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的艺术:不可能的相遇”展览现场
2019年4月16日,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与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中心联合呈现的全球艺术教育推广项目中国首站“达·芬奇的艺术:不可能的相遇”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拉开帷幕。
“达·芬奇的艺术:不可能的相遇”展览现场
今年是达·芬奇逝世500周年,全球范围内都正在或即将举办各种纪念活动,本次展览作为中国纪念达·芬奇系列活动之一,将收藏在卢浮宫、乌菲奇美术馆、梵蒂冈博物馆等世界重要美术馆的17件达芬奇经典代表作品,包括《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天使报喜》等,通过高清拍摄和仿真原大输出技术进行高质量复制,高度还原画面质感与色调色温,集中重现达·芬奇最重要的艺术创作遗产。
“达·芬奇的艺术:不可能的相遇”开幕现场
达·芬奇是一名画家、建筑师、工程师、科学家……,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人物之一。他的名字等同于天才的含义,他对知识的渴望使得他在几乎所有的知识领域中都有所作为。达·芬奇并没有给我们留下太多油画作品,但“Opera Omnia”技术的应用可以让广大公众集中观看达·芬奇17件分别收藏于卢浮宫、乌菲奇美术馆等世界级博物馆级的代表作品。
中央美术馆馆长张子康致辞
正如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所言,达·芬奇对知识的探求不设边界,他对人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充满信心,他的一生集中反映了“文艺复兴”精神中对于人的价值和尊严的高度肯定,他在各个领域的丰富实践,为后世的人们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这不仅是意大利的文化遗产,它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的魅力,是全人类的宝贵的知识财富和精神财富。
意大利学者安东尼奥·保卢奇也评价道,“回顾达·芬奇五十多年的专业艺术生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那些出自他之手的作品数量非常之少,甚至都不足二十件。一些有文件记载的画作已经散佚;一些作品并未完成;还有一些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因技术缺陷而损毁。实际上,对达·芬奇来说,绘画更多的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它是获取知识的工具,是科学研究的工具,也是一种前卫的专业实验的工具”。
开幕式现场嘉宾合影
“达·芬奇的艺术:不可能的相遇”开幕现场
诚然,达·芬奇并没有给我们留下太多油画作品,但此次展览通过国际领先的数字采集和制作技术,还原世界大师的经典艺术,使得原本分散在世界各地、无法移动的珍贵原作,能够以新的方式汇聚一堂,无论对于这些作品之间,还是对于这些作品与观众之间,都是一场“不可能的相遇”。
“达·芬奇的艺术:不可能的相遇”开幕现场
而这样的“相遇”不得不归功于Opera Omnia项目的诞生。项目通过展示高度清晰且尺寸相同的复制品来重现意大利的文化遗产,目前这些复制品妥善地保存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中。
Opera Omnia项目打算在同一个地方提供一位艺术家的全部资料。因使用原创作品设置展览的困难,该项目成为传播意大利文化的宝贵工具。据悉,迄今为止,RAI已经在意大利和世界各地举办了30多场展览,这些展览得到了权威艺术史学家的认可和数十万游客的赞赏。
“达·芬奇的艺术:不可能的相遇”展览现场,作品《最后的晚餐》
得益于此,在此次展览中,观众可以近距离饱览达·芬奇的肖像画、宗教、神话等题材作品。绘制于圣母感恩大教堂修道院墙上的巨幅画作——《最后的晚餐》,在经过1978—1999年到目前为止最后一次修复后,人们无不被它协调的透视结构和广阔的场景构图所震撼。画作中对不同人物所表现出的惊愕、不安、激动、好奇、悲伤、慌乱等不同神情的刻画,表现出人物多样的姿态、反映以及心理活动,给予观众强烈的视觉感受。
“达·芬奇的艺术:不可能的相遇”展览现场,作品《蒙娜丽莎》
如果说《最后的晚餐》是世界最著名的宗教作品,那么,《蒙娜丽莎》则无愧为世界上最著名的肖像画之一。在世人的眼中,它有着迷人却难以解释的微笑,受人追捧,也受人喜爱。完美的技法,独特的视角和氛围的渲染,难以琢磨的内心世界以及对景色的精细描绘无不吸引着众人的目光。1989年,马拉尼曾写到“画中的形象是达芬奇带有诗意风格的集大成之作。妇人端坐在敞廊的一端,这种构图与意大利人文主义肖像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于环境的敏锐掌握,光线的精准调配,以及四分之三半身像的人物形象,带有向画面外缓慢旋转的动态,这些都让世人看到‘呆板的’人物画向‘自然的’肖像画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一个更加成熟的文艺复兴阶段。”
“达·芬奇的艺术:不可能的相遇”展览现场,作品《施洗者圣约翰》
在达·芬奇的笔记中,曾有“观察水流可以加深头发的表现力,其特点有两方面,一是凸显头发的重量感,另一则是强调线条的可塑性”的记载。从作品《施洗者圣约翰》中可以看到达·芬奇对这一理论的实践,如同流水旋涡般的卷发在光线的烘托之下,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年轻的施洗者圣约翰上半身呈现着扭转的姿势,幽暗的背景使整个人都笼罩在阴暗之中,浓重协调的色调营造出神秘的气氛,高超的色彩叠加技法让画中的每一笔都显得超凡脱俗。
“达·芬奇的艺术:不可能的相遇”展览现场,作品《酒神巴克斯》
而此幅作品画面中描绘的应该是罗马神话中的酒神巴克斯(希腊神话中的狄俄尼索斯,身上的豹皮和手中的酒神杖),但人物的脸部和手势却与《施洗者圣约翰》十分相似,这其中有何典故?
“达·芬奇的艺术:不可能的相遇”展览现场,作品《抱银貂的女子》
画中女子面带微笑,脸庞微微低垂,头部与上半身朝反向扭转,怀抱中的银貂姿态与女子头部朝向的方向形成富有节奏并且和谐的美感。同时,女子和银貂的面部轮廓、表情、姿势、眼神都十分相似,达·芬奇为何这样描绘?此次展览将一一为观众揭晓。
“达·芬奇的艺术:不可能的相遇”展览现场
另外,在展览本身之外,央美方还在开幕前和展览期间,分别在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中心和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持续为公众呈现一系列学术讲座,主题包括:《创新者达·芬奇:文艺复兴时期科技的象征》《达·芬奇与解剖学》《达·芬奇笔下的女人》等。展览还配套印制了小册子,介绍达-芬奇的生平,以及17幅作品的背景知识及相关学术讨论。
附展品清单:
关键字: 内容标签:,,作品,相遇,艺术,圣约翰作品 相遇 艺术 圣约翰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