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高云:从得奖专业户到全国美展资深评委_高云-第十三届全国美展-罗伦赶考-邮票-作品-评选-中国

编辑:王明亮 来源:雅昌网
 
高云江苏南京人。国家一级美术师。1982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现为全国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

32J3XuiqYb4838GtdpzryoaD9759cRncnQkMZB3l.jpg

高云

江苏南京人。国家一级美术师。1982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现为全国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兼中国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研究员、江苏省中国画学会会长、江苏省美术馆名誉馆长、南京大学兼职教授。

获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金、银、铜奖,全国最佳邮票评选最佳邮票奖,江苏省紫金文化奖章。曾任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评委,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评委。政协江苏省第八、第九届委员,第十届常委,全国政协第十二届委员。

6daQpdDqLixv44xlQ5uC7ByKEK083soj3CK4JkgQ.jpg

u5q8Ahw5D8JLIWmYj1gbRLlDvGl2UohGUMckR3nG.jpg

iDy787HHfNR0KqpM89XC2wMVyVngucp63sCQO44H.jpg

FOVzoHkQJHHvUpgcjUxPgOohilkLillhm6UYa3Jr.jpg

yTd6EYNYHDpLwh3yDgjCMwEm2DN6kbSqQe6KxVpv.jpg

展览现场

画外,高云是一位出色的文化领导,出色的美术馆馆长,是一位“法国绅士”般的出版社社长……“我一直就未曾离开过专业,一刻也未曾停止过创作,虽然在职务上有了这个那个的变化,但本质上我依然只是一个画家。”高云这样表述,“我始终都明白一点,自己的本质属性是艺术家。对于艺术家,画好才是硬道理。职务是我的社会属性,只是恰好担当了而已。”

2019年在自己首次大型个人画展开幕后不久,高云就马不停蹄前往长沙担任了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的终评评委,紧接着就赶赴济南担任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评委。在此之前,高云已经担任了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美展评委,也担任了全军美展评委;第三、四届全国中国画展评委;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的评委;第五届、第六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评委等,从“得奖专业户”逐渐成为全国各大美展评委的高云,始终保持他那份初心:“为美术事业做一点实事”。

jisOPB3hoMfw4URafNbNunvEKNu8hsULkiDdzThZ.gif

“云自在——高云中国画作品展”现场

艺术网:高老师您好,今年是第十三届全国美展。您前一段时间在济南作为全国美展的评委参与其中。很多人对全国美展的评选机制很好奇,能跟我们聊聊全国美展的评选机制吗?

高云:五年一届的全国美展被形容是中国美术界的“奥林匹克”,之前,全国美展会评选出金奖、银奖、铜奖,现在统一为“中国美术奖”。从艺术家个人角度而言,全国美展是展现才情和审美能力的最高平台;另一方面,从各个省份而言,全国美展又是省与省之间美术力量展示和比拼的擂台。往往每届全国美展评选后,各个省会相互比较获奖作品数量、晋京和入选作品数量。

这样一个备受瞩目又极为重要的展事,评选中涉及到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以严谨理性的评审机制确保评选的公平、公正、公开?

我从第十届全国美展到今年的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已连续担任四届全国美展评委,总体感受是每一次的全国美展评选都在不断改进并采取更为严谨的评选措施,其结果很好的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

比如这一次的全国美展的评选,所有评委都由相关部门从评委库内抽取,整个评审过程又都是在纪检部门监督、媒体在场并全程监控录像下进行,可以讲全程都是公开的。另外评委名单是绝对保密的,只有当我们到达指定评审地点,评选承办方才知道评委都是谁。比如组织者安排接我,他们只知道姓高与哪趟车,但究竟是谁并不知道。因为事先为了防止评委信息泄露,一律安排了由评委自己买票。

此外,为了避嫌,如果本届参评作品中有评委亲属的作品,要么撤掉其亲属参评的作品,要么入选评委放弃做为本届评委的资格。比如何家英因此放弃了评委资格,施大畏则撤掉了亲属的作品。还有两位评委千里迢迢到达济南后,当他们得知子女有作品参评后,在评选前的第一次会议上当场决定放弃评委资格,打道回府了。此外,评委投票一律实行实名制,以备随时核查。所以每一位评委对自己的投票都会十分严肃、高度负责。

应该说,全国美展的评选机制是严谨严密的。

de6ignid9yFd08XukaKmBBeDikYsmlH3Bx4hfEQe.jpg

UGOC04smcqI8vPF240uEScFJT60xS0Bs7RCbCCkP.jpg

高云在第六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评审现场

艺术网:全国美展的评委来自四面八方,在审美取向上是有所不同的?

