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之界·姜宝林作品展”海报
11月27日晚,由中国国家画院、李可染画院、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东省中国画学会主办,广东南岸至尚美术馆承办的《大象之界·姜宝林作品展》在广东南岸至尚美术馆开幕。
广东南岸至尚自成馆以来,每年都会为观众推出“至尚—大家驾到”系列展览。自2014年开始,广东南岸至尚已经举办过霍春阳、林容生、贾广健、范扬、何水法、贝聿铭多位大家的作品展,2018年,广东南岸至尚美术馆“至尚—大家驾到”展览,联手艺术家姜宝林为大家带来一场视觉盛宴,本次展览不仅展出了42幅姜宝林先生的花鸟作品,现场更展出了姜宝林先生恩师陆俨少先生的题字书法作品“超以象外”。
姜宝林
姜宝林先生通过对自身生活感受的挖掘和提纯为主线,通过对传统中国画、民间绘画、西方绘画等多方面的营养吸收为辅线,最终创造出独具个人面貌的新抽象水墨风格。姜宝林先生的花卉无论章法,意境都有自己的特点,特别是色彩,每幅作品都有主调。他是写出来的,相当写实,但给人感觉仍然很新。这是因为他把黄宾虹山水画中的笔法,墨法,甚至虚实关系引到他的花卉创作中来了,别开生面,其作品无论大小,疏密,总给人大气磅礴,厚实华滋的美感,这美感来自笔墨。
本次展览开幕式采用了现代舞从不同的角度来呈现其作品的意蕴,舞蹈从“我与他、与你、与我对话”三个部分进行展开。舞蹈从这三个层面的对话层层展开与递进,来启迪人们要懂得与不同的对象进行交流,或思考,内心那个真正的自己是否已经了解,是否已经看清,在舞蹈与艺术作品里,或许你们能得到一些思考,能在不断的自我观察中,找到最本真的自我,回归本源,从而活得自在。
展览旨在探讨姜宝林笔墨的现代性及其笔墨语言,在新时代的文化语境下重新剖析和解读,共同推动当代中国画的交流与互融,不仅为广东地区的艺术群体提供不断开扩眼界、采纳众长的路径,也让更多的文化艺术爱好者获得精神上的充实与滋养。
2010-冬瓜与南瓜-235x53-姜宝林作品
2008-明珠
2003-简笔秋葵
本次展览获得了广东美术界的大力支持,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许钦松,广州美术学院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所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梁江,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方楚雄,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梁如洁,广东画院党组书记、副院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林蓝,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蔡拥华,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专职副主席兼秘书长王永,广州画院艺术顾问、著名艺术家郭莽园先生,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司徒乃钟,广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汪晓曙,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方少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张彦,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美术学院院长卢小根,肇庆学院美术学院院长梁善,暨南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方楚乔(及夫人),广东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广东画院画家周正良,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广东省中国画学会副秘书长,黄唯理等嘉宾出席了开幕式。
2002-葫芦
2002-秋荷待
1997-鸡冠花
作为邀请姜宝林先生来广东展览的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省文联主席许钦松与姜宝林先生有着长久的友谊,在工作上,他们是一同为推进中国画进步的师兄弟,他们共同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担任山水画的博士生导师,也经常一起出国出访,也一同担任过广东卫视《中国大画家》嘉宾,许钦松在开幕式上说:我与姜先生已经记不清相识多少年了,姜宝林老师在中国美术界享有很高的威望,这个威望来自于两个方面,姜宝林老师的为人受到百分百人的尊敬和爱戴,没有任何的负面的东西,他是闪烁着正能量光芒的美术界的人物,第二方面,来自于他非常大的艺术成就,今天展览只是展出了姜宝林先生的部分的花鸟画作品,仅仅是他的艺术成果里头的一小部分,他的能量和容量像宝藏一样,依然有待我们所有的评论家和学子们一同去研究它的,能邀请姜宝林老师来广州一趟,也是表达了广东美术界对姜宝林老师的爱戴,也非常感谢姜宝林老师能厚看广东,也给了南岸至尚美术馆强有力的支持,也给了我们美术界高标杆的艺术成果树立在这里,我们如何从中学习和吸收,并且迈出我们发展的步伐,这是本次展览的来由。
