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钱松喦诞辰120周年纪念展亮相中国美术馆_一个山水画推陈出新的样板_展览-山水画-钱松喦-中国书画-革命山水-展览-美术馆-馆藏-艺术

编辑:杨晓萌 来源:雅昌网
 
“中国美术馆捐赠与收藏系列展:笔墨松喦——钱松喦诞辰120周年纪念展”开幕现场今年是著名山水画家钱松

sXf4Lij6ykfl8HCsPF89uds6u7joKmWzmwjlLuNB.JPG

“中国美术馆捐赠与收藏系列展:笔墨松喦——钱松喦诞辰120周年纪念展”开幕现场

今年是著名山水画家钱松喦诞辰120周年,2019年7月31日,由中国美术馆和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主办的“中国美术馆捐赠与收藏系列展:笔墨松喦——钱松喦诞辰120周年纪念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本次展览以“祖国山河抖擞描”“迢迢我自江南来”“拾翠披云寻我师”三个主题,展出中国美术馆馆藏钱松嵒作品20件及家属提供钱松嵒作品100件以及诗稿、创作草图等珍贵文献资料75件。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在展览前言中介绍,钱松嵒的艺术生涯中经历了数次社会剧变,在时代节点上,他以卓越的才情和非凡的勇气进行中年变法,从由传统所编织的层层罗网中冲决而出,成为大器晚成的一代中国山水画大师。此次在中国美术馆再次举办钱松喦纪念展,既是对先生的缅怀,更从学术上回望新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的这一高峰。

UpcYSDlgfgpy703YQpaBzQu0a9mnIP5RTNa12GPi.JPG

中国美术馆党委书记燕东升开幕致辞

bIamDWHHLtNBZNLOgfeyMF5WYlia6Dh2gcGeVoFu.JPG

宜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储红飙开幕致辞

osfU0QwgQIr1nkUH9RJOi319V5K1dzCvHkWwRjQc.JPG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方标军开幕致辞

tENOQgXJ6T4xXoJDFpP9EGwTBao2woNI5bBXg1bP.JPG

钱松喦家属钱春涛开幕致谢

lCycxE4OjvzGtAiTQ2rPTZYmibLXhLO7evVW2l0N.JPG

中国美术馆党委书记燕东升向钱松喦家属钱春涛颁发捐赠证书

VmygkCNpcthwCAxDvDcnKzNeRHlsuJdRKiCHRNSX.JPG

展览开幕式由陈履生主持

55年前,也就是1964年3月,钱松喦第一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为期40天的个人展览,反响强烈,华君武称“钱松喦推陈出新的山水画,给予了我们美术界一个样板。”“他在解决新中国面临的中国画发展的诸多问题上,以其独特的智慧和杰出的创造,为20世纪新山水画的发展开创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在钱松喦诞辰12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用120件作品纪念这位20世纪伟大的艺术家。”展览策展人陈履生说到。

“本次展览实际上是承续了55年前钱松喦先生的画展,这也是对先生的告慰。55年来人民没有忘记他的创造,艺术界没有忘记他的贡献。今天我们用这样的展览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画家,他的作品也让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其中有一些画是20世纪新山水画杰出的代表,陌生则是因为他离我们相距甚远,与当代的中国画坛有一定的距离。所以,此次展览的意义,既是纪念又是反思我们当下中国画的发展问题。”

钱松喦(1899-1985),江苏宜兴人。1918年考入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1923年毕业,先后在苏州、无锡等地的中小学及无锡师范学校、无锡美术专科学校任教。1929年,《寿者相》《山水》参加在上海举行的第一次全国美术展览。1950年,当选无锡市第一届文联主席。1957年,由无锡师范学校调往江苏省国画院(筹备处)。1960年,任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副主席。此后历任江苏省国画院院长、名誉院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顾问,第四、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eaxZC23pBHwEIdrHdVxEZwYf97fjT1U8Q44xQZ6V.JPG

hFaZGd5bXjSOFAkZnLT34Fdaf8J1E7wVaT8WRHNO.JPG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分三部分,“祖国山河抖擞描”部分是钱松喦自50年代以来的一些重要主题创作,反映了钱松喦所生活的江南地区的生产、生活,以及他在建设主题、毛泽东诗意和革命胜利三个题材方面的杰出贡献;“迢迢我自江南来”部分表现钱松喦作为江南文人一种独特的家乡情怀;“拾翠披云寻我师”聚焦的是钱松喦离开江南走向祖国大川之后,在山水画上的变革与探索。这一代艺术家的初心就是反映现实生活,服务人民,因此,这三个主题为本次展览量身订做,全面展现了钱松喦的艺术成就。陈履生介绍到。

