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思逐风云——周凯山水画展”在深圳美术馆开幕。此次所展的七十余件作品,皆传统文人绘画的形式——中堂、册页、手卷、扇面、条屏、斗方,皆为周凯先生二十余载所积之精品力作。
展览现场
作为最早南下深圳拓荒的艺术家,周凯的从艺经历十分引人瞩目。他早岁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西画,接收严格的学院派教育,在上海这个中西兼容的文化氛围中,颐养博采;而立之年拜著名山水大家陆俨少为师,赴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术学院)攻读山水研究生班;不惑之年移居深圳,加入现代水墨的实验洪流,问道中西,上下求索;天命之年,当大部分艺术家裹挟在中西思潮激荡的洪流和博弈中向外部寻求出路时,他却决然地选择了向传统山水绘画内部寻求的“复古”之道。其艺术道路在封闭年代的转型、开放年代的回归,都有逆于时代潮流。后者震动之剧烈,尤猛于前者,若说前者是人生道路的选择,后者则是艺术道路的抉择。因此,周凯自言“皈依传统”。
开幕式现场
参加开幕式的嘉宾合影
艺术家周凯
周凯的回归,在某种程度上,大有“承续先哲将坠之业”的决心与意味。二十余年来,周凯以“寻觅山水画正宗脉络”为己任,深居简出,整理国故,剖析艺史,掰开庞杂的艺流脉络,虔诚地临古习古,锤炼四艺,涵养胸襟,以身体力行之山水绘画实践,默默亲炙山水绘画之文化薪火。其山水绘画,亦渐渐随其淡泊随意之个性,脱去陆师窠臼,形成其笔墨淳厚松秀、景致苍润峻拔的风格神韵。
展览现场
展览分为四个单元:
单元一“韵胜原从骨胜来”
2013-韵胜原从骨胜来册页十二开之八-纸本水墨设色-36.5×39cm
本章以周凯山水册页《韵胜原从骨胜来》开篇,印证艺术家承继南宗文人绘画“以书入画”的画心。画家在作品《烟云山川》将这一美学观点阐释得细致明白:“山川得烟云烘托则生机勃发、万籁灵动,此水墨之神秘所在。惟须见笔,见笔则免落俗匠之窠臼。方熏有言:“笔端气韵,世每尠知。”
2013-韵胜原从骨胜来册页十二开之九-纸本水墨设色-36.5×39cm
单元二“玄冥之致”
2009-秋山图-纸本水墨设色-76.5×48.5cm
“玄冥”之境,是周凯的美学和哲学理念。周凯在作品《秋山图》、《云卷千峰泉和万籁》、《仿刘道士湖山清晓图》分别题道:写山水,贵造玄冥之境。玄者,深远也;冥者,幽寂也。玄冥不在景象而在笔墨也。宾虹老以浑厚华滋达此境,后之追慕者一味用墨、模糊狼藉、貌似而神非,离此境远甚、远甚!余之愚见,求玄冥不必非用重墨,淡墨渴笔亦可得幽邃之致。
2017-仿刘道士湖山清晓图-纸本水墨设色-140×70cm
单元三“纵目天容”
“纵目天容”出自米芾《秋暑息多景楼》一诗:“纵目天容旷,披襟海共开。山光随眦到,云影渡江来。”是米芾在镇江甘露禅寺多景楼登高揽胜而作,诗书辉映,人书俱老。周老时年亦过七十,此时绘事于他,在历经而立之年由西入中,不惑之年问道东西,天命之年皈依传统之后,别有一种纵心极目、身旷神驰之概。
2018-千岩竞秀 万壑争流-纸本水墨设色-188×588cm
此版块展出艺术家近来创作的鸿篇巨制,胸襟高旷,富含真意,景物阔远纵深,笔墨苍茫混穆,丘壑与流川竟秀,物象与笔墨相辉。也应和了作者心志:“大道固难,吾岂能因其难而取小道或旁道乎。”
单元四“焉知复古非创新”
“焉知复古非创新”是周凯的一方书画印,亦是其一句凝练至极的艺术“告白”。20世纪90年代,当大部分艺术家裹挟在中西思潮激荡的洪流和博弈中,向外部寻求出路时,周凯却决然地选择了向内部寻求的“复古”之道。
2018-春夏秋冬山水四条屏-纸本水墨设色-100.7×26.8cm
通过对古人的学习,以及自我心性的发掘,周凯山水自成格局和新意,形成其笔墨淳厚松秀、景致苍润峻拔的风格神韵为当下识者所赞,求学者众。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中国画,周凯,思逐风云,,册页,艺术家,笔墨,绘画中国画 周凯 思逐风云 册页 艺术家 笔墨 绘画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