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蜀派碑刻大检阅___“巴蜀历代碑刻展”亮相四川省图书馆_四川省图书馆-展览-碑帖-十三年-汉中-书法家-出土

编辑:江静 来源:雅昌网 
 
开幕式现场2019年12月18日,《巴蜀历代碑刻展》在四川省图书馆一楼展厅拉开帷幕。四川省文化旅游厅

QZar2lhPEPllQDigOKXxBC54hhzAbXBj1CTjERda.jpg

开幕式现场

2019年12月18日,《巴蜀历代碑刻展》在四川省图书馆一楼展厅拉开帷幕。

vnWdNqTKlpAHNWGCrxrHX6slaK0hHnKmztW2wghv.jpg

四川省文化旅游厅副厅长、四川省文物局局长王毅致辞

NylQqizO4FHgddAxnxmI7GGv8Bzec2WgTEmGgrqu.jpg

本次展览策划,书法家、汉画专家高文先生致辞

作为年近九旬,书法家、汉画专家高文先生与门人举办的蜀派碑刻的一次大检阅,此次展览由四川省文物局、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主办,四川省汉文化学会(筹)、四川省福宝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高文、施祖钦策划,任春林、曹虹、黄春明、唐梓轩执行。

蜀派碑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镌刻精良,始于两汉相交,碑目散见于赵明诚《金石录》、洪适《隶续》、王昶《金石萃编》、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等书中。专录蜀派碑刻者有王象之《蜀碑记》、李调元《蜀碑记补》、刘喜海《三巴金石苑》。近现代邓少琴《益部汉隶集录》和高文、高成刚《四川历代碑刻》(四川大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

NMHLxgL7NTeRDFGowH8EvCudm9GhuXJAfMwSiqO1.jpg

5ASLlFLWZUco3z6ayTWoa2lDyCNA0ndvHm3LxwB3.jpg

jNnTgznBGOpUyqrpI4BkyCZsGimrlp4ch5Ogpy4Y.jpg

qH809rqQcmOjeKO7U8VDL4kpmKOFVONO3qyOYUav.jpg

展览现场

这次在四川省图书馆展出的主要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巴蜀地区新出土,新发现或虽早已出现,但未经著录、报道过的一些碑刻。汉碑,西汉出土极少。解放前四川只发现《樊敏碑》(芦山)和《柳敏碑》(黔江)两块汉碑。近30年来,川渝地区陆续发现、出土《何君阁道碑》(荥经)、《石门关》(新都)、《郭择赵汜碑》(都江堰)、《王孝渊碑》(郫县)、《薄书碑》(郫县),《阳嘉二年张君纪功碑》(成都天府广场)、《元嘉二年裴君纪功碑》(成都天府广场)、《廖永信杨淑过女石棺题记》(成都附近)。《汉巴郡朐忍令景云碑》(重庆云阳)。在短短地几十年中,出土九块汉碑、实属少见。

中国碑刻发展的第一个高潮是北宋赵明诚的《金石录》、洪适《隶续》,对碑刻的记录更祥细,可以说是当时研究的最高水平。到了清代乾、嘉、道时期,涌现了一批金石学家、出现了研究金石热,称拓片为“黑老虎”出版的关于金石方面的著作特多,可以说是研究中国碑刻的第二个高潮。从20世纪开始,中国陆续出版《中国书法全集.秦汉刻石》(何应辉主编)。《中国美术全集·画像石·画像砖卷》(常任侠主编、蒋英炬、高文副主编)《中国汉阙全集》(张孜江、高文主编)、《中国画像石棺全集》(高文主编、张孜江副主编)。在这些著作中,收录了大量的汉碑、汉阙、汉砖、汉棺的铭文与题记。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出版了大批关于研究碑刻的各类专著,有的地方还举行碑刻展览,为深入开展,推波助澜,为年轻一代的研究人员树立榜样,引领前行。高文先生表示,这将是中国碑刻史研究上第三个高潮一个良好的开端。

L4KHUfAyAmyrFO561rFeqTXlqp7JUeX9dQPfOlcD.jpg

永元五年张君遂石棺题记 永元五年 四川

此为东汉永元五年汝南细阳张君石棺棺盖铭文:一行,十六字,隶书。汝南郡在今河南省汝阳县;细阳东汉置,晋废,在今安徽省长河县,居细水之阳,故曰细阳。墓志,历史悠久,越到后世越详细。墓志是放在墓中,刻有死者姓名、籍贯和生平,可作为历史资料补史书之不足,也是墓葬断代之确证。此件有死者姓名、卒年,官职六百石之官。是汉代流行的民间简易墓志。其书法艺术尤佳,是汉隶之精品。近几年四川出土多个汉代画像石棺,其棺盖上或棺之挡头撰刻铭文(墓志)。

IZx5S6yaMv3iOSYvssfoniz8WoEfAFWojbl9mCzt.jpg

赵仪碑 建安十三年 四川芦山县

2000年6月出土于四川芦山县江城遗址。出土时已被凿成三块作为城墙的建筑石料。碑帽为园琬型雕螭虬,碑阴刻碑文,隶书。碑阳字体较小,字迹漫漶,不易辨认。铭文上方刻“蜀郡属国”四个大字,隶书。碑阴字迹清晰,碑文如下:“汉故属国都尉犍为赵君字台云,在官清亮,吏民谟(慕)念,为立碑颂。遭谢酉、张除反,爰傅碑在泥涂、建安十三年十一月二十日,癸酉,试守汉嘉长蜀郡临邛张河字起南,将主薄文坚、主记史邯伍、功曹向阖、掾史许和、扬便、中部口度邑郭掾、卢余、王贵等,以家钱雇饭石工刘盛复立,以示后贤”。此碑保存完好,字迹清晰,如同新刻。其内容是后人为怀念赵仪之功绩,幕僚捐资,清刘盛镌刻。芦山樊敏碑为东汉建安十年,赵仪碑为建安十三年,王晖石棺为建安十七年,雅安高颐阙为建安十三年。虽然王晖石棺上无刘盛的名字,从字体上来分析,很可能出自一人之手,均为石工刘盛所刻。刘盛应是当时当地民间书法家和著名的石刻工匠。赵仪碑现在雅安市博物馆展出。

