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艺术教育:改变世界的力量——国际美术教育大会观察_艺术家-艺术教育-社会-发展-文化

编辑:彭菲 来源:中国美术报 
 
​开幕现场2018年11月2日,中央美术学院迎来了一场盛大的活动:国际美术教育大会——作为央美百年校

wdXylBeAeiPf8huN936VoD10DhnpcwcC7IB0XWIU.jpeg

​开幕现场

2018年11月2日,中央美术学院迎来了一场盛大的活动:国际美术教育大会——作为央美百年校庆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国际高等美术教育学术盛会,在北京最美的季节拉开了帷幕。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4所美术院校、艺术机构的67位院(校)长与机构负责人,以及相关学科知名专家教授近300人,汇集中央美术学院,共商新时代美术教育的全球交流与合作。这也是由中央美术学院主办的,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国际美术教育大会。

这次大会的总主题是“新时代的美术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美术学院八位老教授的回信中指出,“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这为中国的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指明了方向:教书育人就要怀以“大爱之心”,从事艺术创造就要具备“大美之艺”,这是艺术教育的宗旨,也应该扩展成为教育的基本原则。

在11月2日上午的开幕式和主题演讲之后,大会分为6个论坛:校长论坛、设计论坛、建筑论坛、艺术史论坛、艺术管理论坛、美术馆论坛,构成立体式的对话交流平台,深入探讨了新时代语境下,美术教育面临的使命、机遇与挑战,美术人才培养的创新方式,创作科研的社会协作等具有全球共性的议题。次日,在新落成的廊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廊坊馆的揭牌仪式举行。同时,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倡议下,中国高校艺术博物馆联盟正式成立。

我们常常把科技和艺术看做是人类进步的两翼。在达·芬奇逝世500周年的日子即将到来之际,我们不禁重新思考这个问题:人类文明的进步,究竟是更多依赖科学技术发展给我们带来的物质财富,还是依靠文化艺术让我们的灵魂得到升华,从而更接近科技永远达不到的至臻境界?艺术改变世界,不仅仅是艺者崇高的理想和期盼,也早早成为人类的共识,并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实现。

人类的艺术从来就不是少数天才灵感迸发的产物,它既是不同时代观念、文化的映射,更与科技的进步相扶相生,二者共同改变了人类文明影响下的世界。在这个过程中,艺术教育仿佛是连结科学和艺术的一根丝线,把个体或集体的自我意识转变为主体性的知识,从而促进了一种文化的产生。

从东方到西方,人类追求艺术的尝试,正像是试图进入歌德笔下那个神圣殿堂的过程。好的艺术教育,像一条优美的小径,直通向艺术殿堂那堂皇的门楣,引着那些被艺术之美吸引的人们,攀爬台阶、走进入口、穿过前厅,最终由平凡走向神圣与不朽。艺术教育者们虽不能亲手建造这座艺术殿堂,但会帮助学子收集一砖一瓦,最终建立起属于他们的艺术圣殿。

“艺术能够改变世界吗?艺术通过什么方式改变世界?从历史中我们似乎可以找到答案,但今天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处在变化中的世界,艺术和艺术教育还有什么力量去改变它,这是各位校长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本次大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提出的问题,也是本次“2018国际美术教育大会”的思想起点和核心议题。

正是带着同样的疑问,我们来到了这个规模空前的盛会,我们听,我们看,我们思考,我们也在寻求答案。在各个论坛上,我们看到了当下最具代表性的艺术教育者们共同的探索。

探索之一:培养具有大格局的艺术人才

艺术教育的本质在于人才的培养,而现今对艺术人才的培养,绝不意味着促生一个个“为艺术而艺术”的艺术家,更重要的是,教育者在这个过程中,要给学生一种海纳百川的大格局。正如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教务长纳仁·巴菲尔德(Naren Barfield)所说,“在未来,艺术与设计教育不会是艺术与设计的教育。当然这不是字面的意思,艺术和设计会与其他的学科并肩发展,而且现在正有这样加快发展的趋势。我们要找寻更多的教学方法,采用更多的教学工具,但要知道这些教学方法只是手段,并不是最终的目的,希望能够培养更多具有创造力、好奇心、有合作精神的主体”。从中国的中央美术学院、俄罗斯的列宾美术学院,到美国的哈佛大学和罗德岛设计学院,对人才培养途径的探索就是在这种跨学科并肩发展的基本理念下不断前行的。

格局的打造,很关键的一点,在于要有思想的包容姿态。这其中至少有对三种重要关系的包容:传统和当代的关系、本土化和全球化的关系,以及手工技艺和数字手段的关系。关于传统和当代的关系,当今的艺术教育者们几乎有着统一的认识,正如库哈斯(Rem Koolhaas)在大会上的主题演讲中所说,“要去考虑现在,同时应该面向未来,但如果我们不看过去的话,未来也没有希望。”而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直截了当地指出:全球视野和本土精神,是打造当下艺术教育中的两条不可或缺的道路。无论是艺术教育,还是艺术创作,对本土文化的坚守和全球化格局的构建,是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应该思考的基本问题。

现代科技的进步、互联网2.0时代的来临,让艺术教育者们不得不面对一个两难的选择:传统技艺的传授和数字技术的“借用”,谁会成为未来艺术教育的侧重?答案也几乎在所有与会者的讲话中达成了一致:新的数字科技无法代替手工技艺的学习,它是一种美丽的手段,帮助我们扩大视野和想象力,面对未来的挑战。