高云:审美不同是正常的,因为大家的学术观点不尽相同。有的评委来自院校、有的评委来自画院、有的评委不仅仅是画家,还做过文化艺术机构的领导,不同的工作经历,不同的学院体系,不同的地域都让评委们有不同的审美判断标准。有的人喜欢夸张的、变形的、偏当代的,有的人喜欢具象的、写实的、偏传统的。有的评委因为自身的工作经历在评审过程中会更包容一些,有些纯粹的艺术家评委则会更执着一些。我觉得评委都是顶尖的艺术家,大家依据各自的专业修养进行投票,以票数来对作品进行最终的评定,既保证了入选作品的艺术品质,又保证了展览作品的丰富性。

一件作品好与不好,不是小圈子里的几个人友人说了算,也不能是兴趣一致或趋同者说了算,而是由众多拥有不同审美主张的专家共同认可才具有权威性。这也正是全国美展评选的意义所在。

事实上,但凡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那些名作,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从全国美展这样的大型展览平台上被推举出来的。

艺术网:“全国美展”是艺术界的一大盛事,它对您个人更是有着不同一般的意义。您也被称为“得奖专业户”,也创造了在一届全国美展中获得四项奖的记录。第一次获得全国美展金奖后,您有没有发现哪些点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比如:生活上,创作上。

高云:我第一次在全国美展获得金奖的时候,大学刚刚毕业,默默无闻。这个金奖的影响的确很大:比如获奖以后,并非中美协会员的我被特邀参加了中国美术家代表大会,而且进入主席团,和中国当时最顶级的画家们在一起,如林风眠、黄胄、关山月、吴冠中等。当时,江苏进入主席团的画家一共四个人,分别是刘海粟、钱松喦、亚明还有我。这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可谓一步登天,我自己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我至今还记得,当时我坐在主席台上,边上就是高虹。我在插队的时候还给他写过信,把自己幼稚的作品寄给他,希望得到他的指点。当然他没有回复我。但现在,我居然可以跟他并肩坐在主席台上了。这有多么穿越!其实,这就是全国美展平台的托举力量,这让我当时的感受非常强烈!

获奖对生活也有实实在在的影响。我当时在出版社工作,实行福利分房,出版局领导因为我获得了全国美展金奖,准备给我破格分一套房子,后来因为其他的原因,房子没有给成,但给我连升了四级工资。还有,也因为这个金奖,很多的媒体开始关注我了。

我个人的例子可以充份说明一点,全国美展的评选是公平、公正的,因为当时的我刚毕业,既没有关系,也不认识哪个评委。

所以,一位艺术家最根本的职责就是画好画,只要作品好了,机遇不请也会来了。画好才是硬道理。

艺术网:从您的亲身经历来看,全国美展对一个青年艺术家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

高云:是的,五年一届的全国美展对于有才华的年轻艺术家来说是一个绝佳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同时,从评委们的角度看,这也是发现人才的绝好机会。每当我们看到一个画的特别好的年轻画家的作品时,都会很激动,会非常高兴的推荐这位画家。

比如我在担任第三届全国中国画展评委时,一张作品使我们眼睛一亮,评完后我们了解到她是一位来自广州的年轻女画家。于是,评委中有希望吸引她去大学的,有希望招她为学生的,也有希望调她去画院的,我则希望她能到江苏来。但一了解,当时的她已经在广州画院了,只能作罢。我讲这个故事也表明,评委们对有才华的青年艺术家是求贤若渴的,哪怕不认识,也会推荐这个画家。 

全国美展这么多届来一直没有改变推荐年轻艺术家的初衷。当年,我送作品参加全国美展,是叶浅予先生举荐了我的作品,那时我与叶浅予先生素未谋面,更谈不上有什么渊源了。这一份发现并举荐中国优秀年轻画家的初心就这样一代一代的传了下来。

事实上,今天美术创作的中流砥柱、最具活力和张力的那些知名画家,最初都是从全国美展这样的大型展览上被发现、被推出的。所以全国美展毫无疑问的是青年艺术家崭露头角的绝佳平台。

Tk7YJEWE1qhrE6jcgT9KGKCfmHPZSZ3AdUeKKTqd.gif

Cldhe04lOCsPR7gLImC430KSzHPhDGSwPvnINrm6.jpg

《罗伦赶考》节选 

纸本 13.2cm x 19.3cm x 13 1983 

获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金奖 

现藏于中国美术馆

艺术网:从《罗伦赶考》到《魂系马嵬》您在全国美展中金、银、铜奖都有斩获,您能跟我们回忆一下当时的情景吗?您为什么选择送《罗伦赶考》去参加全国美展呢?怎么做到在一届全国美展中获得四项奖的?

