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艺美基金会携手Gallery_Baton在韩国首尔共同呈现EACA201_画廊-青年艺术家-艺美基金会-作品-北京-艺术-台北

编辑:江静 来源:雅昌网
 
​EACA(EastAsianContemporaryArt)东亚当代艺术扶持计划是艺美基金

VNY9h1bWifUnMnY8WUh7QXZftu7rDgk6xVeGtZ06.jpg

EACA (East Asian Contemporary Art)东亚当代艺术扶持计划是艺美基金会一直以来为推动东亚地区文化艺术专注的核心项目。基于艺美基金会的核心理念“藝境”,EACA找寻并支持这一时代、这一地区的艺术发展。历时四个月的严格评选,2019年3月最终经过三位权威评审: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田霏宇,北京中间美术馆馆长卢迎华,现代汽车全球前艺术总监李大衡,从中、日、韩地区选出八位具有独特洞见和创造才能的艺术家: 崔秀珍(韩国 b. 1986)、胡伟(中国 b. 1989)、金仁培(韩国 b. 1978)、马海蛟(中国 b.1990)、千叶正也(日本 b. 1980)、权容柱 (韩国 b. 1977)、孙培懋(中国台湾 b. 1991)、郑知铉(韩国 b. 1986)。

qKHwbNVV8EGByrFKrEGCURSbdmFWFM9xGGB6NFwg.jpg

展览现场

出于Gallery Baton同样对于韩国青年艺术家的关注与扶持,10月16日艺美基金会携手Gallery Baton在韩国首尔共同呈现EACA2019年度展览。在复杂多变的历史结构和动力场域中,在过度生产却又精神贫困的世纪,我们怎样能够保有我们的主体性?

人类并不生活在一般性观念里,普遍性仅仅是从无数个别性中抽象出来的一般概念,但并非是更高的价值。Array不止是展示某件作品,某种观念,而是在形式各异却相互关联中呈现此时此刻的思考方式。我们要在似乎不言自明的东亚地区历史和文化渊源中,理清当下的关联与差异,在普遍性中探求个殊性。某种程度上对于整体的认知,依靠的不是从无数个殊行中进行抽象,是把每个个殊性视为一个整体。普遍性不是静态的外在标准,而是动态的交汇过程,这一过程达到的目标并非是价值与标准的同一化,而是多样性的个殊者的开放自我完成。因而我们试图寻求的普遍性,是存在于各不相同的差异性中,“让千差万别的个别性之间发生关怀,而不失掉任何个别性里的独特性。”

dIotf2jgrOZTME8fDzRAmLZrNpFddUYb2UyRTs1j.jpg

eyRSk0qwwNbl6J6oEXfH67m1vodiDUAgwwO743gn.jpg

l48VCRArSlrUohZ0AWfuI7axW7yuOmpaVjhcrkqU.jpg

1Syz2NnGWVJYG9rh4W8L2mzzMW68xDvjo7tF2Zpk.jpg

UhGf1qydfevMby6JxAFp7jJa4cR55a8lDIAKMMkm.jpg

Bdh1sLsrg9veupkQX3lgRCA3ZC9VfztKgdF63zxd.jpg

welUJEgpjdD6L78LidnSoo49wPiYjuXbDzvE7x1e.jpg

KkDiomJiRT6MeWICApzZMBdT759YBr2BfSGoa4x7.jpg

展览空间

Array将EACA八位艺术家及其作品的差异性看作一个整体,以凸显“差异才是普遍的”这一日常原理,现实并非存在于唯一视角或唯一真理,多元化的经验造就了多元化的个体,而个体也只有在差异性中才能实现自我完善。

通过持续发掘、推广和支持东亚地区的艺术,我们希望在流动的人类个体主观性与固定的空间客观性互相融合中,在追求动态平衡和变化的探索中,以多样化的纽带激发人们的新的想象力与问题意识,在创作者与观者,个体与群体之间,形成感知与思想的交错,找到关照世界与自我的新视角。在东亚这一历史经验的场所和地理空间之中,对早就存在却一直被边缘化的某种思维模式或生活方式加以导出,力求寻找东亚原理。最终以艺术永恒的价值为我们有限的生命赋予无限丰富的意义。

Z03BpKnILzKbF0rBRYjU9eRzxpEoOY1XMlkJrV65.jpg

jM4jJ7JOLzzUahxWt7tNobHanqmJCC6TPldVUqXW.jpg

7nflcleJgWA7fXQVn6rw2wgU4Ym3JgnTYk3w7tmE.jpg

0Ylc52Px7HuGn3BeenStRH2P26iHFsuQMjt1GcVM.jpg

展览现场

Array 束

展览时间: 2019年10月16日至11月16日

地址:韩国首尔市龙山区读书堂116  Gallery Baton

Duration: 16th October -16th November 2019

Location:  GALLERY BATON , 116, Dokeseodang-ro, Yongsan-gu, Seoul, Korea 04420 

【EACA2019艺术家简介】

崔秀珍  (韩国 b.1986)

