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空间、此刻、瞬间、生命体验、游戏、图像、纯粹、模数、主观、偶然、痕迹、二维平面、未完成、文脉、行动......”
——“五个课题的报告”序厅节选
结业展现场
展览现场导师与成员合影
2019年8月15日下午三点半,由《库艺术》和光语美术馆联合举办的“五个课题的报告:第二期自由绘画非具象研究工作坊结业展”隆重开幕。
“五个课题的报告”这一命题取自于马树清,谭平和克里博教授的五个课题,这些内容都详细地陈列在展馆当中。本次展览在立意上着重体现了工作坊活动的现场感和过程性。按照导师们不同的课题设置将展场分为五个单元,清晰体现出每位导师和艺术家们关于不同课题的创作。并将创作现场的大画板和绘画用具带入到展览现场,结合墙面上工作坊教学的关键词,两者搭配在一起极具视觉冲击力,同时也是对工作坊活动和展览主题的生动呈现。
展览现场
“自由绘画非具象研究工作坊”是由《库艺术》主办的系列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两期,工作坊旨在为当代艺术家们搭建沟通平台,释放自己的创作活力。
扫码立即观看“第二期自由绘画非具象研究工作坊结业展”直播导览
展览现场导师与成员合影
2019年8月5日至14日,第二期自由绘画非具象研究工作坊在北京开启,二十多位来自天南海北的艺术家,与四位重量级的导师(谭平、马树青、方振宁、乌尔里希·克里博)一道,在十天疯狂的艺术实验之旅中不断突破自我,了解从未曾了解的,尝试从不敢尝试的,在“游戏”中试着靠近最真实的自我。
结业展现场
新鲜的课题和导师给出的不同挑战,使得工作坊的每一天都紧凑而充满活力,凌晨十二点的工作坊依然有很多艺术家在画画,其中有的艺术家甚至工作至凌晨两点,不断有令人惊喜的作品问世。这似乎是自由绘画工作坊的“魔力”,参与其中的人得以重拾在绘画中自由表达的原初乐趣,更加愿意去敞开自我,投入到头脑与情感的疯狂投入之中。这种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改变与能量,甚至是在最终的展览中都无法完全体现的。
马树青导师正在与成员们交流
马树青导师的严谨执着,谭平导师的睿智与善于启发,方振宁导师的渊博犀利,还有克里博教授的激情与灵感……对每一位成员来说,都好像是经历了一次艺术上的洗礼甚至人生的布道。机会难得,甚或不可复制。
成员们正在创作
这里没有一位导师要求成员们画出一张“作品”,有的只是不断的练习再练习,破坏再破坏。因此,在这个展览中您所看到的,是一个现场,是一种行动,是一种观念,是一个过程。不是没有结果,而是结果不再重要;这里没有“完成”,有的只是不断重新开始。
成员们正在创作
正是有了在工作坊的积累与铺垫,这些作品以充满个人风格的面貌呈现在了光语美术馆中。
结业展现场
在“五个课题的报告”展览开幕现场,马树青、方振宁、乌尔里希·克里博三位导都前来助阵,与学成员们重聚一堂。因故未能赶来的谭平导师请《库艺术》创办人江涛先生转达了他的祝词。第一期自由绘画工作坊导师,自由绘画工作坊导师团成员孟禄丁先生也专程赶来祝贺。
导师马树青发言
马树青在结业展上首先发言:“过去一周的时间,今天在美术馆再次看到大家感觉格外的亲。在课程一开始,就告诉大家,在这段时间里,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点改变,而不是画出几件作品。事实上,我们所有人都要不断尝试去做出一点改变。如果没有改变,你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做的是什么。”
导师方振宁发言
方振宁导师在结业展上发言:“第一期工作坊我就关注过,也看过展览的现场,本次受邀担任导师,我的课程主要是关于如何看画,怎样读懂画,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帮助。”此次工作坊的新亮点就是有一位德国教授的加入,方振宁导师表示:“在观看德国导师的课程中,大家用打孔机、线条等做了很多的实验,有很多很好的尝试。”
导师乌尔里希·克里博发言
乌尔里希·克里博教授认为这次工作坊的课程非常成功,他曾经在中国很多不同的美院有过教学,但这次完全不同。有很多不同年龄、职业和身份的艺术家们加入,他们在工作中的投入与热情,是他以往在很多地方,甚至在德国都没有见过的。在三天的学习中大家共同探讨了“线条”的主题,大家在一起不仅是创作,也会看到别的成员不一样的视觉表达。克里博教授表示,在这次展览上还是第一次正式看到其他导师不同的课题和不一样的作品呈现。“虽然工作坊活动已经结束,但大家也许在世界上的其他地方还会见面。”
第一期导师代表孟禄丁发言
孟禄丁导师,作为第一期导师的代表在结业展上说到:“我来了以后发现有好几位第一期的成员也参加了第二期的活动,可见自由绘画工作坊的魅力。自由是一个很奢侈的词汇,在绘画这个小圈子里大家可以自由的去表达难能可贵。在第一期工作坊的微信群里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样的交流,欢迎第二期的成员们加入自由绘画工作坊这个大家庭,并祝展览成功!”
