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艺术教育能否改变世界_——国际美术教育的新风向、新动能_国际美术教育大会-美术教育-文化-美术学院

编辑:陈耀杰 来源:中国文化报•美术文化周刊
 
艺术教育能否改变世界?它通过什么方式改变世界?如何在世界变动、艺术发展、教育革新的动态关系中发挥艺术

艺术教育能否改变世界?它通过什么方式改变世界?如何在世界变动、艺术发展、教育革新的动态关系中发挥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日前,“国际美术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4所美术院校、艺术机构的院校长与机构负责人及相关学科知名专家、教授近300人会集中央美术学院,围绕“新时代的美术教育”这一主题,深入探讨美术教育的时代机遇与挑战、美术教育的文化使命、人才培养的创新方式等具有全球共性的议题。

无论是思考中国美术教育发展的使命,还是放眼全球美术教育发展的态势,认清自己所处的方位显然是第一步。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认为,当前中国的美术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是中国正处在全面建设时期,对美术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新的需求,美术教育的内容和人才培养模式都需要更新观念与方法。二是信息时代改变了知识生产和学习的方式,教与学两方面不再是传授与接受的关系,而是两个主体,“主体间性”将成为实现有效教育的着力点,为此,要把视野更多从研究知识转向研究教育的对象。三是文化交融的趋势不可逆转。艺术是文化的表征,视觉艺术的敏感性、直觉性、直接性更带有时代的文化印记,只有海纳百川、兼容并包,才能激活思想,激发想象。

活态的传统

许多拥有悠久历史的艺术学院都有自己的历史文脉、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学术特色,如何将传统的精髓植入学习者的心中并激发出他们的创新能力,使传统保持活跃的状态?莫斯科国立苏里科夫美术学院院长柳巴文认为,艺术的现代性不是通过新的主题和情节来体现,而是通过新的造型语言塑造新的艺术结构,造型方式在体现变化的同时,也应保留传统艺术中对于空间和结构的基础规则。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从事中国民间艺术研究和文化遗产研究,他从传统工艺价值的角度,指出传统工艺的保护与发展应在文化传承体系的意义上进行推进。对于如何活化传统工艺资源,潘鲁生有明确的主张:要突出传统工艺教育的当代性,立足传统工艺创新的应用性,体现传统工艺传播的社会性,同时要着眼传统工艺研究的国际性。

作为全国29所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中仅有的一所工艺美术学院,山东工艺美院从2012年开始,将传统工艺造物智慧融入到专业建设,提出“工艺美术+”的专业优化计划,积极构建“中华传统工艺造物文化传承与发展”课程群,围绕创新创业要求,以专业链对接产业链,打造“工艺美术+”创意产业集群。

当艺术家的个人感悟与传统文化偶遇共振会发生什么?长期从事版画创作的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苏新平有着深切体会,在2016年纽约“中国文化年”展出的装置作品中,他将图像复制在几百个中国制造品牌的产品包装箱上,在现场动态式观看中,时而分散,时而集中,暗示强大的工业产品复制流水线给社会带来的繁荣景观。而这种模块化的可拼装、可组合的作品结构模式就是得益于版画的工艺思维和技术特征所带来的启发。“流程有序的制作步骤,规整严密的制版手段,还有中国传统版画特有的绝版套色技巧,通过形象符号的分解,得到许多抽象的模件化,从而产生千变万化的匹配关系。”苏新平说,使固有的传统文化处于激活的状态,才能保持创作能量的充沛与精神质量的不断提升,才能与现代生活关联融通。

技艺的价值

艺术的行动范式是艺术发展的经验积累,是人类活动的技艺呈现,我们今天看到的大多数艺术形态都是从技艺的呈现开始的。技艺作为实现艺术最核心的因素,仅仅只是一种手段吗?技艺中能否生长出思想?技艺的锤炼是否有助于构建完备的艺术素养?

