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精神上的“出逃”_——傅瑶的艺术世界_艺术长沙-傅瑶-系列-阿拉伯-现实-出行

编辑:江静 来源:艺术长沙
 
文/鲁虹通过谭国斌先生,我认识了艺术家傅瑶。在与她交谈或阅读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自2011年开始,

 文/鲁虹

通过谭国斌先生,我认识了艺术家傅瑶。在与她交谈或阅读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自2011年开始,她的艺术创作一直较为强调对于现实的超越,一方面是就未曾出现的事情进行艺术表现,以对时间问题与真实性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见《未发生》系列)另一方面是就“出走”的现象进行艺术表现,以在精神的层面追求一种更为理想、更为人性、更为惬意的生存方式。(见《别处》系列)事实上,在后一个系列中,她已经在绘制当下人手提旅行箱离开都市出行的画面,(见《别处-1》)此外,她还创造了现代人肩扛着大海豚出走的图像符号,用以暗示在消费社会里,各种重负对芸芸众生的压迫。(见《别处-23》)。按我的理解,这些有益的尝试不仅为她日后的创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也使她寻找到了自己的创作方法论,那就是:基于现实生存的不合理性云探索更为合理的生存方式,尽管其未曾发生过,但她却要想办法从中去创作出独立于现实之外的视觉表现系统。为此,她进行了长达6年多默默无闻的创作。

从她于2018年在保利艺术博物馆举办的首个个展“脱离的存在”来看,其艺术主题当是没完没了的“ 出行”与“畅游”。也由于更加侧重对内在体验或超出现实场景的表达,故傅瑶近些年来的作品常常会以近乎寓言的方式强调一种神秘如梦的象征性图境。如果借用符号学的理论来进行分析,可以说,她其实是常常借助于三大类符号,即人物、动物与植物的不同组合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当然,在此过程中,她也会偶尔借助于其它辅助性的符号,如天空、云彩、大地等等来表述。进而言之,在她的相关作品里,不同的动物与植物,还有天空、云彩、大地等等符号是成功营造了超越现实的生活场景,而骑马或步行的组合性图像则很好强调了“出行”的概念。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多数画面符号皆由东西方古典绘画转换过来,而并非来自于现实的图像。依我之见,如此而为首先是因为女艺术家想表达一种穿越古今中外的人生境界;其次是因为女艺术家想以“陌生化”的艺术手法来与现实保持适当距离感。正与大家所看到的那样,其中以男性人物居多,且不光多以阿拉伯式的衣服帽冠为装束,还带有面纱、腰刀、弓箭等等,于是,人们也很容易由此联想到与阿拉伯传说《一千另一夜》相关的情境氛围。不过,那画中人物的身份虽然各不相同,却分明暗寓着古今中外有思想、有追求的人,故其内在的指涉性是极强的;其动物计有马、鹿、兔、海豚与神鸟等;其花木则常常会超越各类“植物教科书”的范畴,让人往往不知其名。

有一点很明显,即从她的一系列作品中,人们能清楚的感受得到不同类型生命彼此平等,且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状态——或许这就是傅瑶心中的大同世界吧?比如,作品《出逃记-29》(2016年)中就画有两个身着阿拉伯服装,骑着马匹在广袤大地上出行的男人,而另一件于同年创作的作品《出逃记-19》则画有一位蒙着面纱的女人与一位提着旅行箱的男人正在树林上出行的图景。我想,只要真正理解了傅瑶作品的立意之所在,人们也就不难理解她为何要在本次个展的展厅前面设置一个与画面情景氛围相似的场地了。

