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美术馆十周年庆典
导语:十年一觉英雄梦。
对于西安美术馆,十年,完成了对于这座城市的艺术启蒙,“立足传统,构建当代”的理想没有成为主义,而是在时代叙事中,给出现实呈现。
“十年来,在西安美术馆的努力下,西安的当代艺术群体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版图的重要拼图,假以时日,西安当代艺术必将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一极。”馆长杨超在十周年之际写道。
“西安当代艺术受到广泛关注,同西安美术馆密切相关。十年来,西安美术馆大力推介当代艺术,改变了西安美术同文化变革不相干的局面。”批评家彭德先生这样感慨。
“对西安美术馆来说,十年的重要性在于,作为中国当代艺术在西部的开启和标志,伟大的象征意义深植于这片古老而厚重的土地之中。”策展人刘淳老师这样表述。
.......
在十周年生日之际,西安美术馆再次奉献上艺术大展,国内艺术界大咖们聚首古城雁塔之南,回首曾经开启未来。
相关阅读:
【专稿】西安美术馆馆长杨超:十年 一人一馆与一座城
【直播回放】独家导览|到西安美术馆十周年大展 看中国当代艺术简史
展览现场作品
在“城墙之外” 看中国当代艺术简史
2019年12月28日下午五点,“城墙之外——2019西安美术馆开馆十周年特别邀请展/西安美术馆十周年文献展”于西安美术馆隆重开幕。本次展览展出方力钧、何多苓、周春芽、顾长卫、庞茂琨、丁乙、薛松、范勃、方少华、俸正杰、郭伟、缪晓春、艾轩、闫平、忻东旺、杨千、郭晋、俸正泉、邢丹文、邱光平、王艺、魏光庆、王易罡、翁云鹏、贺丹、胡武功、潘科、杨锋、武小川、侯拙吾、何军、郭志刚、孙蛮、邵泳、王风华35位国内顶级艺术家的80余件作品,媒介涵括架上绘画、装置、影像、雕塑等。
本次展览的35位艺术家,是和西安美术馆在十年间有紧密合作的艺术家,按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美术发展历史的脉络,对35位艺术家作品进行呈现,也代表了西安美术馆十年来的艺术立场,“许多优秀的作品既表达了对人的生存现状的关注,同时又维护了最基本的价值目标的承诺。”
“西安是国际化大城市,不能只有秧歌、腰鼓、秦腔、华阴老腔。美术界不能老靠文物、民间美术、长安画派撑门面,必须有属于这个时代的艺术,那就是具有探索精神的当代艺术。”彭德先生一直是西安美术馆的坚定支持者和学术顾问,“三年不下楼”的他在十年前被杨超馆长力邀“请下楼”之时,便关注和介入着美术馆的发展,他表示:西安美术馆正是清醒认识了这个问题,才大力推介面向当下、面向未来的艺术,才会引起美术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艺术家们在展览现场
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著名艺术家范勃先生与大家一同见证西安美术馆开馆10周年这一特殊时刻。对于“城墙之外”的主题,他很感兴趣:“城墙”作为展览主题的关键词,在西安美术馆举办的展览中有了几次延续。“城墙”在这里有多重含义,它既代表西安千年的文化传统,同时可能也意味着一种“隔绝”,一种“障碍”。在现当下如何应对传统与当代,继承与发展,本土化与全球化等等问题的诸多挑战。西安美术馆肩负着这样的历史责任和文化担当不断前行,以顽强的毅力穿越“城墙”,积极介入城市艺术生态建构,参与城市的文化建设,让当代艺术由此进入公共空间、回归社会生活。
“如果没有西安美术馆,西安的很多当代艺术是不可展览是不可能落地的。是西安市民在对当代艺术模糊状态的情况下,西安美术给人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介绍当代艺术的平台。”西安美院副院长、当代艺术家贺丹教授则这样评价。
方力鈞、丁乙等当代艺术家和西安美术馆合作了多年,这次方力鈞带来了自己的大型版画,丁乙也带来自己的代表作。他们都曾和西安美术馆密切合作,“西安美术馆不仅仅是对西安当代艺术生态圈的推动,也放眼世界,有更多的外地和国际艺术交流,它虽然是在立足西安,但实际上跟整个中国的当代艺术的命运和艺术家都有广泛的联系。”丁乙表示西部有这样一个美术馆十分珍贵和必要。
上一页 123 下一页关键字: 内容标签:十周年,城墙之外,当代艺术,西安美术馆,,艺术家,艺术,城墙,展览十周年 城墙之外 当代艺术 西安美术馆 艺术家 艺术 城墙 展览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