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中国画学会作品展”开幕现场
2019年12月28日下午2点30分,由中国画学会主办的“守正创新——中国画学会作品展”开幕式在炎黄艺术馆举行,展览展出了中国画学会成员新作240幅,整体上也代表了当前中国画创作与创新的学术现状。
原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原中共中央编办副主任王澜明,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里,中国画学会名誉会长郭怡孮、龙瑞,原常务副会长、创会秘书长孙克,会长田黎明,副会长兼秘书长罗世平,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原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画学会顾问杨晓阳,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画学会顾问何家英,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安远远,原法中艺术中心主任殷福,邵维正将军,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李宝林、刘国辉、薛永年、谢志高、王涛、赵振川、邓福星、程振国、张复兴、董小明、马国强、刘健、张志民、陈孟昕、唐辉、张桐瑀,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娘本,中华儿女艺术馆董事长郑国辉,各地理事及会员、各界嘉宾共二百余人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画学会罗世平主持。
中国画学会会长田黎明致辞
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罗世平主持开幕式
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唐辉介绍出席领导和嘉宾
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里致辞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原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画学会顾问杨晓阳致辞
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张志民致辞
中国画学会会长田黎明,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里,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原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画学会顾问杨晓阳,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张志民分别致辞。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艺术的创作现状和发展方向,提出了“正本清源 守正创新”的要求。对美术家而言,“守正”就是一方面挖掘中国优秀的绘画传统,另一方面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艺术地表现现实生活与时代精神。纵观中国画的历史不难发现,“创新”一直都是它的关键词。
嘉宾合影
中国画在华夏文化历史进程中自出现以来一直随着时代发展面不断丰富其审美内涵,而且中国画从来都不是狐立封闭的,它在与国际交流的过程中也在不断相互交融、创新发展。“守正”是发展的前提,“创新”是发展的成果。
中国画学会自成立时起即秉持“学术立会”宗旨,以推动当代中国画创作实践和理论创新为已任,力争为中国画界“正本清源、守正创新”做出应有的贡献。今年欣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我们特别举办本次“守正创新一一中国学会作品展”,旨在通过展览呈现中国书学会成员对“守正创新”的理解和实践探索,集中展示当代中国画家的时代风采和创作成果。
“此次画展是中国画学会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致礼!”展览开幕式上,中国画学会会长田黎明说到:“这些作品是我们讴歌真善美,讴歌祖国河山的壮美,讴歌时代恢弘气象的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画学会的老中青三代画家更加深入生活,投入社会,融入时代,在创作中进行了艰辛而深入的探索,并以多元的画风向时代致敬。”
展览现场
