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由天津美术学院、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天津市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大匠之园——白庚延艺术作品展”在我校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将展出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300余幅,连环画稿100余幅,速写本六册,历史照片40余幅及部分手稿,是对白庚延先生一生艺术创作的整体回顾,是规模最大的一次白庚延先生艺术作品展。
嘉宾合影
大匠之园——白庚延艺术作品展开幕式现场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何家英,天津市文联副主席、天津市美术家协会主席王书平,中国国家画院青年画院副院长、天津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画院院长贾广健,天津画院党组书记张桂元,天津美术学院原院长姜陆,“大匠之园”系列展览总策划、著名艺术家邓国源,天津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史振岭,天津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琚俊雄,天津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孟庆占,天津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画院副院长范扬,天津美院教授、天津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陈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天津市美术家协会秘书长李耀春,天津画院副院长王卫平,南开画院院长邢立宏,天津美术馆馆长马驰,天津大悲禅院法师智如,白庚延先生的夫人刘瑞芳,白庚延先生家属代表白鹏,我校党委书记孙杰、党委副书记蒋宗文、副院长李鑫、各二级学院领导,以及广大艺术家、美术爱好者出席了画展开幕活动。画展开幕仪式由副院长郭振山主持。
天津美院校党委书记孙杰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何家英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何家英认为,白庚延先生的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他运用艺术规律,讲究画理,能够将传统融于对生活的感受,创作出一系列的令世界瞩目的作品。今年适逢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们在这里缅怀白庚延先生所创造出的业绩。改革开放造就了中国艺术的创新。中国画讲坚持传统,也要创新。白庚延先生在这方面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天津市文联副主席、天津市美术家协会主席王书平
中国国家画院青年画院副院长、天津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画院院长贾广健
白庚延之子白鹏致答谢词
天津美院副院长郭振山担任主持
白庚延(1940-2007),祖籍河北景县,生前为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教授,是当代有重要影响的艺术家,在山水画和人物画创作上取得了重要的成就。白庚延先生致力于中国山水画的研究和探索,采众家之长,贯通古今,融会中西,浑厚自然,洞达博大。既重笔墨,更重意境,诗情画意,相得益彰,别具特色和时代风貌。他自创一格, 始终不渝追求“抛开世风去追求真正的艺术上的自我,以山水为民族造像”。他不仅是一位用丹青重铸大自然的杰出艺术家,也是一位创作生命同祖国和人民命运紧密相连的东方之子。白庚延创作的系列黄河及其他山水画作品,是别具风格和时代风貌的艺坛经典,对前人有大幅度突破。他以热烈、奔放、拙朴、苍劲的风格内涵,创作出一件件情调古雅凝重的杰作,表现出他对中华民族终生不渝的爱。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和国际展览。1991年《黄河水黄土地》获全国一等奖。
嘉宾合影
展览现场
作为中国传统绘画中最为独特的一种绘画样式,山水画是古代文人自我“修为”的一种方式。山水画从来就不是简单的绘画技艺,是“依仁游艺” 价值观的“视觉化”。公元五世纪时山水画家宗炳在《画山水序》中说:“圣贤暎于绝代,万趣融其神思。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神之所畅,孰有先焉。”宗炳此言说明了山水画具备了“超验”的意义。 当自我“修为”向现实题材转换时,社会环境、价值观的变化对山水画家的创作观念都会产生影响。有学者曾经讲过“近代山水画史”就是一部“观念史”。千余年来,山水画,这门最能体现中国人世界观的艺术,成为传承中国文化的特殊载体。山水画在发展的历史语境中形成了独特的语言系统,山水画的结构图式有着所依托的深层文化意蕴。
展览现场
作为山水画家的白庚延先生与其同代人一样,接受的是学院教育。后又随传统功力深厚、亦接受写生概念的山水画家王颂余先生学习山水画。从这次展览的作品中可以看到,白庚延先生八十年代中期前的艺术创作涉及人物画、山水画及连环画,其山水画创作与王颂余先生相似,是在写生的基础上以传统笔墨创作的山水画。进入九十年代以后,他的山水画逐渐“远离”传统山水画的影响。是受西方风景画影响的当代山水画?还是使用传统水墨材料绘制的风景画?这样的作品在中国山水画的谱系中价值何在?“今张绡素以远暎, 则昆阆之形, 可围于方寸之内,竖画三寸, 当千仞之高, 横墨数尺, 体百里之迥。”(宗炳《画山水序》)如此所言,如焦点透视的观察方法已被发现,可是千余年山水画史上我们没有看到基于这样观察方法创作的山水画作品。八十年代后期、尤其是晚年白庚延先生创作的一些海景、黄河等“大场景山水画”就是以固定的视点、使用水墨、宣纸绘制的有极强现场感的风景画,与传统山水画拉开了距离。白庚延先生的“新山水画”对中国山水画创作从观念到样式上推进了一步,从任何一个标准衡量都有其价值和意义。
展览现场
作为教师的白庚延先生在学院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也同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七十年代末国家改革开放。从七十年代早期至八十年代中期,白庚延先生担任天津美术学院(天津艺术学院)中国画教研室的负责人,承上启下,为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教学体系的形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个阶段是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最为辉煌的时期,五十年代孙其峰先生等老一代人为中国画专业奠定的基础得到延续。老艺术家焕发青春,中年一代被压抑的创作激情得到释放;艺术创作之外,作为学院教师,投入巨大的精力、热情培养学生,使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的影响力持续至今。
学术研讨会现场
开幕仪式后,举行了“大匠之园——白庚延艺术作品展”学术研讨会。研讨会由天津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美术理论家何延喆担任学术主持。何家英、姜陆、杨德树、贾广健、李耀春、范扬、王全聚、孙贵璞、喻建十、陈福春、刘文生、王雪溪、路洪明、马驰、王山岭、姜金军、郝青松等书画名家、文化学者就白庚延先生的艺术人生展开学术研讨。大家一致认为,白庚延先生的作品气象博大,与中国辽阔的自然景观相契合;他的话豪迈放达,与当代中国人昂扬奋发的精神面貌相表里。白庚延先生心胸大、抱负大、气象大、境界大、手笔大,他在为自己的民族造像。白庚延先生是天津美术学院的骄傲,他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
关键字: 内容标签:副主席,画院,创作,白庚延,天津美院,中国画,副主席 画院 创作 白庚延 天津美院 中国画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