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借“时间之风”的眼关注人类共同问题,聚焦未来。2019年,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将目光拉回到摄影本身,用“不期而遇”,聚焦摄影的不可控。
第十五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二鞋厂展区
连州国际摄影年展粮仓展区
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展期为2019年11月29日至2020年1月3日,由瑞士摄影基金会的总监和策展人彼得·普夫伦德和段煜婷女士共同策划。对于为何将此次展览命名为“不期而至”, 策展人表示:“摄影自诞生以来便与操控的理念密切相关:操控时间和空间、历史和记忆、社会和自然,当然还有操控着现实。摄影师试图通过控制透视、构图、光线、色彩和曝光时间、干预或摆布现实,甚至在工作室中模拟现实去控制他们生产的图像。在今天,一切事物的发展趋势都正在让我们生活中的每个方面可被预测,照相机或其他带有照相功能的机械工具也早已成为这趋势中理所当然的一部分。然而,摄影艺术并不仅仅依赖其可控性或基于科技发展的技术性元素。相反,它的大部分吸引力和活力源自于其不可控的一面和不可预测的元素留在摄影图像上的痕迹。“
二鞋厂展览现场
粮仓展区展览现场
2019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共有三大展区:粮仓展区、二鞋厂展区及连州摄影博物馆展区。展览共分为四大部分,除历届常见的主题展、群展、个展之外,新增了特别展“一城一节十五年”。其中以文字、作品的形式呈现了连州国际摄影年展自2005年以来的十五年历程,策展人段煜婷。
主题展部分展出了包括韩国安晙、瑞士亚历克斯·哈尼曼、芬兰安娜·尼斯卡南等艺术家的25组作品;群展部分名为“活山”,展出了美国艺术家艾比·海普钠、艾丽丝·Q·哈格雷夫、贝丝·冬等七位艺术家,围绕“山”而创作的作品。此外,个展部分共推出了7个艺术家个展:中国的艺术家陈卓的“蛮荒故事”、陈荣辉的“空城计”、魏璧的“梦溪III”、曾翰的“真山水”、比利时尼克·汉内斯的“失乐园”、本尼迪克特·库森(法国)&桑内·德·王尔德(比利时/荷兰)的“双胞胎故乡”、荷兰阿纳伊斯·洛佩兹的“移居者”。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摄影年展还用四个全新个展于连州摄影博物馆推出了2019冬季展。
粮仓展区展览现场
总的来说,这一届连州国际摄影展呈现的摄影面貌十分多样,艺术家用多媒体、装置等形式,或关注当下生态问题,或探索摄影本体,或将摄影镜头对准日常生活,或用一张张图片编织故事,展示了摄影不可控的一面及无法预料的元素在画面上的奇妙体现。
特别展《一城一节十五年:连州国际摄影年展2005-2019特别回顾展》
今年的特别展《一城一节十五年:连州国际摄影年展2005-2019特别回顾展》带来了十五年来连州国际摄影年展中的精选作品以及重要文献,和观众一同回顾摄影年展走过的轨迹。
主题展
主题展的二十四位参展艺术家虽然有截然不同的工作方式,但他们都在创作方法或创作概念中融入了不可预测的元素。主题展部分可粗略地分为四组。
主题展展览现场
第一组,艺术家将自动摄影机系统纳入他们的创作,如亚历克斯·哈尼曼的《落入圈套》。这些系统最初是为监控和控制开发的,而艺术家将它们用作严肃艺术研究的工具。电子设备和软件被重新设计或功能被反转,以产生另类的审美体验和新的世界。其中一些艺术家重新定义了作者身份的含义:他们不再自己拍摄照片,而更加关注编辑过程。跟随者超现实主义者们发明的“超现实主义自动复制”的步伐,他们在回避了人类决策的主观性后,发掘出软件或机器错误生成的某些图像之美。
主题展展览现场
第二组,艺术家带领观众回望古老的摄影技术,那时的图像制作时一次次冒险,由于在制作过程中,每个阶段的物理和化学过程,结果都是不可预测的,摄影师的行为通常更像魔术师而不是科学工程师。如今,我们正在经历摄影物质性的复兴,这是一份声明,人们渴望重新发现类比摄影的感官品质,那些与自然施加的不可控制力量有关的一切。
