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致辞
()2019年6月28日,“中国美术馆国际交流系列:不朽的传承——法兰西艺术院雕塑院士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展出法兰西艺术院5位雕塑院士——克罗德·阿巴吉、让·卡尔多、让·安哥拉、安东尼·彭赛、布里吉特·泰尔齐耶夫的37件雕塑作品。展览结束之后,艺术家将全部参展作品捐赠给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
开幕式法国嘉宾致辞
开幕式法国嘉宾致辞
开幕式法国嘉宾致辞
开幕式现场
此次展出的作品主题多样、形式丰富,具有超越时代的探索性,展示了5位雕塑大师对于生命与情感,内容与形式,写实与抽象,人与自然,西方与东方等诸多文化问题的多元审美观照,凸显了他们独具特色的塑造语言和艺术风格。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克罗德·阿巴吉院士,毕业于巴黎国立高等装饰艺术学院,曾获法国“布德尔雕塑奖”,2014年当选法兰西艺术院轮值主席。其作品融汇古典与现代理念,以其原创性的符号化衣纹表现了他对“人”的深刻认识与思考,理性、诗性构成他作品的特征。让·卡尔多院士先后在圣艾田、里昂和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学习,后长期在里昂和巴黎高等美术学院任教,并于1992年至1997年期间担任法兰西学院艺术院主席。卡尔多作为享誉盛名的雕塑家,以其简约而富有生命张力的艺术语言为20世纪的众多伟大人物创作了一系列经典的雕像,在“人”的主题上建立了自己强韧的不朽风格。让·安哥拉院士生于艺术世家,曾求学于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建筑系,2019年当选法兰西艺术院轮值副主席。2012年,法兰西艺术院授予他“西蒙娜和奇诺·德尔杜卡基金会奖”,以表彰其雕塑成就。他作品的形体包涵自然的伟力,在人和山峦大地的对话中创造了独特的雕塑语言形式。安东尼·彭赛院士1942年至1945年在洛桑美术学院学习。他是法国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于1948年回到巴黎,最终在此定居。1960年,曾担任“布德尔雕塑奖”评委会成员。他以其对客观世界物象特有的敏感与敏锐,塑造了与心灵对应的抽象造型,在回旋、灵动的韵律中展示了生命永恒的价值。他的作品被美国和欧洲的重要博物馆收藏。布里吉特·泰尔齐耶夫院士幼年时便沉浸在艺术世界中,她的母亲是钢琴家、画家,父亲是雕塑家(布德尔的学生),曾在雕塑家罗伯特·古居里工作室学习。她钟爱现代舞、非洲舞,舞者的动作体态成为她雕塑艺术中的重要母题。1997年,泰尔齐耶夫获得“布德尔雕塑奖”。她的作品予人以恒久的魅力,令人不断思考,仿佛在一个陌生而熟悉的世界中矗立着灵魂之躯。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认为,20世纪中国美术的重要特征是中西合璧,在这一进程中最为重要的是中法之间的美术交流。中国艺术家从法国学成归国后,将写实主义的画风、雕塑之风传入中国,为中国主题性绘画创作以及雕塑立碑、立像做出巨大贡献。这些共同建构了中国现代美术的基本内核。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成立于1816年的法兰西艺术院是法国最高艺术研究殿堂,其深厚的艺术积淀滋养了安格尔、德拉克罗瓦等蜚声世界的大师。据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介绍,“法兰西院士”在法语中译为“不朽的人”,此次展览定名为“不朽的传承”,意在继续传承法兰西优秀艺术文化的精髓和力量。“一条日夜奔流不息的塞纳河,在其浪漫、抒情的波浪深处,蓄聚着巨大的潜能,它缓缓向前,从容自若。一座法式经典的传统建筑耸立于其岸边,它是法兰西艺术院的圣殿。这里大师辈出,为世界所崇仰。一条河,一座殿堂,一静一动,在时间的流逝中谱写了法兰西文化艺术的辉煌。中国美术馆是中国美术的最高殿堂,在这里展出法兰西艺术院院士的作品,可谓适得其所。”吴为山说。