我希望广东美术界能多一点走出去之外,能更多的引进学术界的领军人物,一线的画家,让我们的广东美术能更快的发展起来,这是我退休后的一片心愿,希望我们广东美术界能一代一代的不断强大起来,我希望在我们的身后是千军万马的年轻才俊,不断地涌现,以此促进广东美术在全国乃至是世界的影响。
1997-红牡丹
1997-冬韵
2018•7号 姜宝林作品 2018年69x138cm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专职副主席兼秘书长王永对本次展览做出了高度评价:展览本身使得我们非常收益,在广东各个展览里,南岸美术馆一直起到这样的作用,每次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南岸美术馆在广东美术馆的生态里起到了非常独特的作用,别的美术馆不一定能做得到的,这对广东美术展览的生态也非常重要,作为美协,非常感谢南岸美术馆这样的带有创新意识的美术馆,给我们带来新的思考,新的视觉,另外再加上姜老师高水平的大师的出现,来弥补广东美术的多样。并希冀广东可以做到更包容,更开放,希望能有更多像姜老师这样的大家来到广东与广东美术界进行交流。
2018•51号 姜宝林作品 2018年69x138cm
2018•50号 姜宝林作品 2018年69x138cm
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蔡拥华提到自己与姜宝林先生的缘分起于三十年前的一本画册,“从前在学校和青年艺术家们的口中知道姜宝林先生的消息,而现今接触到姜宝林老师及其作品,才知何为德艺双馨。”
“我觉得姜老师是我们当代中国画的大家,他的学术他的人品在美术界都是公认的,所以南岸能邀请到姜老师带着他这么多画,零距离地跟姜老师接触,我觉得这是我们广东美术界的幸事”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方楚雄说,“姜老师一直说‘既要传统又要现代’,这么几十年,都在实践,都在追求他这种理念,我们从他的作品中真的能看出,他的作品的艺术效果,他的作品真的非常博大很厚重,很强烈的视觉效果,但里面又蕴含了传统的艺术效果,有笔墨的精神和美感,每一笔墨都能经得起看,而不是一个效果,他不是在做效果,他有传统的功夫,他当年在浙江美院受到传统的教育,受到潘天寿先生的教育,所以这里面离不开他早年的功夫,跟现代我们在玩这种现代还是不一样,所以他这种既有传统又有现代,他这个提法我觉得是非常好的,他这种理念一直在追求一直在做。”
2018•49号 姜宝林作品 2018年69x138cm
2018•14号 姜宝林作品 2018年69x138cm
广州美术学院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所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梁江老师对姜宝林老师的作品做出了高度评价:姜老师展览的主旨叫做“大象之界”,大在哪里呢,大在他的气派,大在他的气格,大在他的气度,大在他的精神境界,这就是岭南的美术,看到姜宝林老师的作品让我们精神为之一振,在这里展览的作品都是比较小的,但是小作品的气度很大,所以画气度的大小不在于它的画幅大小,而在于其精神含量,在于它的张力,它的作品经得起看,经得起放大来解读,我一见到他,我就跟他说他的画很年轻,这是我一个真实的非常自觉的对他的判断和评价,姜老师在他同批的同学中,他算是年轻的,但是他的美术界算是很有资历的,是很多学生的老师,但是他的作品却非常年轻,现在还在不断地探索,今天我们看到的第三部分作品“理想之所”近乎于没有形象,没有形象的作品尤其难画,我前天在给广东画院座谈会的时候讲到,艺术作品有非常具象的作品以及没有形象的作品最需要观念的支撑,你必须要有自己的精神内核,要有强烈的想表达的东西,才能站得住,那时候更是看你的笔墨功夫,对广东美术界做了一个范例,会起到非常好的推动作用。
2017•4号69x138cm 姜宝林作品
1992-秋风秋色-
作为本次展览的主人公,姜宝林先生在开幕式上为大家讲述了他的创作和艺术理念以及绘画技法,也表示希望通过自己的这些小幅作品,给广东美术界和广东的朋友做一个汇报,能够听到不同的意见和声音。最后他还表示了对广东地区的喜爱“我对广东人是由衷的钦佩,包括我们在座的各位美术界的领袖,各位老师,各位同道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厚的印象。尽管都是大家大名家,但是低调朴实平易,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我向广东人民致敬。”
开幕式最后,姜宝林先生也将自己的作品捐赠给了专门致力于扶持青年艺术家成长的广东省许钦松艺术基金会,借此来激励青年艺术家们更好的成长。
媒体观察团提问:
广州日报:如何从西方以及中国本土的传统中来学习的?有什么心得体会?