库伯联盟学院副院长伊丽莎白·奥多内尔以库伯联盟为例,对技艺与技能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她认为,技能的培养能够很好地了解并且应用历史来推动当代艺术的发展,能够启动各方面最具有潜力的因素,使艺术进入新的进程,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

而格拉斯哥美术学院副院长肯·尼尔则反复谈及“原技能”问题,他指出,技能和思想并不是分割的,这是一种“原技能”。现代艺术学院应该包容这种创造性的思想,更需要在不同学科中让其得以更好实施和实现,这对于艺术学科的发展、对于各自文化、对于共同文化和共同的未来都非常重要。

显然,今天的艺术院校不再仅仅是简单的传授技能。“在我看来,在如何做之前应该先培养学生如何去知道、去认识。”佛罗伦萨美术学院院长克劳迪奥—洛卡强调,应该培养学生对于身份本源的认知,“让他们知道自己是谁,并可以让他们从自己的智能手机所创造的虚拟现实中走出来。”克劳迪奥—洛卡认为,在过多视觉刺激中,事实上并没有产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应该不断地强化正确的教学方法论,让学生沉浸在一个真正的文化语境中、一个不断变化的语境中。真正可持续发展的教学,一定是基于某种文化的传播和凝聚。”

扩展的边界

全球资讯和资源的共享、科技进步对日常生活的巨大影响,都在深刻改变着美术教育的格局,教育者和学习者都需要在这样的动态过程中重新定义自己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成立于1826年的马里兰艺术学院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艺术院校之一,其校长萨穆尔·霍伊表示,该校一直进行革新以满足未来需求,他们将全球化理念加入课程设计之中,从而开展更加开放的教学。具体而言,在第一年的综合性艺术教育课程中,学校打破内部条框,在空间上增加互动性,不仅是老师和学生,包括业界职业人士等都可进行专业的工作以及社交工作。此外,还利用有限资源和专业知识去为整个城市服务,而不仅仅限于校园。

如何在广阔的全球视野中完成艺术的对话、艺术教育的对话呢?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莫森·穆斯塔法维教授介绍了该校所开展的博士项目、本科项目以及艺术设计和公共艺术实践:一是“院系专业”,在学院的框架内让学科跨越边际,调整艺术教育结构,通过开展多种项目,开展新时代艺术教育。如将绘画、舞蹈和音乐结合在一起,让艺术与设计结合,让艺术参与环境发展、能源、社会转型等,推进学科多元化发展和紧密接触。二是“校际”,比如在伦敦,现在已经将各个大学的艺术部门联系在一起。此外,尝试将科学理念融入到艺术学院的教学中,同时把艺术教育带入到研究型大学中。穆斯塔法维表示,开展艺术教育和艺术创造,不仅是高校艺术教育的问题,也是整个社会的问题。

对于未来教育的国际协同发展,上海美术学院采用了新的教学理念,即美术学院就是艺术城,艺术城就是美术学院。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汪大伟提到,上海正在建设“吴淞国际艺术城”,而上海美院将首先进驻这里,通过美术学院构建艺术产业链和艺术生态链,形成国际艺术家的居住地、国际艺术资源的集聚地以及国际艺术人才的孵化地。“我们将依托校园文化与都市工业文化共存、相融的全新模式,打造世界美术教育的共享平台。我们还推进了‘原地留学’计划,也就是说建设艺术家的驻地中心、合作院校的研究中心、艺术经济与金融的研究中心、艺术产业服务中心以及双赢协同机制,共建学科交叉、产业融合的世界美术教育相互交融的新窗口。”

当然,也有部分艺术院校侧重艺术与科技的融合。东京艺术大学副校长保科丰巳通过讨论光和生命能量来阐述科学如何和艺术共生,同时提出艺术教育的意义在于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副院长纳仁·巴菲尔认为,技术并不会完全代替艺术,正如照相技术不会让油画消失一样,它只会给艺术设计教育带来新的视野和手段。科技帮助人们提升想象力转化的可能性,而艺术设计教育的结果反过来也能够推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因此,未来艺术教育也应汲取其他学科的优长,将其化为己用。

如果说,艺术的发展像树苗一样需要培育,那么艺术教育就是一门有关艺术的种植学,它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服务人类、国家和社会的人才,创造新的艺术成果。“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全面素养,让他们把艺术理想和奉献社会联系起来,把理性思辨和感性思维融通起来,把创造潜力和创新能力结合起来,这不仅仅是美术教育的目的,也是整个教育的价值。”范迪安说。


关键字: 内容标签:美术教育,文化,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国际美术教育大会,美术教育 文化 美术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 国际美术教育大会
下一篇:雕塑名家齐聚长子_共议传统雕塑的传承与复兴_长治-雕塑名家-艺术-长治-长治市||上一篇:余丁:建构艺术管理的中国学派_国际美术教育大会-机构-中国-教育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