悲伤 克洛德·阿巴吉 112×34×30 cm 铜
大风 克洛德·阿巴吉 124×46×22 cm 铜
贝伦尼斯 克洛德·阿巴吉 79×23×17 cm 铜
墙人 克洛德·阿巴吉 71×36×32 cm 铜
面部空缺 克洛德·阿巴吉 41×23×31 cm 铜
中国美术馆自2015年起推出“中国美术馆国际交流系列展”,不断加强与西方各国在艺术上的对话,创造更多机会让中国观众领略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艺作品,实现心灵的沟通。
躯干像1 克洛德·阿巴吉 66×23×21cm 铜
女人躯干像 让·卡尔多 107×56×35 cm 铜
近年来,中法美术交流是比较频繁与丰富的。譬如,2016年4月,由中国美术馆、法兰西学院共同主办的“不朽的传承——法兰西艺术院院士作品邀请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2016年12月,由中国美术馆、法兰西学院共同主办的“中国写意——来自中国美术馆的展览”在法兰西艺术院举办。2019年3月,由中国美术馆、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主办的“感知中国·意在巴黎——庆祝中法建交55周年暨纪念留法勤工俭学100周年中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和“中法美术交流百年学术研讨会”在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开幕。展出中国美术馆收藏的徐悲鸿、刘开渠等中国留法艺术家以及与法国有密切关联的艺术家的重要绘画和雕塑作品。展览和研讨会受到法国社会以及法兰西学院的积极关注与大力支持,十余位法兰西学院院士出席展览开幕式和学术研讨会,共同见证了中国美术馆与法兰西艺术院的深厚友谊以及中法文化的相融、相通,成为中法艺术交流百年历史上一道亮丽风景。
起飞 让·卡尔多 85×24×29 cm 铜
法兰西 让·卡尔多 75×22×22 cm 铜
非洲维纳斯 让·卡尔多 55×19×18 cm 铜
男人躯干像 让·卡尔多 69×28×15 cm 铜
泉 让·卡尔多 90×50×59 cm 铜
艳阳 让·卡尔多 62×25×18 cm 铜
埃斯特卡尔公牛 让·卡尔多 52×32×17 cm 铜
本次展览是继“不朽的传承——法兰西艺术院院士作品邀请展”之后法兰西艺术院院士经典作品在中国的再次集中亮相。通过展览,为中国观众了解当代法国艺术经典提供重要窗口,为中国学者进一步深入研究法兰西艺术带来启发,不但体现了中国对其他国家的尊重与包容,而且为我们学习与借鉴西方艺术带来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
倾听 安东尼·彭赛 131×51×50 cm 铜
吸入 安东尼·彭赛 97×25×25cm 石底座 13×25×25 cm 铜
永远 安东尼·彭赛 42×62×51 cm 金属底座 9,5×21×19cm 铜
玫瑰生命 安东尼·彭赛 89 × 30 × 24 cm 底座 60×30× 25cm 铜
吴为山馆长对五位院士将参展的所有作品捐赠给中国美术馆的义举表示感谢。他表示,这份深情,这份友谊,这份真切,将载入中法艺术交流史。这些作品也将永载史册……相信通过展览,不仅可以使公众感受到中法文化对话的共鸣,也将给观众带来一场经典的法兰西雕塑艺术的巡礼。
据悉,此次展览由中国美术馆主办,法兰西艺术院特别支持, 作品呈现在中国美术馆13-17号展厅,将展至7月9日。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中国美术馆,法兰西艺术院雕塑院士,雕塑,,美术馆,卡尔,院士,雕塑中国美术馆 法兰西艺术院雕塑院士 雕塑 美术馆 卡尔 院士 雕塑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