对当代艺术人才培养中的这些基本矛盾的分析,成为了贯穿本次大会各个论坛的一条主线。艺术未来的样子,就是未来社会的样子。艺术教育和当下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敏锐地把握传统和现代、立足于本土的全球视野、兼顾传统技艺和数字科技的创造力,是未来艺术人才必须具有的“核心素养”。

探索之二:跨专业的艺术学科建设

落实到艺术教育中的学科建设,世界各国走过了截然不同的道路。学科建设的发展跟每次工业革命的进程息息相关,科学和科研的基础,反映着社会、文化和经济中的挑战。许江表示:“科学和艺术的融合在中国艺术教育自主体系中不仅是一种精神性的倡导,而且是最生动、最具创造力的专业设置,构成了整体教学的最前线。”人类面临许多全球性的非常复杂的挑战,很难用一个学科的知识来解决,而许多其实是艺术和设计方面的挑战。针对这样的问题,世界各国的专家们把目光纷纷投向跨学科创造力的培养上。

同样,位于“一带一路”核心地区的新疆美术为推动新的文化、新的样式,包括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区域的发展,从艺术史角度提供了诸多可能性。新疆艺术学院院长莫合德尔·亚森通过对学校历史沿革的回顾,介绍了艺术教育是如何解决了民族之间的认知方式问题,从而让美术教育工作者成为改变推动当代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在以跨学科方式进行工作,在艺术背景下和非艺术背景下进行协作”,马里兰艺术学院院长萨穆尔·霍伊(Samuel Hoi)认为,“技术改变着艺术家工作的环境和经济状况,这些是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国际趋势。所以我们艺术教育机构应该开始思考如何改变传统教育方式,更好地适应这种变化。”罗德岛设计学校教务长丹尼尔·卡维奇(Daniel Cavicchi)分享了他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影响教学的案例,提出要尊重传统、尊重工艺、尊重艺术学科的原则。阿尔弗雷德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杰拉尔·埃迪泽尔(Gerar Edizel)则针对人类当前普遍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出艺术院校在解决此类问题上的优势:“艺术是一种爱、是一种浪漫,我从来没有听学生说他们学艺术是为了赚更多的钱,艺术能使得学生聚集在一起,去深入地了解世界。”以色列申卡尔设计与工程学院院长尤里·塔米尔(Yuli Tamir)用他们的教学和课程设置实践,阐明了如何使用艺术和设计来改变整个高等教育的面貌,这对于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作为当今世界艺术史研究的专家,芝加哥艺术学院教授詹姆斯·艾尔金斯(James Elkins)则更加强调艺术史学习的重要性:“视觉艺术在机制层面、形式层面和政治层面都运行良好,所以现在可以从头审视艺术和设计教育,在未来几十年中,完全可以在第一年的艺术教育让学生有更多的反思,第一年就应该进行艺术史的教育,这样学生就知道他们所处的位置。”

探索之三:以学院为单位参与社会实践

艺术教育的概念,狭义上指在艺术体系内的人才培养,也许还包括艺术对大众审美观的培养,但艺术教育更为广义和重要的功能,是积极地参与到经济、文化乃至科技的发展中,显现其更加关键的社会职能。比如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设计成果转化等目标问题,早已经成为教育者们的共识。“现在艺术越来越大众化了。气候变化、疾病、人口增长等全球性问题都改变了目前艺术教育学科的发展态势。各国的文化不太一样,但是艺术教育的社会职能,就是要推动艺术融入社会以及社会平等”,卡维奇这样描述。

此外,东京艺术大学副校长保科丰巳和纽约室内设计学院副院长艾伦·费舍(Elen Fisher)分别结合日本大地震之后的创作和室内设计教育的经验,向我们展示出艺术和科研、艺术和工业通过教育实现并行的案例。

国内的高校中,也纷纷将以学院为单位的社会实践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如四川美术学院广泛开展艺术服务社会的重大课题研究,以艺术服务于乡村振兴,以艺术再造地方文化,承担传统村落民居、营造工艺、研究与实践、绿色生态设计等重大课题研究,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推动高等艺术教育的社会转向。院长庞茂琨更是将“科技与艺术的融合”以及“艺术服务社会”这两个基本命题设定为中国高等艺术教育应该坚持的方向。

西安美术学院则致力于举办国际设计双年展,以专业基础研究构建文化平台,在这一过程中,既完成了相关设计课程以及技法等内容的建构与设置,也与“一带一路”沿线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同行们在设计文化、设计交流和设计理念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学术探讨。

我们无法准确预测艺术学科的学生如何为自己和世界未来的发展做出什么样的贡献。艺术教育,就是要给他们创造条件,给他们工具、给他们想法、给他们信心,帮助他们建立联系,尽可能推动他们的发展,让他们有能力去改变世界。

艺术创造力,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为珍贵的资本。艺术教育,是保证人类文明延续和发展中的一只重要的推手。

在互联网和数字科技引领的当代社会中,艺术教育扮演的角色,跟以往相比毫不逊色。也许科技决定了未来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手段,但通过艺术教育的指引,人类不会忘记他们追求知识的本心——通向崇高与神圣的必经之路。


关键字: 内容标签:社会,发展,文化,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家,艺术教育,社会 发展 文化 中央美术学院 艺术家 艺术教育
下一篇:乾隆的九块“补丁”并不是乱来_赵孟頫-鹊华秋色-秋色-文德-石渠||上一篇:M+宣布成立希克奖_表扬大中华地区杰出当代艺术实践_西九文化区-希克奖-文化区-艺术-二十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