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海上——六人油画作品展”入口
2019年6月28日下午四时,由势象空间主办,鸿美术馆、吉里国际艺术区协办的“依然海上——六人油画作品展”在北京势象空间隆重开幕。此次展览由北京画院副院长吴洪亮担任策展人,展出了陈钧德、张祖英、周长江、俞晓夫、郭润文、曲丰国等六位艺术家近五十件具有代表性的画作。一方面,希望通过展览回溯海派文化和上戏的多元化教学对上海地区乃至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力和推动性;另一方面,体现中国当代艺术在发展进程中传统绘画元素与西方古典主义、现代艺术流派表现风格的融合。
左起:势象空间创始人李大钧、曲丰国、郭润文、张祖英、策展人吴洪亮
左起:李大钧、俞晓夫、张祖英、徐里、曲丰国、郭润文、袁正阳
左起:参展艺术家郭润文、闻立鹏先生、参展艺术家张祖英、靳尚谊先生、艺术家杨飞云
左起:王克举、杨飞云、闫平
“为什么将此次展览主题确定为‘依然海上’呢?因为六位参展艺术家有一个共同的缘起就是都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势象空间创始人李大钧解释到,“他们虽然年龄不同,艺术风格不同,却都见证并推动了中国当代油画的发展,其艺术创作也深受海派文化与上戏教学风格的影响,此次展览将他们的作品聚在一起展览,呈现出‘合而不同’的面貌,体现了上海戏剧学院艺术家丰富多彩的创作体系。”
策展人吴洪亮和参展艺术家俞晓夫
参展艺术家曲丰国给詹建俊先生介绍作品
艺术家詹建俊先生
闻立鹏先生和李贵君
靳尚谊先生和参展艺术家张祖英
艺术家常磊和参展艺术家郭润文
在策展人吴洪亮看来,“‘依然海上’看似平淡,却是经过了张祖英先生、李大钧先生与我共同推演而成,现在看来还是词可达意的。”
所谓“依然” 既有思念与依恋的情态,更含着一份坚持与守望的意味。“海上”不仅隐喻上海,还必须携着那份特有的“腔调”而来,因此这将是个很有“范儿”,换言之,应该是一个很有品质感的展览。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陈钧德作品区域
从参展作品来看,陈钧德的风景油画优雅恬淡又充满奇幻色彩,《山深云满屋》《北欧芬兰》等代表作品中“气团”构型和以意生色的巧妙穿插体现了恬淡清新的画面意蕴,而色彩单纯性与饱和度的娴熟把握进一步增强了独特的浪漫感。
展览现场 张祖英作品区域
与陈钧德同时期求学于上戏的张祖英则善于以写实的绘画语言表达具有鲜明特点的人物形象,生动再现历史语境,在《维族铁匠阿米尔》、《躺着的海》中人性之美通过艺术家细致的刻画和写实性的造型语言得以彰显。
展览现场 郭润文作品区域
郭润文的人物油画则带有一种十分独特的魅力,《阿杏》、《白色》中细节的刻画和光影的个性化塑造反而体现出中国传统文人画所特有的含蓄厚重之美。
展览现场 俞晓夫作品区域
俞晓夫的油画艺术具有明显的历史渊源,艺术家总是在追溯着令他感兴趣的历史片段,《巴黎艺术大逃亡》和《怀念经典》等作品都在用一种洒脱的心情和典雅的方式表达历史情感。
展览现场 周长江作品区域
毕业于八十年代的周长江和曲丰国更受到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启迪,艺术创作颇具实验性。周长江在“互补”为主题的系列作品中从二元互补这样一种思维出发,去研究东方哲学思想在西方抽象形式中实现现代转换的可能性,并由此深入对绘画本体的构成、肌理、材料等元素自身的研究。
展览现场 曲丰国作品区域
曲丰国的艺术创作最早受到德国表现主义和日本物派的影响,逐渐明确自己的创作方向和风格。“四季”系列中平行的线条、错落的色点、斑驳的色块都体现了艺术家对四季的感受,创作过程中色彩的混合交融不仅是对于色带的重新定义,也是一种诗意化的自我观照。
“这六位艺术家的作品都具有各自鲜明的特色,无论是画面的绘画性、油画感,还是色彩、造型,都很有韵味,特点鲜明,非常值得学习。”著名艺术家詹建俊先生评价到。
