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分之所有》蔡国杰个展
《Ownership/Choice》Cai Guojie Solo Exhibition
策展人:朱文海
展期:2020年5月16日 至 6月14日
开幕:5/16开展(疫情关系开幕日期未定)
座谈会:暂定6/13(六)
展期Dates|2020.05.16 – 06.14
地点 Venue|伊通公园 IT PARK(台北市伊通街41号3楼)
开放时间Open Hours|三(Wed.) -日(Sun.) 13:00 - 20:30
2020年5月16日至6月14日,《选择分之所有》——蔡国杰个展将在台北伊通公园举办。本次的个展以「界域」为主题,被普遍定义为「观念艺术」创作,继续扩展和延伸艺术家多年来对「土地」、「权」和「误差」等议题的艺术实践。艺术家长久以来利用社会学涉足和解释艺术,用艺术形塑社会价值,去探寻「艺术权」的众分野,孜孜不倦地发展他的「界限误差事业」。本次个展题目「选择分之所有」(Ownership/Choice),我们可以读得这里的「所有」指的是「所拥有的」(Ownership)而非「所有」(Everything),以分数的概念形式去看,结合其一贯的创作理念,我们可以读作是「选择权」分之「所有权」。
伊通公园是一个在1988年由一群艺术家自主创立的当代独立艺术空间,以「欢迎对话」为公园精神,说「我们感兴趣的是一切均未被思及的、长程的、遥远的未来……」本次的展览便是展出于这个相当具有历史意义及代表性的场所,分有两层展出,二楼展出的是《轮廓权》和《误差计值》两件作品。《轮廓权》首先关注的是土地的属性,这里的「间性空间」是领地、法权和历史的灰色地带——澳门葡萄牙领事馆的轮廓线,「线」不只限定了建筑的物理范围,也定义了「权」的边界,但当我们把这样小的范围无限放大来看,便会得出一个相当吊诡的空间——「间性空间」,一段浮于两境的空间,艺术家取其轮廓线空间的粉尘,收集并以古代流传至今的称量工具「杆称」去量化当中的份额。另一作品《误差计值》实行对「台北伊通街地号89号」的土地,进行具法律效力的估价,在不考虑土地上建物的情况下,独立地去获得该地详细的物理、经济和社会资料。尔后按照《地籍测量实施规则》中第七十三条去计算出伊通街地号89号土地边界的「标准误差尺寸」以及「最大误差尺寸」,用估价结果去算出此土地边界的「标准误差市值」及「最大误差市值」,并打造成两块金牌,连同记述土地法规的《六法全书》和由台北市远见不动产估价师事务所完成的《不动产估价报告书》一并展出。
三楼展出影像纪录《22°11'03.6"N 113°32'05.8"E》和《安居地》,以及纸本纪录《家园》。《22°11'03.6"N 113°32'05.8"E》定位在澳门西湾湖边,在艺术家眼中,陆上土地和海岸线的微小增减变动,是一种土地误差,作品纪录艺术家每天收集城市土地表面的尘土,集中到该定位进行人工填海,实行都市轮廓线的扩张,同时间每天新增堆积的城市尘土,亦属土地误差的一种,这种暧昧不明的多少,实现了权力的主导转移。及后艺术家会将此项目延伸至台湾高雄旗津,出于对旗津渔户土地所有权纠纷的思考,通过人为的土地增生和法律涉入,艺术家以艺术行为去颠覆土地的种种权限,同时反思人与土地的问题。影片《安居地》纪录了艺术家在2019年末于澳门东方基金会举办的个展「安居地——半田土地开发暨地产博览会」,东方基金会是促进葡萄牙及所设地交流合作的机构,主要面向曾为葡萄牙殖民地及属地的亚洲地方。