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唐代诗人杜牧墓成菜地_专家呼吁建纪念馆_杜氏家族墓地-长安-关山-封土

编辑:李璞 来源: 中新网
 
图为西安市长安区“杜氏家族墓地”。 张远 摄“我记得小时候,大诗人杜牧的墓就在我们村旁边,墓土差不多

K55G8p084cEXfXw0EFgJzOpATVn8TRU1ynzPgOgO.jpg

图为西安市长安区“杜氏家族墓地”。 张远 摄

“我记得小时候,大诗人杜牧的墓就在我们村旁边,墓土差不多有七八米高,看上去很有气势。”西安市长安区司马村村民关山26日告诉中新网记者,如今看着变成菜地的杜牧墓,他心里也有些落寞。

资料显示,杜牧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其所作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等诗歌更是成为千古名篇,不断被后人传颂。近日,杜牧墓遗址却被曝已变成一片菜地,此事引起热议。

26日,记者来到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大兆街道司马村的杜牧墓看到,墓地隐匿在一片民居之中,土层上没有建筑物,地面上还种植着一些蔬菜。在墓地西边的一处空地上,立着一座“杜氏家族墓地”纪念碑。据了解,杜氏家族墓地属西安市长安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

68岁的关山儿时常在墓地旁边玩耍,据他回忆,杜牧墓曾高七八米,面积约一亩,整个墓地四四方方,墓顶有一棵三人合抱粗的大树,远远看去像一枚巨大的官印。“墓地旁还有一个水池,听老人说是官印的印盒,是一块宝地。”关山说。

“墓地的损坏是历史遗留问题,也是当时人们的观念所致。”西安市长安区大兆街道司马村党支部书记张强称,50多年前,当地下了数天大雨,全村只有墓地的封土是干的。为了用干土给生产队饲养室垫圈,只好挖掉一部分墓土。此后也不断有村民挖土盖房,不到几年时间,七八米高的封土便被挖平了。

I8u9IJlIlZbk2aJEg8yov3aBvD2aJ5ZNBTc5p4Zl.jpg

图为西安市长安区“杜氏家族墓地”。 张远 摄

张强称,十几年来,杜牧墓附近也出现过盗墓者的踪迹,因为墓地上面变成了农家菜地,时常有人看管,使得盗墓者无从下手,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通过文献推定,杜氏家族的墓葬应该就在这个位置,但要说杜牧墓在地下的具体位置,则还要进行考古认定。”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徐卫民称,古代墓葬如果没有出现被盗,考古工作者一般不会去主动挖掘,防止出现不必要的破坏。

同时,徐卫民也希望能按照史书记载将杜牧墓封土恢复原貌,建立一个杜牧纪念馆,通过祭祀、展示诗歌等活动,让后人对杜牧及传统文化铭记于心。


关键字: 内容标签:长安,关山,封土,杜牧墓,杜氏家族墓地,长安 关山 封土 杜牧墓 杜氏家族墓地
下一篇:2018第二届立邦“为爱上色”中国大学生农村支教奖颁奖典礼举办_为爱上色-支教-中国大学生-农村||上一篇:蔡襄张瑞图李光地与龙须岩之缘_泉州-大学士-大钟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