崔秀珍在她绘画里编织了梦幻的世界和内部空间, 她用独特的色彩和构图感来表达自己奇妙想象世界中的观点和叙事性。 现实主义的表现技法中和了她作品中对奇思妙想和戏剧的偏好,同时展现出令人伤感和难以忘怀的艺术视野。 她的作品运用了一系列的美学和语义学的观点,使得观看关系复杂化。 

                                                                                                                           ——田霏宇

1986年出生于庆州市,获得韩国首尔中央大学的美术学士和硕士学位,现工作生活在首尔。

崔秀珍作品中虚构的风景、静物、肖像或奇特或梦幻。她自传式的用日常生活点滴编织出的叙事性,以绘画为媒介,展现不同的情绪环境。风景画中崎岖的路面、茂密的树林,还有房屋周边随机或刻意出现的景物,它们会在艺术家脑海里焕然一新,并以一种新的姿态出现在她的作品里。这些事物通过图片的方式被及时记录,再继而转化成绘画创作,有如汲取当时记忆和情感的工具。

她的个人展览:合井洞文化空间,首尔(2017);Makeshop艺术空间,坡州(2011);Kunstdoc 画廊,首尔(2010)。她参加的群展主要包括:OCI 艺术博物馆, 首尔 (2017); Seogyo Art Experiment Center, 首尔 (2014);  汉佳澜艺术馆, 首尔(2012).

胡伟 (中国 b. 1989)

胡伟的作品生动地展现了他对社会、经济、政治和历史环境的广泛兴趣和有力探索。 他那些颇具启发性的作品主题,得益于其对当今社会现实的敏锐意识,以及对跨文化语境的理解。

                                                                                                                            —— 卢迎华

生活工作于北京。2012 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专业 ,2016 年毕业于 Dutch Art Institute (DAI) 荷兰艺术学院并获硕士学位。胡伟使用包括录像、装置、表演以及写作等多种媒介进行艺术实践。他的作品试图在外部现实 ( 非艺术化的表达 ) 与“艺术叙述”之间建立起可思辨的联系。结合对个体特性以及社会现实的观察 , 他感兴趣于劳动(体力和脑力)和资本的权力关系,试图探讨技术与人状态的调解或不可调的现象以及其中的政治、经济、道德关系问题。 

曾参加过的展览有 : “睡眠复仇,梦见生命”由 Ruth Noack 策划,激发研究所,北京(2018);  父亲:“明天不要再去跟老板叫板,先想想他到底要什么。” 怀俄明计划,北京(2018); “游戏的终结”,鸿坤美术馆,北京(2018); “消神——加速美学及低效之必要”,由长征计划策划,表演讲座,尤伦斯艺术中心(2018);  “超时空”,多伦美术馆,上海(2018);  “抵抗的涌现”,泰康空间,北京(2016); “Collective Disorder / After Speaking” ,Greylight 计划,布鲁塞尔 (2016);  “上海种子——奇 点”,喜马拉雅美术馆,上海(2016);  “Songs For A Deaf Ox” ,安纳姆(2016);  “Break the Floor ” ,Rabbithole 画廊,纽约(2016);  “Invitation to the Blues” ,Punt WG 空间,阿姆斯特丹(2015); “Beginnings of Conversations” Sazmanab 当代艺术中心 , 德黑兰(2015);  第八届 Estandartes 双年展,CECUT 美术馆,蒂华纳(2014)。他曾在韩国、葡萄牙、荷兰、 墨西哥参与过艺术家驻留项目。 

金仁培 (韩国 b. 1978)

金仁培的作品从认识论的角度,在缺乏和过剩冲突的时代中,使用分裂的、废除的、畸形的、褪色的、染色的、去语境化的人体的独特表达,重新探讨人性的意义。

                                                                                                                            ——李大衡

金仁培于1978年出生在首尔,现工作生活在首尔。

金仁培的作品围绕着对边界的探索。 他持续地挑战超越极限,运用运动、节奏和时间的和谐来完成展出的作品。 金首先把人体分为不同的部分,包括头颅,躯干和四肢。每一部分都如希腊古典雕塑一般,准确地描绘了人体肌肉的结构,尽管面部缺失了五官,躯干没有四肢,但肌肉的细节刻画依然展现出身体的姿势。

2000年,他的作品在第三届首尔艺穗节上亮相后,便出现在各大重要展览上,其中包括:SeMA 2004, 首尔艺术博物馆, 首尔(2004); 釜山双年展, SK, Busan (2006); “韩国眼”, 萨奇画廊,伦敦 (2009); “结语: 边界之上”, 京畿道美术馆,安山 (2011); and “新景象”,首尔市立美术馆, 首尔 (2014).

