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开幕式王楠致辞
2019年5月2日下午,“颗粒艺术概念发布会”暨王楠教学师生作品展于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欣健体育馆开幕。这次展览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与北京大学附属中学联合主办,策展人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彭锋,展出北京大学附属中学颗粒艺术 教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颗粒艺术导师王楠及其学生作品。
本次艺术展受到了教育界、艺术界等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与支持,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有: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彭锋,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石景山学校校长兼书记崔岩,北京市教育学会美术分会秘书长刘大军,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董仲旬,北京市基础教育研究中心艺术教研室主任陶涛,北京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系主任周岩,海淀区教委民办教育会长王淑恩,798悦美术馆馆长王飞跃,中央电视台科教节目制作中心主任闫邵春、北京市教委课外活动办公室主任孙伟等。此外中央美院副院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徐冰、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丁方、中国美协少儿艺术委员会副主任龙念南三位嘉宾因公务在国外未能到场,也同步对本场发布会及展览表示祝贺。
出席嘉宾合影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彭锋首先致辞,充分肯定了北大附中的办学理念和美育成果,并提出基础教育也应当如大学教育一样重视艺术教育及美育,并将艺术推广到全国各地。此后,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石景山学校校长兼书记崔岩应邀发言,指出“颗粒艺术”这一概念提出的意义:“颗粒艺术”是以多元选择、自主发展为特征的艺术,为艺术创作者提供了自我认识和发展的平台,使得老师和学生都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崔岩认为:“王楠对艺术的痴迷和执着追求令人感动,‘颗粒艺术’让任何物质都能产生美,这一点让人震撼。”王楠昔日恩师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董仲旬则肯定了王楠毕业以来的艺术探索与收获“王楠几年前沙画作品已经很好,没想到他毕业之后还将颗粒艺术做得鬼斧神工,艺术的确能够让人心灵手巧,‘颗粒艺术’相比沙画前景更大,也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北京市基础教育研究中心艺术教研室主任陶涛先生也在致辞中指出“颗粒艺术”具有前瞻性,认为王楠在基础教育中做到了“像专家一样思考,像美术家一样创作,像艺术家一样创造,真正实现了‘做中学,学中做’,走在了基础美术教育的前沿”。
现场展示作品
现场展示作品
现场展示作品
开幕式中,北大附中高一致知新生王鸿哲代表颗粒艺术俱乐部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在王楠老师指导下进行艺术学习和创作的体会,他认为“颗粒艺术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它有一种能让我们聚集在一起,让陌生人成为好伙伴的力量。”并对王楠老师表达了感谢。同学们的心声是对王楠老师教学成果最好的检验,也切合了“颗粒艺术”的内在精神:传达一种对美的感知与创造的方法,传播美的思想,而不仅仅是提供新的创作媒材。
此后,艺术家王楠为大家介绍了“颗粒艺术”这一概念的内涵及形成过程。 “颗粒艺术”中的“颗粒”的定义是由人的“视距”而定,也就是回到了美术基础中的透视,近大远小。所以只要在适合的视距范围内,世界上所有的可移动物质都可视为颗粒,并进行图像的结构、解构与重构。这一点即基于美术中透视的基本原理,又结合科学的计算,由一组数学模型公式,五条性质、两条定律、八条判定定理组合而成。掌握这些内容可以让创作者对自己的作品提前进行预判,并可以精确计算出创作时间以及经济成本,从而提高创作效率。 颗粒艺术中的颗粒可以是任何物质,也可以是虚拟符号或图腾,物质本身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物质组合后所传递的精神意识,也因此有更广阔的创作与解读空间。
开幕式最后,现场嘉宾与观众一起“放飞”了王楠颗粒艺术工作室向全国3000多名师生收集来的、承载着孩子们梦想的纸飞机,完成了寓意深远的艺术作品《梦》。此后,在王楠师生的带领及讲解下,观众更加深入地观看了展出作品。
现场展示作品
现场展示作品
现场展示作品
现场展示作品
现场展示作品
现场展示作品
本次展览共有四个区域,涵盖了颗粒艺术的主要呈现形式。其中平面颗粒艺术、立体颗粒艺术主要呈现的是创作结果;颗粒影像艺术主要呈现的是在一段时间内的动态图像;综合材料区则以多种装置作品拓展其表达语言的多样性。
正如彭锋教授在展览前言中所提:“王楠的颗粒艺术将分割开来的科学与艺术又联系了起来。对颗粒艺术的分析、对颗粒的综合,构成艺术的图景”,王楠所提出的“颗粒艺术”概念是对科学与艺术分途的挑战,结合了艺术与科学的语言,让没有密度的颗粒构成有密度的绘画艺术,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以全新的艺术观念引导观众及创作者突破艺术创作陈规旧识。在艺术史上,对艺术与科学的探究与学术争鸣早已有之,但直接分析“点”、“线”、“面”关系,并有所侧重地进行理论总结,提出新的观念、定律,且“因材施教”地运用于教学,完成一系列创作成果的艺术实践还并不多见。
现场展示作品
现场展示作品
现场展示作品
现场展示作品
艺术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让人快速体会生活的美好,使得人们发现美、创造美、并在过程中学习各项技能,王楠所提出“颗粒艺术”概念,在教学与创作的交汇互促下,注定了这是一项倡导团队精神的艺术,激励着创作者在共事时多一份担当。
本次展览将在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欣健体育场展出3天,5月2日-5月4日展览时间每天9:00至17:00,现场将有志愿者讲解,期待你的到来。
艺术家介绍:
王楠
北京人
“沙画教育”概念提出者 2010年
“颗粒艺术”概念提出者 2015年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 颗粒艺术 教师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颗粒艺术 导师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 特聘教师
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特聘教师
中国儿童中心颗粒工作室 负责人
CCTV 、 BTV系列频道特邀艺术家
上合组织特邀艺术家
中国大剧院特邀艺术家
中国邮政集邮网特邀艺术家
代表作:
书籍《颗粒艺术》 中国美术出版社
国家艺术基金《寻找家乡记忆》 策展人
上合组织《八国非遗》 平面沙画表演
国家大剧院《沙画里的亲自音乐故事会》 专场
保利剧院《莫扎特的魔法世界》 沙画舞美
开心麻花沙画音乐剧《三只小猪》 沙画舞美
西藏墨脱城市宣传片《墨脱花开》 导演
水木年华MV《唯你一生》 导演
平面颗粒艺术《梵高的向日葵》 2万个骰子
平面颗粒艺术《寻找家乡记忆》 500斤立体沙画
颗粒影像艺术《颗粒N次方》 3X3X3米 立体空间
颗粒装置艺术《甩锅》 铁锅方阵
颗粒综合材料《山与河》 鸟瞰大地组100幅
关键字: 内容标签:王楠,颗粒艺术,,现场,北京大学,展示,创作王楠 颗粒艺术 现场 北京大学 展示 创作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