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 东方红乐曲响彻太空,深深铭刻在一代人的记忆中,那是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0年后,国博利用新科技、云策展,再次让东方红奏响于新时代“云端”。
4月24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永远的东方红——纪念‘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五十周年”云展览启幕。不同于此前将线下展览“搬”到线上呈现,国博此次展览从“策展”“布展”到“观展”均从线上完成,可谓一场真正的线上“云展览”。
1970年4月24日,我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卫星的国家。经国务院同意,自2016年起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2020年,“中国航天日”的活动主题是“弘扬航天精神 拥抱星辰大海”。
展览精心策划了太空奏响东方红、五十年砥砺前行、精神的力量、航天强国立新功四个单元,通过数字媒体展出“东方红一号”到“嫦娥”、“神舟”系列航天珍贵物证近50件套。其中有国家博物馆藏品近20件套。
这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第一次充分利用三维建模、全景漫游等数字技术,汇聚融合文字、图片、音视频、VR等媒体资源,在无实体展厅的虚拟世界倾力打造线上云展,第一次在5G通讯技术的有力支撑下与多平台联动对云展开幕式和专家导览进行现场直播,标志着国博加速向线上拓展、向云端延伸,迎接智慧博物馆时代的来临。
“东方红一号”卫星
《人民日报》联合《解放军报》发布的喜报
《东方红》乐音盒
“东方红一号”文物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航天员杨利伟穿的舱内航天服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邓稼先领导研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用的手摇计算机
防疫闭馆期间,国家博物馆对公众的文化传播从未间断。例如,在线打造了“好展、好课、好文物”,用新媒体新技术将数据资源转化为云端文化“新供给”,通过云游直播活动探索文旅融合的“新经济”,引领文博“新业态”。
“国博好展”以每日一展,带领大家重温三大基本陈列、专题展览等国博经典。接连推出“屹立东方——馆藏经典美术作品展”“甲骨文文化展”等国博重磅特展,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云端国博链接了40余个VR虚拟展厅,推送了60余个专题网页和50多个短视频。观众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一道又一道的视听盛宴。截至目前,“国博邀您云看展”微博话题阅读次数突破了1.5亿!
“国博好课”以“国博讲堂”为基础,通过文博专家们的精彩讲述,对展览、藏品都进行了背景知识的深度聚焦和延伸解读。此外,国博融媒平台策划了多项趣味性高、互动性强的线上活动。像是取材元代瓷器展的小游戏“等你勾勒青花瓷”,让观众在线体验“亲手”烧制青花;以红楼梦文化展为背景的“识得红楼梦中人”考考你对红楼人物的熟悉程度。这些在线互动不仅传播了文博知识,也帮助“宅”家防疫的人们轻松一刻,排减压力。
2月以来,国家博物馆先后与抖音、阿里巴巴、央视合作进行了四场“云直播”。金牌讲解员在虚拟展厅和实体展厅中对文物及文创产品进行解读,3小时内有150万人“涌”入国博直播间。3月23日,国博作为首家文博机构参与央视“春暖花开,国聘行动”,更是将国博的招贤纳士计划推向云端。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中国国家博物馆,云展览,,在线,中国,国家博物馆,航天“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 东方红一号 中国国家博物馆 云展览 在线 中国 国家博物馆 航天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