马海蛟 (中国,b.1990)

马海蛟从档案材料着手,用个人化的叙事性将微观政治环境戏剧化。他的项目从核心文本向外扩展,引发对集体及个人历史的变幻莫测不明确和矛盾的思考。 偶然性是其作品中的关键因素,他通过对内容的聚焦和强度加强了复杂视觉的敏感度。

                                                                                                                             ——田霏宇 

1990 年生于河北,2009-2016 年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先后获得获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其作品长期关注生命中的“日常性”部分,并以此为基底追踪逻辑线索构成工作形态以及影像文本。 

他参与的个人展览主要有:《快乐区域》,TABULA RASA 画廊,北京(2018);“Message to the Future”,Canvas Contemporary Gallery,阿姆斯特丹(2017)。群展主要包括:“日常之光:诗歌·影像 2018”, TPM 紫麓戏剧空间,南京,( 2018); “融频 · 刷新”跨媒体艺术展,凤凰 · 威狮国际艺术中心,福州(2018); “七月柏林”,候鸟空间,柏林 (2018);“起承”,2018 年度第十届三影堂摄影奖作品展,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北京(2018); “今日之往昔”,首届安仁双年展,安仁,成都 (2017);“花鸟集2”,想象力学实验室,杭州(2017); “今日·未来”,首届 798 青年艺术家提名展,798 艺术中心,贵阳(2017); “生态+”, ART021x 保时捷首届“中国青年艺术家年度评选” 提名展,艺仓美术馆,上海 (2017); “完形崩坏”,TABULA RASA 画廊,北京(2017); “例外状态”,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17); “Young Chinese Artist”,扬范德托赫特美术馆,阿姆斯特尔芬,荷兰(2017); “何不再问”,第 11 届上海双年展,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 (2016); “现实虚像”,那特画廊,成都 (2016);  “诗影重重——影像当代”艺术家邀请展,千岛湖,杭州(2016); “天地云间”,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展,杭州  (2016); “留下论剑——小说第一回”,清影艺术中心,杭州(2016); “边炉”,微辣艺术节,浸会大学启德校区,香港 (2015); “不翼而飞” 影像三人展,视界艺术空间, 上海 (2015);  “混”大声展, 三里屯太古里,北京(2014);  “心猿意马”影像三人展,一个空间,杭州 (2014);  第十届中国独立影像展,年度十佳实验影像单元,厦门(2013);  西岸 2013 建筑与当代艺术双年展,上海 (2013); 第十届北京独立影像展,宋庄,北京 (2013);  “上手的青春” ,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展,杭州 (2013); “有限的知识”影像艺术展,香港城市大学邵逸夫创意媒体中心,香港 (2013);   “绿盒子•重绘形貌:媒体现实的空间”,天鸿美和院艺术中心,杭州(2012); “实验在继续”实验教育展,中国美术学院,杭州 (2012); “故事,离真相有多远?” 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广东,连州(2012); “非经验的视觉方式” 丽水国际摄影文化节,获优秀作品奖,浙江丽水  (2012)。 

千叶正也 (日本 b. 1980)

千叶正也的作品打破了绘画的局限性。他将艺术创作延展到行为表演、影像和自发的策展实践,并以此来丰富和完善他绘画的主题和叙事性。

                                                                                                                             —— 卢迎华

1980年出生于日本神奈川县,现工作生活在东京周边的八王子高尾山。2005年毕业于多摩美术大学油画系。

他喜欢创造好奇和混乱的虚构场景,其视角和绘画方式都极为独特,在看似凌乱和混乱的环境中展示了各种物体。在绘画的同时他还进行艺术装置的创作,那些临时和短暂的装置,强调了我们身体的感觉,同时开辟了新的绘画可能性。他集结各种元素,诸如乐器、盆栽、玩具等生活器具,搭建出看似杂乱却又充满着内在秩序的景观,作为他绘画的对象。他有意无意地传达一种迷失的感受,让观看者的目光游离在作品中,像是当今社会泛滥的资讯模糊了现实轮廓的隐喻。

2018年他在东京的art center ongoing 画廊举办了个人展览。其他个展包括:”solo exhibition”, Shugoarts画廊,东京(2008、2016、2017),“16 bungee”,现代画廊,首尔(2011)。 他参与的群展主要包括:“上海双年展”,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2018); “馆藏006:材料2018年与边界——萨普川+千叶正也”,森美术馆,东京(2017);“失调的和谐”,广岛市现代美术馆,广岛(2015);“Mono no Aware: Beauty of Things” ,圣彼得堡冬宫博物馆,圣彼得堡(2013-2014);“六本木交叉点2013:走出怀疑”,森美术馆,东京(2013);“加利福尼亚-太平洋三年展”,橘子郡艺术博物馆(2013);“Sculpture by Other Means”,ONE and J. Gallery,首尔(2012);“Winter Garden”,原美术馆,东京(2009)。

