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济州世界自然遗产中心
十多年前,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举办过一次印度现代美术展。当时在展览会门口大厅的一幅作品——斜卧的大象雕塑吸有参展人的眼球。这是印度一名著名女作家芭蒂-克尔(Bharti Kher)的作品,实实在在的映射着印度的现实肚会。当时对这个的解释大致可分为两种:前者认为大象正在从梦中睡醒,后者则认为大象仍未从梦中醒来。大部分的人都同意第一种说法。毕竟当时的印度经济正迎来前所未有的飞跃式增长。芭蒂克尔想的是用男生精子状的Bindy覆盖整个大象的皮肤,来反映过度消费,无节制的现代社会。时至今日,印度仍保持着高速增长,这个大象雕塑作品在韩国展示一年之后,苏富比拍卖会上成功被印度某一美术馆以高价落槌。这是艺术作品成功反映印度及印度现代美术的典型例子。
展览现场:韩国济州世界自然遗产中心
2019年9月4日,由社团法人亚洲艺术经纪协会主办,济州特别自治道承办的第三届“济州,描绘亚洲新未来”亚洲代表作家交流展在韩国济州世界自然遗产中心举办。展览展出的两位印度艺术家贾嘎那-潘达(Jagannath Panda)、曼吉拉特-卡马特(Manjunath Kamath)的作品。他们是印度现代艺术走在前沿的两位先锋者。从平面绘画到充满立体感的雕塑,这两位艺术家的作品范围及种类极其广阔。
曼吉拉特-卡马特甚至还做动画片及数码印刷。这两位艺术家的成长故事也很相似,他们在印度高中毕业之后,都是到英国留学,最后定居于印度德里的首都圈。在国外留学的经验给他们的作品赋予了极大的生命力。曼吉拉特-卡马特用当今社会的角度表达印度乃至整个东西方传统文化遗产的精髓,写下独具一格的,幽默风趣的故事。本届展会展出作品素材是带有东方传统色彩的“丝绸”,用佛教传统的“唐卡( Thanka)”绘制的作品“Behind the clouds”。作品是拼花工艺的精髓,由20个壁板组成,大部分壁板旳正中央都是空着的,板角处才有图。作品整体的感觉是被云朵遮住的朦胧美。作品中描绘的是中国等东亚国家传统遗物中常出现的神、人和动物,让人有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似的看不透、摸不着的感觉,让人不时产生遐想。正如考古学家发掘遗物一般,人们会从若隐若现的作品中不由地想象历史和神话的真相。
曼吉拉特-卡马特作品“Select City”
曼吉拉特的另一个作品“Select City”采用数码合成技术,再度召唤上世纪流行的超现实主义,跨越时空成功融合了印度和西方艺术。这幅作品的背景是看似罗马神殿的建筑物,主要人物为骑着大象的印度教神奎师那、手拿一把香蕉的美国大众文化象征超人、十九世纪法国新古典主义面家安格尔作品中的大宫女、以及站在远处的印度国鸟孔雀。这几个人物看似毫无关联,但曼吉拉特用自己的语言成功将这些人物连珠成串。曼吉拉特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表示,他完全同意美术评论家托马斯-麦克艾维利( Thomas MCEvilley)的观点,从古至今印度深受西方国家的影响,没有一个独立自主的思想。他强调,是托马斯-麦克艾维利给他灵感,刺激他去思考贸易、帝国主义、文化、哲学是怎样去影响整个印度、埃及、希腊及古代近东地区。美术评论家托马斯-麦克艾维利专注于比较古希腊和印度哲学,他主张当今西方世界是希腊和印度思想,东方和西方哲学的合二为一的产物。因此,可以说曼吉拉特的作品离不开托马斯·麦克艾维利的影子。
贾嘎那-潘达(Jagannath Panda)的作品映射着城市化印度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作品的题材一般是开发矿产时纠纷不休的开发商与当地居民,因城市化丧失家园的土著居民和野生动物。贾嘎那-潘达作品中时常会出现可以与人对话的稀奇动物,作者通过这些已被拟人化的动物向这个看不透的世界传递自己的信息。
贾嘎那-潘达作品“The Wizard of Wasteland-3”
本届济州展会将展示贾嘎那-潘达的“The Wizard of Wasteland-3”,这是以猫头鹰为题材的作品。首先会在亚克力板填底色,然后用诸多镶有传统纹样的布块呈现出猫头鹰的形象。在这个画布的两旁会贴上木制窗户,最终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一只猫头鹰透过窗户正视窗内景象的样子。这个画布的边缘暗示着城市的车道,以交通界限为准,载满了诸多交通工具。这只猫头鹰透窗户正视我们的理由何在?作者想必是想通过这幅作品向人们哀诉因城市化丧失家园的痛苦。在印度,猫头鹰是印度教的财富女神吉祥天女爱骑的神圣动物。之所以会视猫头鹰为贵,是因为它的与众不同。在昏天黑地,人是没有先见之明的,但是猫头鹰却可以看透漆黑的黑暗并能自由自在的行驶于黑暗中。
