引进的传统传说。马家浜文化,主要分布在太湖地区,南达浙江的钱塘江北,北至江苏常州一带,是新石器时代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良渚文化代表遗址为良渚遗址,距今5300-4500年左右,分布的中心地区在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它的最大特色是出土玉器,包含有璧、玉琮、玉镯等诸多器型。后续上海闵行马桥遗址、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中,也发现了大量良渚文化遗存。不仅是浙江,安徽、上海、江苏的许多博物馆中,都藏有良渚文化的玉器。从文化起源上看,长三角有着相近的文化脉络,长三角文化千丝万缕地联系着,这是长三角博物馆合作、联动的基础。另外,浙江、江苏与京杭大运河文化关系密切,同时长三角地区也是我国民国文化的富集之地和集中代表,这两者也值得深入挖掘。
上观新闻:江南文化是长三角地区的典型代表,它富有什么样的特性?
邱永生:无锡、南京、上海都在积极挖掘、打造江南文化。江南文明起源相对比较晚,晚于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但隋唐时期,江南的经济、文化、农耕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江南文化超过了北方的高度。江南文化的特性是精细、精致,它把文化和经济融合得非常好。我们常讲北京故宫,说它是通过运河飘过去的一座紫禁城。江南的物产、技艺、工艺品,通过京杭大运河运到了北京,所以,紫禁城最精彩的部分是从江南文化而来的。
上观新闻:未来有哪些可行的特展主题?
邱永生:谈长三角,可以把它的文化和世界著名大河三角洲比较起来看。比如尼罗河三角洲,以开罗为顶点,西至亚历山大港,东到塞德港,土地肥沃、人口密集,是古埃及文明的发源地。两河流域三角洲孕育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种文字,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城市,编制了第一种法律,制定了第一个七天的周期。恒河三角洲则孕育了古老的印度文明。可以发现,古老文明的诞生都和三角洲的自然地理环境分不开。未来,我们可以策划文明艺术展,把长江三角洲古代文明和世界相同、相类似的文明进行比较,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探讨文明和艺术的碰撞。比如良渚文化,里面动人的故事非常多。我们可以一面把法老王的故事讲好,一面把良渚文化氏族首领的故事讲好,目前这一类的展览几乎没有。文化有根,根基要打稳,我们要了解古代文明的源头、经过,传统艺术展览做好后,再去挖掘近代、现代的故事。
上观新闻:长三角的文化资源如何进行有效联动?
邱永生:办文明艺术展,不能单打独斗,成本太高了。文创特展要有一个很好的联动和规划,现在的问题是各自为政,很难形成集约化发展。集约化意味着用更少的钱得到最大的效益。比如,浙江省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安徽博物院等可以联合起来,整体打包,和埃及博物馆一起做,就像“团购”一样,集中相对好的资源,以更低的投入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文明要互鉴交流,从长三角文明和世界三角洲文明对比展开始,特展做好后,会带来有收藏、使用价值的文创衍生品以及有教育价值的社会服务等,从而促进世界各地的交流、互动。
长三角文博会上展示的中国设计智造大奖获奖作品“中国积木”,一模一样的方块积木,基于点阵原理,巧妙地拼出简体汉字、英文字母及各种创意图形。中国风设计为这款“数字化”游戏增添了温暖,方寸间的千变万化为人们展示创造力和想象力。
关键字: 内容标签:黄河流域,博物馆,遗址,,黄河流域 博物馆 遗址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