在著名艺术家靳尚谊先生看来,“这六位艺术家正赶上中国改革开放,油画迅猛发展的好时机,且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此外,与中青年艺术家相比年龄稍微大了一些,但他们依然保持着活跃的思维,拥有着旺盛的创作精力,期待他们未来创作出更多精品力作。”
“这六位美术界的风云人物,他们的作品既有西方绘画的营养,又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些因素,他们的绘画发展过程更加本体化,这是值得借鉴的。”艺术家王克举评价到。
“依然海上”艺术沙龙
在展览开幕之前,参展艺术家张祖英、俞晓夫、郭润文、曲丰国和策展人吴洪亮、势象空间创始人李大钧在展厅二楼举办了“依然海上”艺术沙龙,就策展人吴洪亮在展览前言中提到的问题展开讨论:为什么上戏的舞美系能出这么多的艺术家?甚至美术界的领军人物及领导?为什么油画的多元性在此可以并行不悖?为什么出自上海的艺术家常常求新而不激进?尤其是油画的纯度或醇度会比较高?等,每位嘉宾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著名艺术家靳尚谊先生、詹建俊先生、闻立鹏先生,中国美协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里,中国油画院院长杨飞云,艺术家闫平、王克举、袁正阳、李贵君、常磊、王衍成、孙景年、马琳、郭援朝、李江峰、仝紫云、尤勇、徐人杰,艺术推广人和收藏家李卫、陈海涛、赵建平、丁泽华等出席了开幕活动。
此次展厅设计基于展览题目“依然海上”中的时空变幻之感,采用长折线分割空间的形式暗示时间和空间的变化与运动。同时将部分展墙在底部与镜面结合,营造漂浮和流动的空间体验。参展艺术家的作品陈列既各有分区又相互穿插,风格各异又都富有创新性,不同作品在同一空间中形成对比,产生交流。展览专门设有文献陈列区,帮助观众在深入了解艺术家资料与相关社会背景的基础上更加深切地感受作品,增强共鸣。
长廊按照策展人的思想和设计理念,这个走廊被看成是一艘在海上行走的船,所以整个空间被设计成静谧的深蓝,墙上是艺术家的思想理念。
展览将持续至2019年8月15日。
北欧芬兰,布面油画,120×120cm,2007年
山林云水图系列—夏梦清晓图,布面油画,116×146cm,2008年
山深云满屋,布面油画,100×160cm,2015年
维族铁匠阿米尔,布面油画,128×102cm,2006年
躺着的海,布面油画,130×97cm,2014年
墓地旁的贫民区,布面油画,130×150cm,2017年
互补迹象15.5,布面油画,200×280cm
互补构图79,布面油画,150×186cm,2010年
闲游芥子园(局部),布面油画,130×750cm,2014年
怀念经典,布面油画 双联画,200×200cm×2,2005年
左:巴黎艺术大逃亡之奥赛,布面油画,198×138cm,2008年
中:巴黎艺术大逃亡之卢浮宫,布面油画,198×138cm,2008年
右:巴黎艺术大逃亡之蓬皮杜,布面油画,198×138cm,2008年
排演莎士比亚系列之派对,布面丙烯,150×250cm,2018年
阿杏,布面油画,150×75cm,2011年
扮成士兵的凯特,布面油画,110×79cm,2015年
莎拉的钥匙,布面油画,180×80cm,2017年
四季 秋,布面油画,145×220cm,2014年
四季 春,布面油画,145×220cm,2015年
四季 仲夏,布面油画,145×220cm,2015年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上海戏剧学院,势象空间,油画,,展览,作品,参展,海上上海戏剧学院 势象空间 油画 展览 作品 参展 海上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