姜宝林:我有一个明确的艺术理念,教学理念,既要笔墨也要现代,要笔墨,就是要传统,要有民族精神,要有文化精神,要现代,就是艺术要与时俱进,要构建崭新的适应时代的艺术语言,来为我们的国家和全人类服务,要传统就很中国,要现代就很世界,我的美学追求,就是将古老的中国画推向世界,踏出国门,走向世界,把古老的传统和现代的观念和艺术形式相融合相统一,把中国画推向现代推向当代。
羊城晚报:问道求学很多老先生,谈谈老先生对他的影响?
姜宝林:我现在已经八十岁了,我这辈子画没有画好,但是有两点我很珍惜,我在两个美术学院读过,本科在浙江美术学院,研究生在中央美术学院就读,第二点是南北大师都亲手教育过我,潘天寿院长等,这些老先生对我的教养和教导对我终身受用,第一是他们的人品,这些老先生的人品真的是高尚,学问深厚艺术非常有高度,但是做人非常低调,非常朴素,根本看不出是一个大艺术家,根本看不出是一个大师,第二个就是他们艺品,他们在艺术上已经造诣很深,但是他们从不以大师自居,始终是以一个老师的姿态,他们的艺术高度真是给学生带来无限的追求力量,所以他们的品格,对我的一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我还要把老师的人品画品传授给下一代,所以我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就是会告诉他们第一就是要学人品,第二就是要画好画,一代一代把这些老师的美德美誉传下去。
新快报:对现在学子们的寄语
姜宝林:回顾我学画的历程,我在这里与年轻的朋友分享,中国画的学问博大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成的,所以我希望年轻的朋友,一定要踏踏实实的做好基本功,基本功一是在画内,书法基本功,笔墨基本功,理论基本功,画外就是要丰富我们的知识结构,胃口越大越好,营养越多越好,这样我们才能够健全,第二就是像李可染先生一再提倡的要下苦功夫,下笨功夫,要关起门来做功夫,艺术是寂寞之道,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人人都要拼搏,都要为生活付出,但是做学问必须要甘于寂寞,风风火火干不成学问,东奔西跑也练不成笔墨,所以一定要沉下心来,甘于寂寞,要关起门来做学问,当然我们在现在的环境中,有些很现实的问题是无法规避的,比如说,你必须要有足够的经济条件保证你的生活,不受干扰,才能安下心来做学问,我们要处理好这个关系,为艺术,这是至高无上的,为金钱,他是与我们搞艺术有时候是相背的,所以要成为一个人才,要把中国画推向未来,必须要有敢于牺牲的精神才行,那么这就要求我们要下苦功夫。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中国画,广东省,老师,中国画,姜宝林,南岸至尚美术馆,中国画 广东省 老师 中国画 姜宝林 南岸至尚美术馆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