权容柱(韩国 b. 1977)

即兴创作,难免要追随科技和社会的发展速度。 权容柱将即兴创作的传统定义转化成建筑风景,并最终展现了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遮掩和发现的临界点。 

                                                                                                                            ——李大衡

1977年出生在首尔,现生活工作在首尔。 

权容柱艺术创作的形式多样,从社会结构中思考艺术的价值的影像作品 ,到表现日常生活中丢弃的或容易找寻的物品的社会含义的艺术装置,均迸发出能量的张力。

近年来,权容柱在雕塑创作上投入了大量精力,并逐渐在艺术实践和生活劳作之间创造出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 在他的作品中,常见那些在平日劳动中天然的和表面看来无用的废弃物和材料,以及清洁工具, 像扫帚和粗麻袋,还有其他物品,比如画刷、电线和绳子。 社会生活中这些物品的独特属性和秩序, 经由艺术家重新排列组合,创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画面。

他参与的个人展览主要包括:斗山画廊, 纽约 (2017);Art Space Pool, 首尔 (2016); 仁寺美术空间, 首尔(2010)。参与的群展主要有:2018光州双年展: “想象的边界”, 光州(2018); “持摄像机的人”,175画廊, 首尔 (2017);  “你或我的空间”, Boxcopy画廊, 布里斯班(2016); “Real DMZ project”, 善宰艺术中心, 首尔 (2015); “年轻韩国艺术家2014”, 国立现代美术馆, 首尔 (2014); “游戏时间”, 文化站首尔 284, 首尔 (2012)。

孙培懋 (中国台湾 b. 1991)

孙培懋的绘画作品和雕塑,伴随着他对爱与关系的持续思考而演化发展。他最新的系列作品,深度考察了建造于上世纪60年代台湾地区的公园,公园的建筑设计与装潢见证了该时期当地的民俗传统和大众审美。

                                                                                                                            —— 卢迎华

出生于台北,毕业于台北艺术大学美术创作研究所绘画组,2016下半年于中央美术学院进行为期半年的交换学生计划。 作品弥漫着一股奇诡的华丽,显示了「类电影」的戏剧紧张感。 人工造景是孙培懋觉得相当特殊而有趣的人文产物,这些造景也建构了对自己成长土地的第一印象。 穿梭于彷佛电影场景的复杂空间,感受画面中的奇异氛围。

曾参加的个人展览有:“爱爱”,伊日艺术,台北(2018);“没有你没有我”,伊日艺术,台北(2014);“失调”,口袋咖啡,台北 (2012);“孙培懋个人创作展”,城市小筑,桃园(2009)。参加的群展有:“美Taiwan-台湾前辈画家与新生代艺术家联展” ,驻日代表处及代表官邸, 东京,日本(2018);台北美术奖,台北当代艺术馆,台北(2017);“HOPE-0206” 艺术携手义卖展,伊日艺术,台北(2016);“焦虑的闲情专家”,地下美术馆,台北(2015)。

郑知铉(韩国,b.1986)

郑知铉是一个严谨的日常生活的观察者,也是转化者,他将普通的物体转化成审视此时此刻破裂感的有层次的画面。他的作品详细叙述了去文本化的,断续的叙事性,以及他对媒介的广泛应运,使他可以从不同的视角面对主题。 概念性的探索强调了以不同方式呈现的寻常事物,仿佛诗歌一般。

                                                                                                                              ——田霏宇

1986年出生在首尔,现生活工作在首尔。

都市中的废弃材料和工业废弃物是郑知铉创作灵感的源泉。艺术家从城市环境的物理现实中,体会雕塑的功能性和运动性。不为人知的物体碎片被收集、分解和重新组装。在此过程中,原始对象的意义完全消失,郑知铉探索自由主义的可能性的同时,也在思考雕塑是否可以从原始材料的秩序中解放出来。

他的个人展览主要包括:The Showroom, 伦敦(2017); 善宰艺术中心, 首尔 (2017); 光州双年展,光州(2016);皇后博物馆, 纽约(2015)。 


关键字: 内容标签:当代艺术,画廊,青年艺术家,艺美基金会,,作品,北京,艺术,台北当代艺术 画廊 青年艺术家 艺美基金会 作品 北京 艺术 台北
下一篇:“大事化小——何立伟·易丹水墨小品展”亮相湖南省画院美术馆_水墨画-湖南省画院美术馆-两位-展览-副主席-大事化小||上一篇:“光斑——OCT成都新媒体艺术展”点亮成都华侨城欢乐里_华侨城欢乐里-新媒体艺术-作品-可变-空间-现场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