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心心相印”——曾翔、蔡大礼、邹涛、李逸之、丁宝子五人造像印艺术成果展亮_佛像印-展览-篆刻-篆刻-艺术-当代-造像

编辑:杨晓萌 来源:雅昌网
 
2019年7月31日,由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艺术研究院主办的“心心相印”——曾翔、蔡大礼、邹涛、

MQoEyV6O6xrgHjQRaesEiSrhU98v1NzT7Ezcxo6C.JPG

2019年7月31日,由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艺术研究院主办的“心心相印”——曾翔、蔡大礼、邹涛、李逸之、丁宝子五人造像印艺术成果展在中国美术馆亮相,展出了五位艺术家不同题材、不同材质、不同表达手法的佛像印百余件。这也是“当代佛像印学术探索展”在中国的第十场展览。

F10bWtPF61I90iDx6bSzAZDw7gtkjKIHyW1SuXKY.JPG

5AEP0CuVO89rLq3MM1rELrzReLBmSeXkI5iQI6jj.JPG

QpEHug1uUHNwTr2HHTmauuTWxzQ0wMX0jOdEd8KC.JPG

展览现场

佛像印是我国印章艺术中一项独特的门类,目前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它的形式一直在不断变化发展。佛像印从最早的寺庙、僧侣用印,至宋元后扩展为民间私印,明清以来印人们赋予其更多的艺术元素,实现了从实用性向艺术性的拓展与转变。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适应当时社会人士的需求,佛像印也演变出多样的形态和功用,开辟出新的生存领域,这正是佛像印蓬勃生命力的体现,也是这个主题能在当代焕发光彩的根源所在。

曾翔、邹涛、蔡大礼、李逸之、丁宝子五位先生,大都有着数十年的篆刻创作经验,也是当代佛像印创作领域中的领军人物。他们对这一主题曾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在吸取传统的基础上参考了历代金石资料,在不断探索、实践中创作了许多风格各异、独具匠心的精彩作品,引起了当代印坛的极大关注。

O3jTRlvCNreSrRgpga8xo3b4jvdNdSYltjF297WU.JPG

曾翔

487tFvv6FgasVIs8BkaYol6a6mTAIhBGLfb9SySJ.JPG

展览现场

曾翔,号一夫、曲堂、木木堂。湖北随州人,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任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秘书长、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曾翔书法工作室导师等。

曾翔的佛像印非常“抽象”,“佛性”也似有若无,但方寸之间确又蕴含着丰富宏大的宇宙观。“我的作品更多的是心性的表达,是我心像的呈现。它们似乎是一个佛像的化身,或是一个佛的器物或动作,这些都是我对佛的理解。我希望通过此次展览,不断反省自我,也希望得到更多的建议。”

ekBrvPTDYTXI1fJxaxoRGgU0ueBDIDBVoShQeEIZ.jpg

材质:青田石   尺寸:3X3cm

swdtaWjauxRoPt3E4Z86Wq1u2bg8cnpvis3RCSjj.jpg

材质:青田石   尺寸:6X6cm

4BE5UVHRL33TOfXcKb4RiygJU22Ok44ZjtqG5SvA.jpg

材质:青田石   尺寸:6.5X3.5cm

iJ5BZHkE7I4xcrTyLsDE2RI6Ae99n2E1bZCsqbMO.JPG

蔡大礼

DbPjrf7W1nubaiqW5Yt8j0RvxOd0Y6E5IYTZDurX.JPG

展览现场

蔡大礼,别署禾斋、今来轩主人等,生于北京,山东蓬莱人,198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书画方面得到中央美院宋步云、武必端、王镛先生指导,现为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北京印社副秘书长等。

此次展览展出了蔡大礼新近创作的陶瓷造像印30方,具体制作方法是先在泥胚上篆刻,然后高温烧制而成。“虽然使用的是传统的篆刻手法,但材料是新鲜的,而图像印本身就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也很适合这种材料。题材上,我选择了之前没有涉及过的题材,如佛塔、佛寺、石窟,此外还有古代的遗址,碑刻等。我希望通过展览让业内人士提出一些宝贵意见,也希望通过这个平台与大家多交流。”蔡大礼介绍到。

AoYvTxQbsbi3SNbUUY2B1h4rnpR6dPRwDxdYZV2R.jpg

佛造像  材质:陶 尺寸:直径7.5cm

gBdsmJlTb7G629wUhTMX5oSxd29fDFyBNp4pPf9z.jpg

佛造像  材质:陶 尺寸:5X6cm

IwZcuOgkjuZecZue3tt5Xxjv2Erb6sVINn6IlgEy.jpg

梵钟  材质:陶  尺寸:6.5X4cm

eVN7R1luK5I0fodhLdnGqWMPaX66rE8ANElR2DOY.jpg

说法图  材质:陶  尺寸:8X8cm

JTPgxzMJUHkUjnfaWanlppiaPvje0nl4tqnjBpZd.JPG

邹涛

xpycF2IOYNxTYLNY1GFPPzgTGvhFdkPXYnysw6vb.JPG

VePQC41422upH7WIaASSwysn0wV8y1qpx0E0x0Bv.JPG

展览现场

邹涛,浙江衢州人,生于宁夏,现旅居名古屋。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研究员、《中国书法》杂志编委。