“此次展览的每一部分主题都节选自钱松喦的自提诗,钱先生在以诗文入画方面,与其他画家有着显著的不同;此外,钱先生在黄山的写生,以及他对江南园林的描绘,我们在此次展览中都做了完整的展示。”钱松喦的家属钱春涛说到。

对于此次展览的意义,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方标军说到:“此次展览是对钱松喦先生爱国精神、创新精神、艺术风格和艺术成就的赞扬与肯定,他是美术高原上的高峰,是引领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强化责任担当,用心动情书写人民,记录时代的楷模。江苏一直重视对本地文艺大家的宣传与纪念,借此挖掘展现江苏文化的深厚历史积淀、高端学术品质,开拓创新精神。”

h8sxi1yT6XgeqtXOtN0B21v8S35HPlUrwtksnsDr.JPG

Qu9TjDZAhOUqTNfHVlAGXRPiGnibfQICR45qHF1a.JPG

AbchKhp0OANQgvoXd645NBOybSIOQRy3NCFlUdRK.JPG

展览现场

钱松喦是一个早熟晚成的画家,五十岁以后的他才正真进入了艺术的高峰期。早年他受唐寅、石溪、石涛影响颇深,作品既有文人画家的清雅温润,也不乏职业画家的扎实造型,画风凝定浑穆却尚未摆脱古人样貌,直到新中国建立,钱松嵒重新认识到生活与人文之于山水画创作的重要意义,开始思考如何将时代精神灌注于笔墨意境之中,以传统毫端追踪时代大势,表现时代变迁,将曾经空洞贫乏且远离生活的山水拉回现实,实现了艺术的经世致用。

其中上世纪50年代,“江苏省国画工作团”的二万三千里壮游写生对钱松喦影响巨大。“这是我毕生难忘光荣愉快的一页生活史。”在路上,他不断地将个人的主观感受和歌颂新时代的主题注入到画幅之中。钱松嵒由此开阔胸襟、拓展气局,顿悟了许多现实与艺术之间的问题,笔墨也有了全新的改观,创作出垂馨千祀的《红岩》《常熟田》等代表作,艺术的发展自此走入峰巅。

“我通过这次壮游,觉得不独反映祖国河山需要山水画。回忆革命史,歌颂新面貌,也有适用之处,……山水画大有文章可作。”钱松喦认为中国画要有中国气派,并以重传统、重写生、重民族意识的眼光构筑了自己的绘画图式,尤其是他利用自己的水彩画基础突破了传统中国画的构图和色彩规则束缚,成为新中国山水画“推陈出新的样板”(华君武语)。

RvL4giPSwdPD0hLAI8tlr5qTPJgHyI8YU8wmLLot.JPG

ffKlIA3DkLubijLy1RbPbT3jTOdIUBkxvoYj4zWp.JPG

mUveoyJQMeHGkKdUyuPlpylAOi7bHJqamJwnhwqi.JPG

5aLLfAkrYhYwSZBWsCljiffoyjcqAN8jrtyb87yg.JPG

展览现场

这对20世纪中期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其作品中鲜明的时代印记所透露出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在今天依然值得进一步研究。

其中钱松嵒以某单一植物作为主景而将山川平原为配景,创造了一批迥异于传统的山水画构图。如以独松为题材的“一树成图”,将传统经典图像符号进行大刀阔斧的个性化改造,推出了造型雄奇瑰伟的“钱家松”图式。

《常熟田》系列,钱松嵒跳出了传统“三远法”窠臼,以一种鸟瞰的视角将原本应该水平展开的稻田“竖”了起来,同时采用“满构图”的方式将占据整个画面绝大部分的稻田进行了由实到虚的处理,单纯而丰富。

其代表作《红岩》,用朱砂把种满芭蕉的土坡画成红色山岩,建筑前高入云天的古柏以浓墨点厾而成,衬以一丛丛用双钩法画出的芭蕉。黑、白、红色彩对比带来的强烈视觉冲击力,烘托出气势磅礴的革命激情——这是中国山水画领域令人称绝的色彩创新。