第三组,艺术家让巧合和随机结果在他们更为观念性的实践中找到容身之地。例如挪用在跳蚤市场、杂志、家庭相册或互联网找到的图像。他们的艺术创作通常有着富有趣味的重新安排组合和叙事顺序,最终给出对“真实”的意外解读。通过这样的概念性方法,照片的流动性变得显而易见——它们在记录和虚构之间,在记忆和现实投影之间转移。它们没有记录现实,而仅仅记录了对现实的某种感知。它们的含义始终取决于特定的上下文,并可容纳诸多不同甚至能引起争议的解读。
主题展展览现场
第四组,艺术家依靠自己的直觉,用相机探索世界,从不去预想画面。它们仅仅等待事情发生,而不是把相机逼入一组标准化参数和某个既定计划之中。这是视觉的冥想行为,关于控制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放弃;在项目开始时,这些艺术家通常不知道一切将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结束。作为叙述者,他们讲自身交付于生活中的不可预知,时刻准备着为潜意识的领域打开一扇门。
主题展展览现场
其中有几位艺术家舍弃了拍摄图像的动作,转而采用现成的影像作为编辑和创作的对象。例如摄影师库尔特·卡维佐 (Kurt Caviaz) 的作品《自动照片》捕捉了了监视器中的昆虫图像以及一些故障画面,以及克莱门特·兰贝莱 (Clément Lambelet) 在作品《战地中的两头驴》中使用了网络上的无人机拍摄的战地视频,并且刻意截下冲突发生前后的画面,用平静的图像编辑成新的叙事。
亚历克斯·哈尼曼 《落入圈套》之一
与此相反,主题展中有几位摄影师从技术的反面去探索“不期而至”的魅力,他们回归更加传统的摄影创作方法。埃斯特尔·冯普伦 (Ester Vonplon) 和安娜·尼斯卡南 (Anna NIskanen) 都运用了“蓝晒法”来创作,前者关注的气候变化地区的植物,以及后者拍摄的融化的冰雪也都属于与环境变化相关的拍摄对象。塞巴·库尔蒂斯 (Seba Kurtis) 和横田大辅 (Daisuke Yokota) 则运用了不同的物理条件,去创造“不可预测”的画面效果。
亚历克斯·哈尼曼 《落入圈套》之一
在创作概念中融入偶然的成分,使得艺术家的作品对图像的感知和意义提出了质疑。例如摄影师克莱尔·斯特兰德 (Clare Strand) 在搜集杂志图片的爱好中偶然发现了这些被她剪下来的纸片背后的图像,它们作为被忽视的部分形成了与正面完全迥异的观感,因此这一组作品也被她命名为《十个最不希望得到的》。白双全在作品《等一个朋友》中所呈现的在九龙塘地铁站中的整个等待过程,也恰恰反映了“不期而至”的迷人之处。
塞巴·库尔蒂斯 《移居档案》
川内伦子 《光晕》
横田大辅 《垂乳根》
从被拍摄者的角度上来看,由别人所拍摄的肖像也属于一种不可预测图像,参展艺术家珍妮·罗瓦 (Jenny Rova) 、戴建勇、刘珂&晃晃的作品都可以被视作这一“不可预测”的图片生产过程的代表。川内伦子 (Rinko Kawauchi)、富安隼久 (Hayahisa Tomiyasu) 、黎朗和钱海锋则把影像捕捉的过程更多的交给了自己身处的环境,以更直接的、更直觉式的拍摄方式来创造“不期而至”的图像。
群展板块
群展“活山”由美国策展人芝加哥摄影博物馆馆长娜塔莎·伊根 (Natasha Egan)策划,展览从连州所处的地势地形特点出发,邀请了六位美国女性摄影师以不同的影像语言来表现山川这一自然风景,探讨风景这一题材在影像历史上与性别以及不同艺术媒介之间的关系。广东省大画幅摄影协会也将在群展中呈现的《连州印象》。
个展板块
个展板块呈现了来自中国、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日本等地五十多位摄影师的精彩展览。比利时摄影师尼克·汉内斯 (Nick Hannes) 通过镜头记录了一个充满奇幻视觉的当代迪拜社会,并以“失乐园”来命名这一趋势。
水岛贵大 《长抱镇》之一
日本摄影师水岛贵大 (Takashiro Mizushimo) 带来了系列作品《长抱镇》,这一系列是他在东京大田区周围的城市街道上漫步时记录下的让自己迷恋的人和物,把这一地方的氛围和人联系在了一起。