高云:我刚刚大学毕业就收到《连环画报》的邀约。《连环画报》也是当时发行量最大、影响也最大的杂志之一。他们约我画《罗伦赶考》,其实是我的极为重要的一次“赶考”,我就玩命的画,结果出乎意料,很成功,居然影响到了全国。刚好第二年是第六届全国美展,而《罗伦赶考》有了很好的基础,所以我就选送了《罗伦赶考》。

同样没想到的是,第一次参加全国美展就获得了金奖,虽然当时很兴奋,但在宣传上还算冷静,拒绝了一些报道和采访。为此家人很不理解。其实是我见过很多青年才俊仅仅昙花一现就凋零了,让人很是痛心,我不想这样。记得参加全省获奖者座谈会,我就直白的说:“我获奖是因为我运气好,艺术评奖不是做数学题,它没有标准答案。获奖的是好作品,没有获奖的也会有很多极好的作品。所以我觉得我是运气好。”我也担心,这一届我得了金奖,下一届万一得不到怎么办?

如果想证明自己并不是一时的“运气好”,就必须靠作品说话,必须踏踏实实的沉潜于艺术创作之中。于是紧接着我又创作了《长生殿》,获得了全国连环画评奖最高奖。尤其在第七届全国美展中我一次获得了四个奖项,这样“运气”说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ToTYbmtVLxUQhdMwTIiGb1w2XLsHjSCyvffLo03G.jpg

徐霞客诞辰400周年纪念》首日封及邮票  1987年(全国邮票评选最佳设计奖)

53141MTJwVerG5vw8nQmb75TEpA3HezUlSFDJcFY.jpg

邮票《梁山伯与祝英台》首日封

艺术网:全国美展的获奖也给您更多接触到其它领域的机会,比如参与邮票设计?

 高云:1985年,邵柏林先生担任邮票总设计师,他做了一项改革,将一直由邮票设计局内部轮流设计邮票的工作,引进了社会竞争机制,每个邮票选题推出三套以上设计案,邮票设计局拿出一套设计案,社会上征集两套以上方案,最后请专家组投票。这一改革极大地提高了邮票的艺术质量,也提高了社会的关注度。

正因为我在全国美展上获奖,引起邵柏林先生的关注,从而找到我,动员我画邮票。《徐霞客诞生四百周年》是我的第一套邮票。在邵先生亲自指导下,不想初次创作邮票就入选发行了,而且还获得了全国邮票评奖得最高奖——最佳邮票奖。想想我也是够幸运的。

艺术网:您担任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美展评委,也担任全军美展评委;第三、四届全国中国画展评委;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评委;第五届、第六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评委等。您觉得当今社会艺术发展是一个怎样的创作势头呢?

高云:

艺术家们的创作趣味和审美追求实际上体现了一个时代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追求。通过这几年参与各种评审的观察,我发现创作的趣味和审美一直在变化着、进步着。有些还比较明显。

总体而言,变化呈现出三大趋势:从共性到个性、从单一到多元、从比较粗糙到精致考究。这三个趋势实际上也意味着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祥和,社会越来越包容。全国工笔画展开幕时我曾说:“盛世工笔,乱世写意。”在中国美术史上,凡是工笔盛行的时候都是比较平和、富裕和安宁的时代。因为只有在这样的创作环境中,画家才有心思去慢慢创作,三矾九染。但凡动乱、生活不安定的时候,写意绘画就会成为宣泄感情的出口。画家的心情愉悦阳光时,画面色彩就会丰富灿烂;内心苦闷阴暗时,画面色调就会趋于黑暗诡异。艺术总是在自觉和不自觉的折射着时代的特征。

通过这些年的评选经历,我发现整个艺术创作的趋势是积极的、向上的,是大繁荣、大发展的。但也有一些倾向性的问题,值得思考:

一是经过学院系统学习的学院派画家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专业性更强了,这是好事。但由此习作性质的作品也开始出现在各大展览的评选中。习作与创作并不是一回事,习作是用来训练艺术语言的,试验性更强;创作则是借助艺术语言进行表达,更为成熟。创作应该有情感、有情节、有观念、有主张和追求。总体而言,现在有些艺术家在观念表达、情节表述、情感抒发上做的不够,为技炫技。

二是有不少的作品不太关注身边的生活,一讲深入生活就跑到很远、很偏、很少数民族的地方。其实,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生活之中,平视、表现身边的生活也很重要。我们要防止把深入生活变成了猎奇生活,把写实写真变成了复制照片,把创作变成了制作,把创新变为了炫技和搞怪。

事实上,但凡古今中外的名作,都是那些能让观者获得感动、触发感慨和有所感悟的作品。我们都要再努力。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中国画,高云,第十三届全国美展,罗伦赶考,,邮票,作品,评选,中国中国画 高云 第十三届全国美展 罗伦赶考 邮票 作品 评选 中国
下一篇:来中华世纪坛_追寻中华人民共同的记忆_中华世纪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国旗-展览-美术学院-国家-组委会||上一篇:闽籍“书籍装帧”首次入选全国美展进京作品_漫画-设计-美术馆-展区-第十三届-综合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