钱松嵒还将很多古人从来没有表现过的题材入画,除了当时流行的矿山、工地、井架、水电站、船港等重要建设场景之外,他也表现如海边浴场、窑洞等很少出现在江南画家笔下的内容。特别是先生六十岁后壮游祖国名山大川,佳作频出,《锦绣山河春常在》《延安颂》《芙蓉湖上》《山岳颂》《梅园新村》《井冈大瀑布》《枣园曙光》《北戴河》《太湖伟观》等传世名作让他声动天下。

YqkTpWJpXjMvrB6NHIToAYMNk1blZYDK1gv6TVPy.JPG

Ofg2GoCRwl0882fzzbiPo1Xy5d0P9tavE9EBDcyG.JPG

3PzE6VtuvDWKTinv7SKPMpUn7n2HDgyUuIAllR4S.JPG

展览现场

本展览不仅是展示钱松喦有感于时代、有感于生活而记录下的真与美,更在于鼓励和引导当下的画家“不忘初心”继承和发扬“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优良传统,努力创作出更多无愧于伟大新时代的艺术精品,也希望观众能通过这些作品,认识到“笔墨当随时代”的艺术统一性,坚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力量,振奋民族精神!

殊为难得的是,钱松喦子女将钱松喦创作的3件不同时期的重要作品捐赠给中国美术馆,为中国美术馆馆藏增添力作。

展览自7月31日起将持续至8月11日(周一闭馆)。

附:

篇章介绍:

JkEP7sa3rtTq0ytVyy0q9CXe6l6WSmnklN58nkc6.JPG

篇一:祖国山河抖擞描

撩我双眸万象娇,策筇橐笔不辞遥。老夫耄矣掀髯笑,祖国山河抖擞描。

——钱松喦1984年题“近作展”

在20世纪的中国绘画史上,钱松喦(1899—1985)是一个特别值得研究的个案。他的特殊性在于其在时代影响下的由旧变新,由新而引领了时代的潮流,成为这个时代中社会主流所期望的那种顺应潮流而又能在艺术上有所成就的一代名家。20世纪50年代是钱松喦创作丰硕和崭露头角的时期。

xOkcCx5dIf2HlNAGmSlVrfC9VfXYRsaPASGr2T6h.jpg

钱松喦《红岩》104cmx81.5cm 中国画 1962年 中国美术馆藏

ixomzDJ4rVCeLxsCLGhffC9XpHZ5zSyWB4sOo4lT.jpg

古塞驼铃 钱松嵒  1962年 98×76.7cm 中国美术馆藏

DhHpuk1JlW1KoDmcFf799zmdkdSBZWoOVUPGLG9O.jpg

钱松喦 《治螟图》103.5×53cm 1950年

timdOwGTJjVWtEl0aUW08V3cxR6RYqGR5PymjTmL.jpg

钱松喦 《快乐的暑假》113.5×49cm 1953年

aW2xlLnh9CHV1fxdxNFXkTGuoz4plBCCwWQWTijy.jpg

瘦西湖 钱松嵒 1956年 54.6×90cm 中国美术馆藏

evK7BAijQMEbVyLIyXS00dGNH0O4vBcOwB7aJoH9.jpg

芙蓉湖上 钱松嵒 1958年 107.9×64.6cm 中国美术馆藏

1953年,《快乐的暑假》入选第一届“全国国画展览会”。1956年,《瘦西湖》《溪山如画厂如林》《劫海回春》入选第二届“全国国画展览会”,成为一个重要的标志。1958年,钱松喦深入无锡芙蓉湖两岸体验生活,创作的《芙蓉湖上》参加了在莫斯科举办的第一届“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览会”,这一作品也标志了他于山水画创作领域内在这一时期的高度。此后,钱松嵒的艺术完全走进了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的道路上,他每年都要跋山涉水,访名山览大川,拜谒革命圣地,以充沛的精力和旺盛的创作激情,一心一意地用山水画这种传统形式,来表现新中国的巨变和对这种变化的颂美之情。

9tiWsJJ2ZjULLMd4hfUXH9dBdrVSbpWeLvNHHjFr.JPG

篇二:迢迢我自江南来

万壑千流扃一坝,浑流不复源浑浊。迢迢我自江南来,喜见江南飞北岳。

——钱松喦1965年题《访浑源县参观恒山水库》

钱松嵒在经历晚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剧变中,面对像辛亥革命、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等诸多政治巨变和人生洗礼,他所承担的除了人生的现实境遇之外,还有他的艺术创造和发展,艺术成就和影响。

