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上午十点半,“春风得意——徐悲鸿在南洋(1939—1942)百幅原作展”在湖南美仑美术馆开幕,展出徐悲鸿南洋时期创作113件,包括《十二生肖》和中国近代油画的扛鼎之作《愚公移山》。
展览现场
嘉宾看展
油画《愚公移山》在展示现场
此次展览是徐悲鸿于南洋时期艺术作品在国内的首次亮相。徐悲鸿(1895—1953年)是20世纪中国美术的奠基人与先驱者,他的艺术主张和艺术实践对现代中国美术的创作和美术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他的艺术生涯中,南洋时期是艺术创作的旺盛期,也是艺术成就比较成熟的时期。1939—1942年,徐悲鸿在南洋为国内抗战多次举办筹赈画展,售出作品数百件,并将所得款项全部汇回祖国,捐献抗战。
徐骥(左一)为嘉宾导览
开幕式上,首先发言的是徐悲鸿之孙--徐骥,他是此次展览的联合策展人之一。徐骥介绍,由时代悲鸿艺术中心策划、主办的徐悲鸿相关大展包括中央美术学院举办的“悲鸿生命”,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时代悲鸿艺术大展”以及在重庆开幕的“回望归鸿”,此次在湖南的展出是第四次巡展。“此次展览的意义非凡。”徐骥在致辞中表示,“2019年是个特别的年份,时值伟大祖国诞生70周年,是五四青年运动100年,也是徐悲鸿留法100年。对徐悲鸿艺术的研究,有两个时间段是空白的,分别是1919-1927年和1939-1942年。很多人了解徐悲鸿是通过我奶奶的一本书《徐悲鸿的一生》,这本300多页的书中只有5、6页将他在南洋的生活一笔带过。2017年-2019年,我们花了两年时间来整理、研究这批作品。希望通过这次展览,在湖南美术出版社这个平台上向大家展示这批作品。”
徐悲鸿南洋时期年代表
湖南美术出版社社长黄啸是此次策展人之一。他在开幕式上表示,徐悲鸿先生是群星闪耀的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最闪亮的一颗。“今天,我们将目光锁定于徐悲鸿先生1939—1942年在南洋的几年,这也是他人生最畅快的几年。”黄啸介绍,此次展出的作品尺幅不大,最小的甚至比一枚硬币还小,但小中见大,“徐悲鸿先生的许多大作品均是来自无数次小作品的推敲。小作品甚至比大作品更精彩、更自如,让人‘始知真放在精微’。”
复原的江夏堂
展览中展出的文献资料
湖南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龚曙光对展览主题“春风得意”进行了解读:“徐悲鸿先生给我们留下的艺术形象就是春风得意。”在龚曙光看来,与很多艺术家相比,徐悲鸿的艺术之路是短暂的,也是顺利的,“他早年师承家学渊源,长大后身边一直大师云集。早年有康有为和高剑父,在海外有达仰先生,在印度有泰戈尔和甘地,回国之后有田汉等,他一直顺风顺水,一骑绝尘,成为一代大家。但是我从不称呼他是大师。他的作品太年轻,太帅气,太意气风发,那不是大师的形象,那是一个永远年轻的艺术家,是一颗永远闪烁的恒星。春风得意,是徐悲鸿是对世界的祝愿,是对时代的祝愿,也是对我们现代人的祝愿。”
展出作品
展出作品
展出作品
展出作品
展出作品
展出作品
此次展览,除了展出徐悲鸿具有代表性的马、狮子等作品,还展出了以麻雀、猫、狗、猪等为题材的作品。创作的题材丰富,创作用的材料也很多样,在展现形式上也颇具匠心。结合丰富的历史文献和影像资料,展览还以数字展示技术全方位、立体地展示“悲鸿艺术”:展览现场复原了江夏堂场景,徐悲鸿曾在此创作1000余幅;枯井之殇则是用多媒体重现了徐悲鸿当年离开新加坡之前将作品藏于枯井的一幕。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6月15日。
关键字: 内容标签:书画,徐悲鸿,美仑美术馆,,作品,展览,艺术,湖南书画 徐悲鸿 美仑美术馆 作品 展览 艺术 湖南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