邹涛的佛像印内容多为仿各个时期佛造像,“有人取法古佛碑拓,有人取法藏传佛教,而我喜爱历代金铜佛像,尤其北魏造像。”此次展览,邹涛把佛像印在了五颜六色的洒金蜡笺上,此外还抄写了《金刚经》全文,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视觉效果,也传达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相即非相,色即非色……等佛理,希望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感悟和理解。”

FSQmIeySToJbMNw4AWBQHUX7smkqftD7Hhh9Duz2.jpg

拟东魏式菩萨立像  材质:老挝石   尺寸:9.8×4.6cm

oe1mkde7vW3xSE3M3xc1bRd8LiuZX8wRBdwU1Wek.jpg

仿唐式五尊像  材质:老挝石   尺寸:10.5×6cm

Fl02SnZ2MDu97dHdKAk9sMwMZo3bxprSx359wBo1.jpg

拟北魏如来立像  材质:青田石  尺寸:19×7cm

He447qRitH1UtzTt7umtZKPu8CMAOUI8KwQzIrEK.JPG

李逸之

cfwR3MU41794ifeH40a3XbzUzMc9Gn4cBnnmgsAy.JPG

展览现场

李逸之,生于新疆克孜尔,现居北京。2005年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现为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西藏文化博物馆研究员,中国擦擦艺术博物馆名誉馆长,文化部青联中国书法篆刻委员,中国佛像印艺术研究中心学术顾问等。连续二十多年赴西藏腹地考察佛教遗址,采集和整理藏传佛教图像学资料,从事西藏艺术史研究。著有《西藏古格擦擦艺术》、《李逸之篆刻作品选》等。

YbrzqaT48dyT7ZH5lg2eQGv0ai7UEsefWIep5Dse.jpg

滚印(cylinder  seals)系列之一

fmwuMxBGBEhEuFbIdIfZhpBZNdLMSmHcmSMAldxT.jpg

滚印(cylinder  seals)系列之四

5tGBaX57hxwlBHykVwCd2y3jROQxCnZDaioXqe4m.jpg

滚印(cylinder  seals)系列之十六

此次展览中展示了李逸之的滚印系列作品,“滚印的是国外的一种印章形式,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此次我把滚印与佛像印结合在一起进行创作,也是对国外印章的研究和探索。制作方法上,因滚印是要刻制内凹型浮雕,我们传统的篆刻工具和基本的用刀方法就用不上了,我使用了一些版画刀具来制作,这在以往的篆刻里是没有的。此外,印章文化是世界范围的古老文化,当下我们的视角可以延伸得更远,除了中华文明外,古代两河流域也留存着丰富的印章,并且还没有和西方印章有直接的对话,我想做这方面的尝试。”

gXHEfzFKsKT6Wv2FVfRVXNow32OkRCfCIQh0g5EK.JPG

丁宝子

E2g98GeovGgWdJ5PhxLzCwVAAhi8DtBFlIU1ooJM.JPG

kx1dv5Kj3dl46wFvgFwHi9vJb2QIFJIJNFlO2z6a.JPG

展览现场

丁宝子,字璞斋,一名保之、字无疆。号唤堂、烦了、小丁、犁庵、半僧。生于江苏海州,祖居湖北武汉。少时受邑人于钦生启蒙,后为鲁慕迅、曾翔收为入室弟子。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佛像印艺术研究中心主任等。

此次展览的作品都是丁宝子2019年的新作,印面仍然取法摩崖造像,并对其进行了更直接更纯粹的呈现。手法上,他早期的作品更多受到北魏南北朝石刻的影响,此次展出的佛像印却更多吸收了西方版画的手法。“我的印就是我生命的轨迹,不一定要把它冠以印的名号,这些作品都是为了表达我内心的冲动,我希望通过此次展览向大家展示我15年以来对造像印的探索过程,以及我对人生、时间的理解和感悟,毕竟,佛像印,也是生命的轨迹和印迹。”

9FmCnCMA0UoDSZjhgGx41NVLgagMrZE8gDgLsBSM.jpg

崖相系列  材质:陶  尺寸:5.5X6.5cm

Ho4HMOCzVPlyi6g0EbhP5J2GqsfGD5UOPkWVAWdf.jpg

崖相系列  材质:陶  尺寸:7X7cm

qKVW3lYpmfnQTkLsautTLjNVVFCGtbYK1cLektZ8.jpg

崖相系列  材质:陶  尺寸:7X7cm

作为佛像印创作者强强组合的“当代佛像印学术探索展”,自2016年6月首展以来,在全国各地已成功举办了九场,作品集印行达数万册,对普及与提升当代佛像印创作起到了极大积极作用。

本次展览中,五位艺术家携手给广大篆刻爱好者呈现出他们最新的艺术探索成果,也希望能够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当代佛像印创作的潮流趋势。相信在各位艺术家的努力推动下,佛像印这一古老的主题将会迎来更为绚烂的艺术新篇章。

此次展览自7月31日起将持续至8月11日。

后 记

2014年之于我而言终究是个难忘的年头,因我那年历经了生与死的洗礼,令我对生命的本源与其价值做出了较之从前更加深刻的思考!