钱松喦21岁(1920年)时就作了以对景写生为基础的描绘无锡鼋头渚、锡山、惠山诸名胜的山水12幅,表现出了他对家乡山水的感觉。

钱松喦在新学与旧体之间的兼学所形成的专业基础,对于20世纪中国水墨画的传承与教学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案例。

0lZQNGCDK3J3Y165eEJIH79dveCc4v7qqX2Dvbuz.jpg

无数银山积海盐 钱松嵒 1959年 73.5×45.5cm 中国美术馆藏

在不断深入表现他所熟悉的太湖流域的山山水水的同时,寄希望用新山水的新内容来焕发艺术的时代光彩。他像同时代的传统国画家那样,走出画室,摆脱画稿去写生,进而在现实生活中发现了江南题材的新的社会意义,从而使江南文人画的传统有了根本性的改观。

钱松喦表现太湖地区的山水和自然,兼及农家和渔民的生活,既反映了农耕文明的江南传统和地域特色,又有了不同于以往的现实生活的气息。《善卷之春》《渔村饭香》《唱彻渔歌好西氿》《杏花春雨江南》,都是在江南风情中表现出了这一时期的时代特色。

Q8kMxHYGIud3MfYRsGCa1p0JbgOzoV9R1aZwRTmr.jpg

黄山天都峰 钱松嵒 20世纪60年代.27×36.5cm

4R4U6scqmJPn3wwNuRelTw2jf7B0yJFiC2vDbYE0.jpg

善卷洞 钱松喦 20世纪60年代 81×54cm

而到了1958年的《江南春》《春耕》就有了明显的不同,时代的主题表现中再也不是新旧结合中的点缀,或者是过去文人所擅长的那种点睛之笔,而是一种全新的格局和气象。

8oBfoSfCSo8Tm9tEREnuccqRepwb0EsBo4K06cy9.JPG

钱松喦《常熟田》53.3×35.7cm 纸本水墨设色 1963年 中国美术馆藏

60年代,出现了不断为时人高度赞誉的《常熟田》,而《常熟田》作为一个时代的标志,则表现了钱松喦在新山水创作方面的高度。表现出了时代变了,内容变了,笔墨就不得不变的时代特点。

bCmL4tCg3A8kt0IDvkdqTVmlw82Bgcao30nYUSe2.JPG

篇三: 拾翠披云寻我师

橐笔金陵寄一枝,南宗北苑逝多时。老夫也乞江山助,拾翠披云寻我师。

——钱松喦1979年题《六朝山色》

钱松喦在应对时代要求中所表现出的特别作为,是时代的造就,也是其自身努力的结果。钱松喦从13岁就开始对景写生,不断从现实自然中获取思考和灵感的源泉,在艺术的探索过程中,表现出了多种路向的发展特征,成为他毕生创作的特点。

OjCGIys4ZnBzXEg9aCpNDLLQhhk3j3CUVGBLVSPD.jpg

黄海渔场 钱松喦   20世纪50年代  49×69cm中国美术馆藏

XOTEVLMSpzEb6zKw7XVrCPL7oMJ8B1DEYrcD5sxG.jpg

江南鱼米丰 钱松嵒 20世纪70年代 51×83cm

sZWR5ByaCReXFuzCIhzPVF5QtMmchgGUNrDC7TFM.jpg

鱼簖 钱松嵒1960年 68.5×44cm 中国美术馆藏

f00f3nS2ra7vUGgLJYMytP7HqocTdtZ61oqLGtzd.jpg

喜看稻菽千重浪 钱松嵒 1964年 64×45.7cm 中国美术馆藏

1956年,钱松喦创作的《锡山》《鼋头渚》大获成功,此后,他不断漫游各地,体验生活,收集素材,佳作不断涌现。1960年的二万三千里壮游,让他更是创作出了《红岩》《常熟田》这样的代表作,艺术的发展自此走入峰巅。

期间,题材由江南转向了塞北,由太湖而扩大到了大江南北的祖国山河,笔墨也发生了变化,并逐渐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多元笔墨格局。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中国美术馆,展览,山水画,钱松喦,中国书画,革命山水,,展览,美术馆,馆藏,艺术中国美术馆 展览 山水画 钱松喦 中国书画 革命山水 展览 美术馆 馆藏 艺术
下一篇:这是一份国博“奇妙夜”全方面攻略_中国国家博物馆-博物馆奇妙夜-展厅-文物-观众-预约||上一篇:华庆个展“人间童话”_探寻人类文明之初的共性_芳草地画廊-华庆-人间童话-酒店-艺术-展览-艺术家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