至于在艺术的表现上,傅瑶显然既很好融合了传统壁画、工笔重彩画、阿拉伯细迷画与西方绘画之所长,又以略带装饰的艺术手法构筑了一幕幕是梦非梦的超现实图景,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我注意到,与《出逃记》系列有联系的另外两个系列还有《云游》与《浮生》。但相比起来,其创作数目无疑要少一些。在前者中,艺术家借用了古代僧人、道士漫游四方,行踪不定的典故,将人物、动物或植物多放在了飘忽动荡的云彩中;(见《云游记-1》)而在后者中,艺术家则借用古代老庄学派认为人生在世空虚无定的说法,更多是是以带有虚拟意味的树木、花草与动物等等构成了一个超现实的迷人世界。(见《浮生记-3》)

不知他人的感受如何,在观看了傅瑶的一系列创作后,我深深感到,她之所以如此热衷于对超现实场景的表达,而不去转换现实中的人与事。是因为她清楚的意识到了,人们在本质上其实是很难超出于现实之网的,这也使她将“精神的修行”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上!而通过相类似的表现手法,她也寻觅到了一条远离当下喧嚣、繁杂或追求内心宁静的自我救赎之路。在终极的意义上,这其实是一种“追梦者的出行”或“精神上的出逃”。所以,由此所产生的相关创作系列亦是她个人想象与不断升华的结果,相信那些但凡有着近似心理背景的人一定会与之产生强烈共鸣!

 熟读世界历史的人大多知道,无论古今中外,与傅瑶持有相同想法的大有人在。例如东晋伟大文人陶渊明就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辞官还乡,并写下了著名的《归去来辞》,千百年来广为文人志士所传颂。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当是他理想的生活方式,那由他所撰写的《桃花源记》则清楚表达了他对于人类理想社会的深情向往;再如犹太人的始祖亚伯拉罕,虽然富甲四方、牛羊成群、衣食无忧,且备受世人尊重,可最终却舍弃了世俗、财产和荣耀,选择了逃离故乡或一种在路上出行的生活方式。的确,傅瑶的“人生理想”未必类同于陶渊明或亚伯拉罕的“人生理想”,但她与许多先哲一样,显然是在以自已的独特方式寻找安身立命的理想之地或精神归宿。因此,在一个将名利视为成功标准的社会情境中,其作品的现实意义或文化意义都是十分值得人们重视的。

还有一点必须提及,即傅瑶结合她的一系列绘画作品创作了一些非常优秀的雕塑作品。坦率地说,我喜欢这些附属作品的程度甚至超过了绘画本身。因为其在符号内含、造型设计与材料的处理上更为成功,也特别具有个性,这也使相关作品在中国当代雕塑的大格局中脱颖而出,令人过目难忘。比如,作品《出逃记之幽谷》(2017年)就是由神兽、神鸟与旅行箱构成,而另一件同年创作的作品《出逃记之归回》则是由蒙着面纱的女人、神鸟与海豚构成。此外,她那些即兴创作的铜版画与水彩画亦是十分精彩的,故在本次展览中一并展出。

傅瑶的创作历程清楚的告诉我们:艺术风格或面貌的形成与观念的表达在本质上乃是一体的。在很大程度上,是她的观念促成了相关表现手法的出现,而相关表现手法又使她的观念得以完美体现。如果像一些人那样,完全从追求艺术风格出发,很明显,她绝对不可能取得现有的丰硕成果。这也充分意味着,只有空洞的观念而没有与之相匹配的艺术语言,所谓观念终究也只会是子虚乌有的东西!

​2019年7月6日武汉合美术馆


关键字: 内容标签:当代艺术,艺术长沙,傅瑶,,系列,阿拉伯,现实,出行当代艺术 艺术长沙 傅瑶 系列 阿拉伯 现实 出行
下一篇:如何构建“超写意艺术”?虞山当代美术馆八个个案引发思考_朱建忠-虞山当代美术馆-超写意-陈孝信-布面-艺术家-油画-当代||上一篇:“风云塑”李象群雕塑艺术展:与历史同向_与时代同行_张子康-李象群-范迪安-雕塑-风云塑-白铜-彼岸-紫禁城-艺术家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