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变——德龙杯·1515青年雕塑艺术家创作营”
入围暨获奖作品展开幕暨颁奖典礼:
开幕暨颁奖典时间:2019年10月31日(周四)11:00
融变:钢铁艺术的转身——首届德龙学术论坛
论坛时间:2019年10月31日(周四)13:00
展览时间:永久陈列
地 点:唐山市德龙钢铁国际雕塑园区
主 办:唐山市德龙钢铁有限公司
承 办:北京德泽燚燚艺术中心
“裂变”是核物理研究中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其本质含义可以借助道德经中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哲学解释。本次展览利用德龙钢铁废旧材料,选取全国十余所专业艺术学院二十位青年学生进行在地创作,希望艺术家融入到现场,在与材料的碰撞中,实现创作的链式反应,从材料本身到最终的作品呈现,是艺术家一个不断解构与重建的过程。钢铁材料本身即为一种语言的表达,由一种材料扩展出多种联系;结合艺术家的观念,在联系中完成不同的作品构成形式,作品的力量就产生于整个的“裂变”过程。
在多元媒介与多重价值的当代艺术语境中,雕塑已然成为当下一门独特的开放式学科——“既没有中心也没有边界” ,非雕塑化问题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解构过程,当雕塑的边界消除之后,雕塑应当如何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以一钟新的感知方式重新认识既定经验,但是雕塑概念并非无所不包,而是在一个历史限定的范畴中有它自身的内在逻辑与规则,如何超越原本材料的文化属性是完成作品探索的关键所在。
在地性的雕塑创作充满了偶然与随机,可以说是一种对经验本身的分析——不确定性,是一个多样与均衡较量的“革命”过程,当艺术家在面对这些后工业废弃材料,追问他们的剩余价值时,这些废弃的材料会产生一种新的空间距离和心理体验。每种材料的临时性组合是对不确定性状态的追求,但彼此之间又有一种内在的逻辑:即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当艺术的规则变化时,社会的法规也才可能随之而变化,艺术与现场状况密切的相关性赋予作品一种新的模式,青年艺术家应该坚持自身的主体性立场,建构自我的有效创作体系,在一种开放的状态中实现作品与空间、与现场、与观众之间的依存关系,依托观念的介入实现对现实的关注,利用观念性的策略达到参与社会文化的目的,以深度来构思形式;追求纯粹形式的绝对价值。在艺术与非艺术的交界处,发现雕塑的诸多可能性,将雕塑概念转译成标示当今时代的各种程序形式、过程、行为方式和事件。在有限的空间中,将问题意识切入,形成一种有效交互体验,当观者被置身于这一场域空间时,原有的空间关系生成一种新的意义表达:让观众自己去回答与思考,探索用动态的持续过程取代静止的立场,将价值和意义归于对当下瞬间感觉的强调。
在拓展场域到走向过程中实现雕塑概念的裂变,挑战雕塑是什么的观念远比做一件满意的雕塑重要,“两者在山麓分手,有朝一日定会在山顶重逢”正是对这一趋势的最好表达。颁布规律的天才艺术家追求真理;而不懂规律、只知道盲从本能的艺术家则追求逼真性。裂变的持续性,必然丰富材料新的发展与创造,在张力和矛盾的对抗中,借助作品实现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可能性。这不仅体现在废钢材的重生——为历史存照 ,更为重要的是一种观念思维与本地人文历史的更新。
这里,艺术成为没有目的之手段,没有意义,只有纯粹的姿态。
李克非 杨彪
2019年唐山德龙
关键字: 内容标签:,裂变,过程,作品,德龙裂变 过程 作品 德龙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