拥有丰富的天然资源的济州是世界级的旅游胜地,还曾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之中。今年迎来了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名录12周年之际,在这关键时刻举办诸如《亚洲代表作家交流展》等的跨国艺术活动将有效带动亚洲文化艺术界,为亚洲艺术的繁荣发展注入积极新能量。
以“济州,描绘亚洲新未来——无为,顺其自然”为主题的本届《2019亚洲代表作家交流展》成功邀请到了印度艺术家除外的韩国、中国著名艺术家,他们分别是:来自中国的周春芽、郭伟、武明中、俸正杰、王庆松、雎安奇。韩国的高光杓、金谨中、金东囿、梁太根、李吉雨、李承秀(济州)、洪京泽。
周春芽作品
选绿狗为题材,将绿色定义为浪漫与抒情象征物的周春芽是中国当代油画的代表性人物。这一次参展的桃花系列中,绚烂的桃花与《诗经》中野合的红色男女人物放纵着真诚而本能的幻想。
郭伟作品
郭伟笔下的人物一般穿着单薄的内衣,带有青灰色调。郭伟主要画的是人物像,通过他们绝望中的呐喊映射出现代人的孤独心理。1989年是中国先锋派艺术热潮掀起的一年,也是郭伟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的一年。他在二十多岁时亲眼目睹“85美术新潮”,作品中富有“批判性”这一全新的思想维度。
武明中作品“少年与狮子”
武明中以2005年在艺术殿堂举办的《中国现代美术特别展》为起点,年复一年地在韩国参展,颇受韩国收藏家的喜爱。他以红色和透明的玻璃为媒介打造独特的“玻璃人“形象,最近又尝试着用现代人的角度解释中国传统山水面的艺术创作。
俸正杰作品
俸正杰作品着重倾向于描绘当代女人,个个都有鲜艳的红唇。两眼的黑眼珠都向外偏的女人脸可以说是俸正杰绘面的符号,号称“中国艺术界的蓝筹股”的他最近常用鲜红色的牛斗犬、玫瑰、蓝色或黄色的狗为题材做创造性艺术活动。
王庆松作品“Work!Work!Work!”
王庆松以2000年第三届韩国光州双年展为起点颇受韩国收藏家的喜爱,最近还在韩美照片美术馆举办邀请展,在韩国拥有坚固的粉丝群。王庆松是成功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社会的摄影艺术家。
雎安奇作品“草体”系列
看到雎安奇的作品,我们会不禁联想到韩国单色画。他的作品有着极少主义的风格,以一种近乎冷静的纯粹主乂所替代,形象精减、色彩压缩。在雎安奇的画作中,“草”尖锐又锋利,有着一种截然不同的形象。经过数遍的平涂与叠加,画面具备着多重感知的维度。
高光杓作品
高光杓作品
金谨中作品“After-Flower19-7”
金东囿作品“Surfing”
济州当地作家高光杓毕业于雪城大学(Syracuse University)建筑系,获有硕士学位。在海外留学15年之后回到济州的他是建筑师兼作家。作品中常岀现的题材是朴树、石头爷爷、童子石,他将这些济州的象征物以拼图的形式制成木雕。金谨中沉浸于敦煌石窟壁画,他笔下的民画常以富丽堂皇的牡丹花为题材。近来在研究丰富而又抽象的韩国国画及简单极致的单色画。金东囿是韩国波普艺术的代表性人物,他用数百个美国总统肯尼迪的头像拼错成玛丽莲梦露,形成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艺术效果。他还做过阿根廷历史革命家切-格瓦拉、韩国总统朴正煕等著名人物的拼贴画。最近又在做“波浪”系列作品。
李吉雨作品
梁太根主要以鸡、牛、河马等动物为题材创作。用数千个螺母拼成一只河马、焊接铁片雕塑埋头站着的男人,这都是他创作是会用到的新颖手法。李吉雨用点燃的佛香在韩纸上作画,他的作品带有波普艺术的色彩。深受朝鲜李朝初期画家安坚影响的他将韩国传统文化和绘面技巧融入艺术创作中,创造出别具一格的绘面风格。李承秀是济州著名的雕塑家,用铁丝塑造人体、鱼、马等形象。他还在天花板吊铁丝制的潜水员、以济州海女为题材做雕塑,是一位根据材料性质做针对性创作的艺术家。弘京泽是韩国流行艺术的著名画家。他曾以梵高、约翰-列侬等著名人物为素材作画,最近又以形形色色的书写工具为作品素材给人们一种视觉上的新鲜感。弘京泽的作品蕴藏着抽象美的外延和内涵,看到他的作品观众会不由得想起宇宙诞生时的大爆炸。
弘京泽作品 “Dream of mea-hwa”
本届展会是印度、中国、韩国的15位作家交流文化艺术成果的舞台,也是促进亚洲艺术交流互鉴的平台。“在洋溢着文化、艺术、大自然魅力的济州举办这种亚洲艺术盛宴,我们将奏响共同谱写的交响诗,一同拉开第三届亚洲代表作家交流展的序幕。我相信,由亚洲艺术经纪协会主办的本届展会将开启亚洲艺术多彩共生的新篇章,为迈向亚洲艺术共同体做出积极贡献。”韩国美术评论家Yoon Jin Sup说到。
关键字: 内容标签:,亚洲,艺术,猫头鹰,中国亚洲 艺术 猫头鹰 中国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