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3日,“‘和平之乡’的中印文化艺术交流——学者常任侠与画家常秀峰”专题展览即将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开幕,与此同时当日亦将举办“北京大学‘东方大文学’系列学术工作坊(五)——‘现当代中印文化艺术交流与人员往来’”,旨在以常任侠与常秀峰叔侄二人同印度文化艺术界的交流往来为出发点,展开一幅描绘近代中印两国文化艺术友好交流的图卷。
本次专题展览海报
系列学术工作坊海报
本次展览以常任侠与常秀峰之印度文化艺术交流生涯为线索,并关联至与二人联络密切的徐悲鸿、张大千、南得拉尔.鲍斯等艺术大师,通过展示叔侄二人在此交流过程中获得的学术研究成果及艺术创作成果,探寻近代中印文化艺术交流的历史,在呈现20世纪中国艺术变革之路的独特面貌的同时唤起观众深入了解中印文艺交流史的热情,以推动两国持续、友好的往来、交流与合作。
常任侠(1904—1996)
常任侠(1904—1996),生于安徽省颍上县,著名艺术考古学家、东方艺术史家、诗人,中国艺术史学会创办人之一。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全国侨联委员。常任侠先生与北京大学有很深的学术渊源,曾任北京大学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合办的南亚研究所教授,指导多名研究生,在中国与印度、日本的文艺交流史研究领域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培养出了中印艺术和文化领域的多名杰出人才。
常秀峰先生(1915—2010)
常秀峰先生(1915—2010),笔名归鸿,安徽省怀远县人,现代中国画家、艺术教育家,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留印艺术家的代表人物。1945年从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毕业之后,秀峰先生受其叔父常任侠先生以及艺术家徐悲鸿先生的影响,于1947年赴印度国际大学留学,在师从印度“孟加拉派”代表画家、誉为印度齐白石的南达拉尔·鲍斯(Nandalal Bose,1882-1966)教授后,创作了一批具有印度风格的作品,在中印艺术融合之路上做出了开拓性贡献。国际大学毕业后,秀峰先生相继在印度加尔各达、噶伦堡等地的华侨学校任教,在周恩来总理访印、张大千旅印等重要中印文化交流活动中亦有不可忽视的贡献。中印关系紧张时期,他也受到波及,但坚持艺术创作,未曾懈怠。1961年,秀峰先生返国,先后担任安徽艺术学院教务长、安徽省博物馆副馆长等职,系全国侨联委员、安徽省政协委员、省人大常委。1983年定居香港,2006年归隐于深圳,2010年逝世。
数千年来,中国和印度两大文明古国犹如并蒂之花朵,紧紧相依,又各自有着灿烂的身姿,在绽放中互吐芬芳,由古及今。2020年恰逢中印建交70周年,为促进中印两国人民的相互交流与往来、推进现当代中印文化关系史研究并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在南亚地区所达成的共识,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印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亚学系、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联合中国侨联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促进会、安徽博物院、安徽美术馆、深圳美术馆、深圳大学印度研究中心及上海纽约大学环球亚洲研究中心等单位及文化机构特别策划此次专题展及相关活动。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2月31日结束。
“和平之乡”的中印文化艺术交流——学者常任侠与画家常秀峰专题展览
开幕时间
2019年11月23日上午9点
展览时间
2019年11月23日至12月31日
展览地点
北京大学图书馆
学术顾问
王邦维、王镛、郁龙余
学术主持
陈明、沈丹森
展览统筹
陈建龙、郑清文、王培利、王一竹
策展助理
李原原、谢立仪、张浩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中印文化交流,北京大学图书馆,常任侠,常秀峰,,展览,中国,安徽省,南亚中印文化交流 北京大学图书馆 常任侠 常秀峰 展览 中国 安徽省 南亚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