「安居地」以近年澳门正在进行的填海造地约350公顷的澳门新城区为背景,思考居住权和土地利用,由艺术家语音导览展厅中的四大部分——「好风光」、「有库存」、「买到了」及「选一段」,其中「买到了」一厅更邀请到市面上的地产投资公司进驻,举办了真正的地产项目博览会,影片中还访问到澳门著名建筑师和艺术家马若龙以及纪录了澳门城市规划委员会委员胡祖杰带领市民到规划现场(包括横琴)勘察的过程。最后纸本作品《家园》将展出艺术家在2019年于法国巴黎以「难民」为对象的地界买卖记录,以及在2020年初与意大利「的里雅斯特难民办公室」合作完成的成果。艺术家透过网络技术与身处意大利东北部小城的里雅斯特的19名难民现场联线,邀请难民朋友把他们早已离开的家画下并标示出一处边界,实时进行地界契约签署仪式,显示把该地界出售给界线管理师(艺术家),并向现场人士进行介绍,于是难民从「失去者」变成「拥有者」再变成「售出者」,成为《家园》项目的主角。在本次的展览中将展出两地难民签署的全部文件,共41组123件。
多向度整合创作艺术家蔡国杰生于台湾新竹,现于澳门、杭州生活及工作。本次的个展《选择分之所有》由研究当代美学及建筑美学的独立艺术、美学论述人朱文海任策展人。展览由「拥有权」出发,从「线性空间」的衡量到实地误差估价;从居住地出发,到贩卖失去的居住地。蔡国杰关注最微小的空间、最隐晦的境地,以此去讨论最根本最宏大的权限问题。人生于土地,亦困于土地,虚虚实实,大大小小,在伊通公园中,蔡国杰用艺术去质问我们何以落入这样既定的权谋游戏。
文:阿潺
关于艺术家
蔡国杰
蔡国杰是一位多向度整合创作的艺术家。出生于台湾新竹,获得台湾艺术大学装置艺术硕士学位,目前攻读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博士学位。目前生活及工作在澳门、杭州。
受邀展出的美术馆空间及艺术机构有:葡萄牙里斯本东方博物馆、韩国首尔Merto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台北伊通公园、法国巴黎AMAC Projects 当代艺术中心、意大利的里雅斯特当代艺术推广基金会Tommaseo工作室、法国巴黎第八大学拱顶展览场、德国柏林oMo艺术空间、北京草场地PPPP空间、日本东京3331千代田艺术中心、意大利佛罗伦萨Le Murate当代艺术中心、澳门大学N1馆、澳门东方基金会。
他认为艺术就是制造描述差异,艺术家不能放弃以艺术之名,制造艺术权力。《半田计划》是一个契标出间性空间的行为,探索了艺术中「权力场」的概念。而随着《半田计划》的系列内容,选择乃权力赋予;互契就是权力游戏,蔡国杰的重点是从「观念」触及「实体」的权限转移 ,关乎着边界间差距的所有权。至此,人造边界的「界限权力」与「欲望的权力」,这些权能有助于对立的去感知「无限」 - 即我们渴望的自由。
关于策展人
朱文海 CHU Wen-Hai
独立艺术、美学论述人。研究兴趣为德国古典美学至当代美学理论,范围扩及现象学美学、当代诠释学美学、艺术哲学、艺术论述、建筑美学暨论述。近年工作多为接受艺术家及画廊单位之艺术论述分析,以及与建筑师或室内设计合作讲述建筑美学和设计美学的考察论述工作,相关方面成果已于德国、国内大型企业总部,以及大陆多项大型建筑年会发表。
关于伊通公园 IT PARK
1988年,由庄普、刘庆堂、陈慧峤、黄文浩等艺术家成立伊通公园,期望让艺术爱好者能单纯探讨与突破艺术的各种可能性。伊通以拒绝商业化的经营模式与自由、勇于突破的精神成为台湾当代艺术家摇篮,许多知名艺术家皆曾在此展出,可谓台北相当具有历史意义及代表性的当代艺术空间。
关键字: 内容标签:台湾,蔡国杰,伊通公园,,土地,误差,美学,展出台湾 蔡国杰 伊通公园 土地 误差 美学 展出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