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晚,竹·间——“竹径”再访姑苏展于苏州凯悦酒店开幕。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由张颂仁担任策展人,展示艺术家王冬龄于200根安吉毛竹上以传统竹匠“捏油”方式书写的历代名家竹诗,以及30张透明文本乱书。本次展览是艺术家王冬龄个展“竹径”的三度呈现,“竹径”于2017年8月在OCAT深圳馆首展,由巫鸿策展;2018年5月,“竹径”首次来到苏州,在吴洪亮策展的苏州金鸡湖美术馆群展“自•沧浪亭”中展出。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共分为两个区域,作品分别展示在苏州凯悦酒店一楼中庭和三楼五象文化空间。在凯悦酒店极具现代设计感的一楼中庭其层高达29层,展示王冬龄的作品“竹书”系列,毛竹用传统竹脚手架方式绑扎起来,联结为竹亭和竹游廊,成为可居可游的开放空间,以传统与现代对比统一的姿态,向苏州园林文化传统致敬。在这里,中国书法艺术与苏州园林传统在竹构间相遇。
王冬龄告诉艺术网,本次展览展出的200根安吉毛竹与2017年8月在OCAT深圳馆展出的是同一批作品。“随着时间的流逝,原本青绿色的毛竹逐渐变为黄棕色,显得斑驳有历史感。而当初书写的字也已沁入柱中,形成类似书法中碑的效果,与两年前相比又有新的效果。”王冬龄说。
展览现场
三楼五象文化空间,以纪录片及艺术装置方式展现“竹·间”的书写及搭建过程,展厅中王冬龄在亚克力上创作的乱书也格外引人注目,这些作品的创作主题皆为历代名家所赋与“竹”有关的诗词或画拔,如:金农的《竹》、倪瓒的《画竹寄友人》、徐文长的《画竹》等。
另外,在此空间,主办方还设置一场“竹·间”艺术雅集晚宴,在艺术展览环境氛围中,重新呈现苏帮菜和“非遗”苏式船点。
活动现场
王冬龄现场创作《送人游吴》一诗
此次“竹径”再访姑苏,不再作为高高在上、令人膜拜的美术馆艺术,而是把艺术带入生活,让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展览选择迎八方客的苏州凯悦酒店,打造“艺术打卡点”和“艺术雅集晚宴”,与苏州的园林文化、工匠传统、餐饮传承全方位融合,无论是在艺术中漫步、自拍、喝茶、进餐……都可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正如策展人张颂仁所说:“当代艺术家让传统在新生活中生效,园林和马路上的招牌都可以是艺术品收藏的地方,艺术就是要走进生活,在不同的空间同样都能生效。”
展览现场
【艺术家简介】
王冬龄(冬令、悟斋、眠鸥楼、大散草堂)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主任。
1981年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首届书法研究生班毕业,文学硕士,留校任教。1989年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讲授中国书法四年,为该校及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客座教授。1994年回中国美术学院执教。
在海内外举办个展三十余次。应邀在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瑞典马尔默美术馆、比利时皇家美术馆、葡萄牙东方美术馆、土耳其现代美术馆、中国香港艺术馆,以及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公开演示巨幅大字草书创作。
主持策划“’94现代书法探索展”、“’95首届国际现代书法双年展”、“书·非书:开放的书法时空——2005杭州国际现代书法展”、“书非书——2010国际现代书法艺术展”、“书非书——2015杭州国际现代书法展暨书非书文献展”。
作品为伦敦大英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和美国哈佛、耶鲁、斯坦福、伯克利等大学收藏。
关键字: 内容标签:书法,王冬龄,竹,,艺术,苏州,毛竹,传统书法 王冬龄 竹 艺术 苏州 毛竹 传统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