梁莹菲 《伤痕之下》展览现场
在今年刚刚获得第三届映·纪实影像奖的中国摄影师梁莹菲也在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呈现了个展《伤痕之下》,以摄影为媒介让观众更加了解性侵经历者的故事以及他们的感受。
同样在今年获得了多项摄影奖项的年轻摄影师王翰林,带来了个展《内啡肽的火焰》,从自己父亲的亲身经历出发,运用多种内容元素构建了虚实结合的影像叙事方式。陈荣辉的《空城计》记录了出生在南方的摄影师观看今天东北的一种独特视角,让观众直接看到了今天隐藏在新闻和屏幕背后更加复杂的东北。
陈卓《荒蛮故事》展览现场
陈卓《荒蛮故事》记录了自己看到的与城市景观相距甚远的、满目疮痍的场景,并试图从中寻找和构建一种关于野性的想象。
刘智聪《人间山水》展览现场
刘智聪的《人间山水》以一种独特的视角来观看城市空间中被遗弃的场景,通过寻找城市中的自然幻象来探讨城市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乌云的《尼空贝尔》从摄影师对民族的思考出发,通过故乡影像的捕捉,关注现代化进程中自然与社会、个体与社会、历史传统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张玉明的《文化墙》关注到了国家政策在农村形成的宣传图景,记录下一种中国特色的文化形态。
连州摄影博物馆年度重磅展览
连州摄影博物馆将推出鸟头小组 (Birdhead)、法国艺术家德尼斯·达扎克 (Denis Dazacq)、张晓以及印度摄影师苏卡尼亚·高什 (Sukanya Ghosh)的个展。
《欢迎再次来到鸟头的世界》展览现场
鸟头小组将以《鸟头:欢迎再次来到鸟头的世界/2019/连州》为题,再一次邀请观众进入“鸟头的世界”。从2005年在第一届连州摄影年展的初展到2010年第六届连州摄影年展上其代表性意义的巨型“矩阵”形式的出现,在多年的不断探索中,鸟头小组的作品出现在威尼斯双年展、MOMA新摄影展、泰特现代美术馆、东京国家艺术中心等重要的国际艺术平台上,成为中国实验影像艺术的新一代代表。
展览现场
他们深谙摄影之本质意义,却从不满足于既定的艺术规则,用一种颠覆性的方式不断地叩问影像的边界。他们既野心勃勃地生产图像又质疑单幅照片的意义,对物质性媒材的敏感性和强大的造型能力让他们不可遏制的走向了多媒材糅合的探索之路。本次在连州的大型个展将是近年来他在国内最大规模的个展,从其代表性的作品到近期新作,以及为了此次连州展览创作的委托作品都在此次展览中亮相。
德尼斯·达扎克《猎物的阴影》展览现场
近年来一直活跃在国际摄影界的法国艺术家德尼斯·达扎克在个展《猎物的阴影》中带来数个全新系列,这些作品延续了他长期的创作传统,即取用平凡无奇的日常用品作为材料,组建具有多重指涉、充裕着情感、永不过时的物件,并用摄影为其注入生命。在此次个展的数个系列中,连州摄影博物馆特意邀请摄影师在广州进行了驻地创作,他与华南地区表演者合作的全新作品将一起亮相展出。
张晓 《苹果》展览现场
2018年刚刚获得哈佛大学罗伯特加纳德摄影基金的艺术家张晓,在全新个展《苹果》中延续关于故乡烟台的个体经验和现实的反思,摄影师用烟台的支柱型产业作物苹果串联起纷杂繁复的线索,展现农业产业化背景之下中国乡村的现状。
苏卡尼亚·高什 《修补时间的工作》展览现场
印度摄影师苏卡尼亚·高什在个展《修补时间的工作》中展出了一系列录像作品,探索静态和动态图像之间的可能性。艺术家以现成图像作为材料组合成一篇篇动态的剪贴簿,在其中交织着印度的国家历史与个人记忆。
第十五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
2019年11月29日至2020年1月3日
连州摄影博物馆冬季展:
2019年11月29日至2020年4月5日
关键字: 内容标签:摄影,连州国际摄影年展,段煜婷,连州,彼得·普夫伦德,不可控,,艺术家,摄影师,作品,现场摄影 连州国际摄影年展 段煜婷 连州 彼得·普夫伦德 不可控 艺术家 摄影师 作品 现场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