在闭门谢客静养两年之后的2016年,我在北京与李逸之兄在2013年筹划的推广佛像印艺术的构思,终得付诸实施。记得那天在木木堂向恩师曾翔先生汇报想法的时候说:老师,我要出山,我要推动佛像印艺术的发展,让篆刻从佛像印开始步入当代,您要支持我!老师轻声的回了我一段话:哦,是嘛,想好那就做吧,需要人我出人、需要字我出字、需要印我出印、需要钱我出钱。

随即6月“光大印相—当代佛像印六人探索展”在北京便应运而生,展览没有开幕式直奔主题展开研讨,出席研讨会的先生有王镛及夫人李晓芳、曾翔、邹涛、朱培尔、蔡大礼、张铁林、解小青、魏广君、祈进玉、李逸之等数十位各界贤达,进行了长达三个多小时的讨论。与会人员从各自的专业角度,阐述了对佛像印艺术的创作、研究、发展的不同观点。最终研讨会的成果与本次展览,被社会中肯的称为是在当代艺术发展史的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自发式的文化事件,必将成为佛像印艺术乃至当代篆刻发展转型的重要节点。

在首展告捷的情况下,11月“心心相印—当代佛像印六人探索展”由当代国际性导演贾樟柯先生支持,于其故乡山西汾阳顺利开展,参展艺术家又拿出了较之光大首展,更加具有学术探索性的新作,得到了山西艺术界同仁的极大肯定。此两展的成功,无疑使我拥有了对佛像印艺术在全国范围内,掀起更大浪潮的资本和信心,由此决心策划举办“心心相印—中国首届佛像印大展”。

经过精心策划,由山东滨化集团出资助力,2018年2月首届大展面向全国展开征稿,9月于山东滨州开展。三千余人踊跃投稿,入展者一百八位。展览不设立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获奖提名等名目。投展者各个年龄段皆有,从大学未毕业的青年人到花甲之年的长者。不论年龄、不论出生、不论资历,不开后门,更不看头衔,拿作品说话,名家与无名者平起平坐公平投稿参与评选!此展使我对全国佛像印创作水准与导向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从整体作品水准来看,两次六人探索展作品的探索精神,确给广大篆刻家带来了极大的启发。取法不再局限单一化,大大拓宽了创作思路,成为佛像印创作百花齐放局面的滥觞。

此次面向全国征稿的展览,无疑加速了佛像印艺术当代化的进程。接下来的两年里,在江苏、山东、山西、河南、广东等省份,分别策划成功举办了九场专题展与研讨会,印行作品集数万册。

并通过展览涌现出了一批在佛像印创作上有突出成绩的艺术家,他们是:钟振强、魏小勇、周怀陟、陈勇静、曹爱国、谢卿、朱广贺、刘建国、马艳武、周弋寒、毛修陆、于风雷、王九龄、秦良静、陈立新、周南海、刘红卫、秦宏刚等等等等。

从光大首展到本次五人探索成果展,历经四载,不敢任何懈怠,其中甘苦唯有自知。欣慰的是,经过不懈的努力,终将这一古老的艺术在当代大放异彩。创作方面,有部分艺术家,已成功由古典意识形态走到了当代。史论方面,更是弥补了篆刻史百分之八十的空白,并纠正了诸多旧有定论的错误。在创作、史论有了长足发展的当下,理论研究的开展成为未来工作的重中之重。

这四年间,要感谢的人实在太多,就不一一提名,在此一并拜谢。感恩我与你们一同参与并见证,推动佛像印艺术的发展与篆刻艺术迈向当代的征途。我坚信,历史是公正的,是非功过后人自有定论,合十再拜。

丁宝子

2019年7月5日口述于聊避风雨之斋

“心心相印”——曾翔、蔡大礼、邹涛、李逸之、丁宝子五人造像印艺术成果展

展览日期:2019年7月31日- 8月11日

主办单位: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艺术研究院

协办单位:《中国篆刻》杂志社   《中国民族美术》杂志社

展览地址:中国美术馆一层七号厅

展览日期:2019年7月31日- 8月11日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中国美术馆,佛像印,展览,篆刻,,篆刻,艺术,当代,造像中国美术馆 佛像印 展览 篆刻 篆刻 艺术 当代 造像
下一篇:关山月美术馆携手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联合推出_“轻舟已过万重山:关山月与近_关山月美术馆-展览-黄宾虹-山水图-题材||上一篇:这是一份国博“奇妙夜”全方面攻略_中国国家博物馆-博物馆奇妙夜-展厅-文物-观众-预约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