6mZiywZjDiVRyNAm6arbhN8EHBHXenKfdrkwzeAe.jpg

昼锦堂记碑(局部) 宋治平二年 河南安阳

昼锦堂记碑,宋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刻,欧阳修撰,蔡襄书。楷书18行,行39字。绍必篆额,原石刻在河南安阳,不知何时毁没。元代至元年间重刻,清顺治间出土,昼锦堂记楷书,此碑的字,一字多写,择其优者摆列、连成,后人称为“四绝碑”,此碑早已不存在,只是明代董其昌的《昼锦堂图》现存吉林省博物馆。所幸昼锦堂记碑拓片,20多年前,笔者从四川省文物总店购得,并请文物专家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史树青题跋,重建的昼锦堂在安阳市韩琦庙内,1968年毁于大火,再建的昼锦堂和新建碑亭内有昼锦堂碑记,均为新建翻刻。史树青、高文、谢季筠题跋。

m4Sv5iV9HXwWDDqmkgciEeHO3qvbWolHFUaocmkZ.jpg

曹植碑 隋开皇十三年 山东

曹植碑又名曹子建碑、陈思王碑、曹子建神道碑,隋开皇十三年(公元539年)刻立。该碑系利用北朝末期未制成的造像碑改制,因此碑首雕刻粗燥,碑阳首中凿一龛一佛二菩萨,面部残损。碑文阴刻22行,每行42至43字不等,共931字,无撰文和书丹者姓名,书体为篆隶相杂,结构严谨,笔力道劲。文述曹植生平事迹和葬地。此为十一世孙曹永洛于北齐皇建三年(公元561年)奏请孝昭皇帝恩准于东鱼山(今山东东阿)建立曹植灵祠,雕褛真容,供人祭祀。此碑早年淹没大清河(黄河)至清初,由当地百姓捞出,重新立于曹植墓前并建碑楼保护,为鱼山一景。

4w1GzbIEhZrVHVWpJ5nXhadPJjzeENXMh6iAcqeA.jpg

“衮雪”碑 三国 陕西汉中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5年)曹操西征张鲁到汉中,经过栈道咽喉石门时看到河中景象所书“衮雪”,二字刻于河岸礁石上。摩崖石刻宽148厘米,高67厘米,字径35-46厘米。“衮雪”二字行笔放纵不羁,风格圆浑流动,犹如绵里藏针,确有波涛澎湃之势。左端书有“魏王”二小字。曹操,中华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但曹操的传世书法作品极少。1970年,汉中修建石门水库,“衮雪”石刻被整体移至汉中博物馆。宋代时期汉中归属四川战线的四川安抚(制置)使管理,文化上与巴蜀相当密切。

5zv7ydExRJ04KkcsVL1RdTu3nMLwLiaZPO10sfbw.jpg

玄秘塔碑 唐 西安碑林

F6BUWmDUHLqs9qneVR6u0XdCwNiybr9aLipGu09O.jpg

李冰石刻像铭文 建宁元年 四川都江堰

gLZ1WxP4pn7fAXkpZ5IPIZoU2WA9nqwXKMdi9y8z.jpg

孙祔以石棺题记 东汉 成都市双流区

n11RcoUU5QWS8ktSFCAUFZrAOrzSOs9lU2BFczbg.jpg

永元十三年女圣妃题记 永元十三年 四川合江

J1xx7xduPifoJMatoI3DfJV7YZ2khKvt5XtfEH3D.jpg

CHkXZGHZdce4supEWWNx7oZAruF6ctMDPXgDeqEu.jpg

现场嘉宾合影

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有四川省文化旅游厅副厅长、四川省文物局局长王毅,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四川书协名誉主席何应辉,原四川省文化厅厅长周正举,四川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原四川省委老干部局副局长李德明,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戴跃,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林峤,原四川省书协副主席谢季筠,巴蜀书社总编辑侯安国,成都市美术家

协会副主席杨志立,诗人祁和辉,四川省文物局副局长朴新,成都市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赵安如,四川古玩收藏协会会长林跃,四川古玩收藏协会副会长杨光辉,四川钱币博物馆馆长李可,成都同兴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明建,企业家刘尚群,成都博物馆研究部主任、著名书法家、篆刻家邓代昆,四川福宝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向运华等。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2月22日。


关键字: 内容标签:书法,四川省图书馆,展览,碑帖,,十三年,汉中,书法家,出土书法 四川省图书馆 展览 碑帖 十三年 汉中 书法家 出土
下一篇:南社成立110周年:通过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藏看其“风流余韵”_南社-崧泽遗址博物馆-文物-上海-展览-文物-民初||上一篇:文脉传薪__2019中国写意油画学派年展在岭南美术馆开幕_展览-油画-岭南美术馆-美术馆-岭南-学派-北京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