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里认为此次展览的举办特别有意义,“展览很好地总结梳理了中国画的发展道路,展现了中国画的最新风貌,即‘守正创新’。坚定文化自信,首先就是要守正,把我们民族文化的根脉、灵魂、精神、境界进行守正,然后创新。此次展出的几百幅作品,无论是传统文人画的大写意,还是体现时代的工笔画,无论是人物、山水、花鸟,都非常全面地呈现了中国画各个领域的传承、创新和发展。它们既表现时代、反映时代,也体现了温度、体现了情怀,体现了中国画家对生活、对时代的关注。”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原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画学会顾问杨晓阳认为“守正创新”正是中国画学会要坚持的四个字,“守正”就是守正道,“创新”则意味着笔墨当随时代。
在中国画学会名誉会长龙瑞看来,“‘守正创新’就是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精神的了解和体会,坚守我们的文化根脉。对中国画创作而言,就是要有中国味儿,要有中国人的精神。此次展览虽然只是个小型展览,但要体现中国画的艺术特点、基本文化指向和审美理想,同时,这也是我们把自己的创作研究成果向大家做的汇报,也让画家们在观摩学习中提高自己。”
展览现场
原常务副会长、创会秘书长孙克也认为中国画的继承和创新是中国画学会一直在思考讨论且想要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画家要有全方位的修养,不断提升心胸眼界,在西方面前保持自己独立自主、自信的精神。
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画学会顾问何家英认为,“‘守正’就是守候我们的传统文化,这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源;而‘创新’则是建立在对社会、对人民热爱的真切感受下进行的,仅停留在形式和笔墨上,我觉得这既不能‘守正’也不能‘创新’。中国的文化精神和语言是很高级的,它完全可以把作品表达得有感情,有思想,有温度。”
作为参展艺术家,何家英为大家带来了他2019年的新作《牧场情歌》,“我的这件作品谈不上创新,它只是我当下创作想法的一个展现。目前我对我以往的写意作品是不满足的,应该摒弃自己的矫饰性倾向,让作品更接近生活本身。此外,作品笔墨也过于拘谨,我还没能从写意中找到更轻松的表现方式,希望我未来的创作力争在这方面有所突破。”
中国画学会自成立以来,一直以推动和引领中国画理论和创作繁荣发展为职责,提倡学会画家立足新时代中国现实,充分体现中国画的特色;倡导讲品位、讲格调,提倡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经典性、传承性、创新性相协调。
此次展览,艺术委员会对参展作品进行了认真的审议,保证展览的学术水准。通过此次展览,我们能更清晰地领悟到作品的时代性与画家的个性化表达,更能检视出中国画当下发展的走向与趋势。作品在充满正能量的同时彰显了新时代艺术家的真诚与激情。作品表现出了平凡中见伟大,平常中见卓越,正是艺术家的创作追求。作品中充满了令人感动的艺术魅力,反映生活与人民的同时又突显出新时代的创新精神。
展览将持续至2020年1月5日。
部分参展作品
郭怡孮《畅春花事》136×68cm 2019年创作
龙瑞《观霞》136×68cm 2016年创作
田黎明《海军战士》 140×70cm 2015年创作
刘勃舒《黑马》114×56cm 1998年创作
张道兴《黎乡》136×69cm 2013年创作
李宝林《云天开悟图》131×65cm 2018年创作
王玉珏《春暖》67×67cm 2017年创作
刘国辉《宾虹写山图》139×70cm 2015年创作
江明贤《龙柱与石狮》121×61cm 2019年创作
谢志高《舞蹈》138×69cm 2018年创作
王涛《天地一盘棋》138×70cm 2019年创作
尼玛泽仁《万里雪天伴蹄声》138×69cm 2018年创作
邓福星《孤山逸事》135×68cm 2019年创作
韩硕《石不能言最可人》59×69cm 2019年创作
程大利《且看孤鸿明灭处》137×69cm 2017年创作
何水法《云裳》69×69cm 2019年创作
张复兴《葳蕤家山》137×69cm 2019年创作
程振国《原上老居图》137×69cm 2015年创作
董小明《墨荷写生之一》45×69cm 2019年创作
陈永锵《花奋连年》136×69cm 2019年创作
马国强《惠安姐妹》138×69cm 2019年创作
许钦松《太行峰影》68×136cm 2018年创作
吴长江《运盐图》123×245cm 2018年创作
刘健《晒海带的姑娘》138×69cm 2018年创作
高云 《我·我们》 180×97cm 2019年创作
何家英 《牧场情歌》116×69cm 2019年创作
陈孟昕《苗山故事》138×69cm 2018年创作
杨晓阳《面壁图》138×70cm 2017年创作
徐里《江山如画》137×70cm 2019年创作
卢禹舜《天地大美》136×69cm 2008年创作
唐辉《万里起秋色》137×68cm 2019年创作
张桐瑀《家住绿水青山中》138×69cm 2019年创作
关键字: 内容标签:炎黄艺术馆,中国画,中国画学会,守正创新,,中国,创新,展览,作品炎黄艺术馆 中国画 中国画学会 守正创新 中国 创新 展览 作品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