《库艺术》、自由绘画工作坊创办人江涛先生发言
《库艺术》、自由绘画工作坊创办人江涛先生在发言中首先转达了因故未能前来的谭平导师对工作坊成员们创作进展的肯定,和对展览开幕的祝贺。他个人也非常感谢诸位导师一贯的支持与付出,还特别感谢了这次友情助阵的张一非、吴益文老师以及库艺术的团队。十天时间转瞬即逝,既没有学够,也没有跟大家待够。艺术家们从开始的略显迷惑到后来的豁然开朗,佳作频出,他都看在眼里。“这次展览只是一个开始,也希望大家回去后继续努力创作,在自由绘画这个大平台上能够有更多的交流与合作。”
成员陈晓玲发言
作为第二期工作坊的成员之一,陈晓玲的在结业展上表达了自己对工作坊的不舍:“这十几天中,我从导师们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这些在我看来就是‘悟’,在回去以后我也会继续‘悟’下去,继续坚持创作。”
成员们的作品
在本期的工作坊中也出现了一名“特殊”的成员,她已经退休十几年了,也是这次工作坊中年纪最大的学员,但她的旺盛的精力、活泼的性格、充满风格的作品都令工作坊的导师和成员们都印象深刻。
凯瑞与她在工作坊中创作的作品
“二十年前我是一名高级工程师,二十年后我就为自己工作。”凯瑞说到。作为理工科出身的她一度非常胆怯踏入艺术圈,“我不是专业学画画的,担心没有资格。”但通过艺术网以及国外各个美术馆的认可后,她对自己的作品渐渐有了信心,继续在艺术的道路上“勇往直前”。谈及此次参与工作坊的感想,她表示自己非常乐于参加类似的活动。“我迫切希望能够与中国的当代艺术家们有所交流,我也会继续跟进工作坊的学习交流活动。”
在开幕式的最后,导师们为本次参展的艺术家们颁发了主办方精心准备的,并有导师签名的结业证书。
开幕式现场颁发证书
艺术家成员与导师交流
展览现场成员们与导师们互相交流
自由绘画工作坊这个大家庭正不断有越来越多的新鲜力量加入进来,这个平台也在大家的支持与关注下日益壮大,有很多朋友踊跃的为工作坊的发展献计献策,甚至大家已经在热烈讨论预测下一期举办的动向。这已经不仅是一个学习与交流的平台,更是很多怀揣同样艺术理想的有志之士的汇聚,它代表了一种对于艺术的崭新认知和改变的力量,它还蕴藏着很多的可能。无论通过各种形式,自由绘画的声音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加显现出自己的宝贵特质与创造精神!
据悉,本次结业展将持续至9月10日。
(展览图片及工作坊活动图片均由库艺术官方提供)
展览名称:“五个课题的报告”自由绘画非具象研究工作坊第二期结业展
展览主办:北京光语美术馆 库艺术
展览时间:2019年8月15日至2019年9月10日
展览地点:北京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8号朝阳首府一层116号(进门直走)
特邀导师:谭平 马树青 乌尔里希-克里博(德) 方振宁
展览策划:库艺术
关键字: 内容标签:抽象艺术,库艺术,光语美术馆,第二期非具象研究工作坊,结业展,,展览,成员,结业,艺术抽象艺术 库艺术 光语美术馆 第二期非具象研究工作坊 结业展 展览 成员 结业 艺术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