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济南市博物馆藏成扇展》导赏三:匠心巧思_成扇-济南市-展出-匠心

编辑:陈峰 来源:济南市博物馆
 
《怀袖雅物咫尺乾坤——济南市博物馆藏成扇展》共分为琳琅满目、扇里乾坤、匠心

《怀袖雅物 咫尺乾坤——济南市博物馆藏成扇展》共分为琳琅满目、扇里乾坤、匠心巧思三个版块,所展出的成扇文物均系原济南市文物店所藏,且全部为首次对外公开展出,十分珍贵。

展出时间:7月28日至9月4日

展出地点:济南市博物馆第三展厅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馆藏成扇展》的第三版块——匠心巧思。

展品欣赏:

扇骨以档来划分规格,档即扇骨的数量,常见的折扇从九档、十一档、十二档、十三档、十四档、十六档、十八档、二十档、二十二档、二十四档、三十档乃至四十档不等。扇的档数即大骨与小骨的数量之和,大骨即折扇两端的主骨,小骨则是大骨之间的若干细骨。九档和十一档折扇的形制与日式扇相仿,主要流行于清末和民国年间,形制相对小巧雅致,尤其受文人的青睐。

清  如意扇骨

扇骨头型的样式、形状、尺寸各异,主要分为五大类:方型、圆型、尖型、曲型、其他型。

扇骨头型示意图

扇套,亦称扇袋、扇囊、摺扇袋,主要功能为收纳、保护折扇,并且方便于随身携带。扇套整体呈倒梯形扁筒状,上部较宽,下部略窄,底部为椭圆形平底;主体由两片织物两面缝合,配以椭圆形底面缝制而成,织物上绣以各种装饰纹样;其制作材质多以丝绸为主料,而且多为两面都有刺绣的图案。扇套隶属织绣囊袋,与荷包、香囊、表套、火镰套等并列悬挂于腰间,是明清时期男子身上重要的服装配饰。

清  梅花扇套

纵观明清两代的扇套形制演变,历经了从窄到宽,从原始的基本形到精美的仿器物异形,再回归到现代的简洁造型,遵循了传统造物从简到繁、化繁为简的发展规律。

扇套的形制演变


关键字: 内容标签:济南市,展出,匠心,济南市博物馆,成扇,济南市 展出 匠心 济南市博物馆 成扇
下一篇:浙江自然博物馆开展初中矿物硬度拓展性课程_矿物硬度拓展性课程-博物馆教育-物质-岩石-科学||上一篇:《济南市博物馆藏成扇展》导赏二:扇里乾坤_成扇-文物-梅兰芳-展出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