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之前的《濊濊发发》到此次的《弸彋》,历时两年半,《濊濊发发》以听觉为线索,《弸彋》强调视觉。《弸彋》—弸:充满,拉满的弓;彋:纱帐鼓起。《弸彋》指风吹纱帐鼓起状,充盈、饱满,转识成智的过程是郝建涛这些年展览的线索。这次展出的28张新作延续了郝建涛体验式的表现方式,除了仙鹤、几何、水纹、古建等代表性画面元素之外,薄纱与中国传统绘画风格的结合让人眼前一亮,古朴典雅的设色也让二者的融合浑然天成,仿佛将古画中的朦胧感用帷幔半掩的形式具象化了。
开幕式嘉宾合影
艺术家郝建涛
《弸彋》由三个系列组成,以《托体同山》和《祥瑞之外》为主,都是一直在延续深入的系列。《托体同山》描绘的是纱帐覆盖了山水松石的场景。纱帐体现人的意志,轻盈透明,随物附型。传统绘画经常会用到织物这种元素,比如佛教绘画里面的幄帐,伞盖,服饰等。当纱帐遮住山水松石,客体和观者之间加了一道障碍,产生隔膜。塑造这种透明织物时,借鉴传统绘画技法,注重线条组织和用笔,最后以现代感的轮廓呈现。该形态与传统的山水松石既融合又有冲突,引发更多遐想。
展览现场
叶嘉莹先生认为,诗言志,而词多婉转、低徊,在字里行间暗示作者不想明说的意图和朦胧意象,注重顽味,营造更加丰富的想象空间。词人在创作的时候经常会引用前人的经典、有共识的文化余码,来服务思想增加词文厚度。郝建涛喜欢词的表达方式,山水松石就像是绘画的余码,讲究出处与传承,有明确的意义指向,被他放在新的语境中,支撑主旨,丰富意趣和体现视野。
郝建涛 祥瑞之外No.14 2018 布面综合材料 160×150cm
郝建涛 托体同山No.25 2018 布面综合材料 D.80cm
山水松石是传统山水画的主体,不同时代的大师按照自己的意愿排列组合,用训练有素的笔墨对这些元素进行描绘,阐释对自然及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山林中的旅人,渔樵和退隐的文人士大夫,则通常以点景的方式出现,处于附属的位置,以顺应的方式和自然相处,生时游于林泉,坐看云起。死后葬于坡脚化作泥土,世代轮转。
郝建涛 托体同山No.15 2018 布面综合材料 D.150cm
郝建涛 生长No.13 2018 布面综合材料 D.150cm
面对永恒的自然,人生短暂且具体。在时间的滑行中,无助是常态。尽管古人认为生之大道是尽人事听天命,当面对浩瀚无垠的世界时候,努力改变命运的同时祁盼天降祥瑞,希望得到天命的眷顾。哪怕是贵为帝王的徽宗,也臆想出鹤舞端门。这些瑰丽的想像成为瑞应文化的重要组成,是郝建涛创作中感兴趣的部分。
郝建涛 混沄之往No.2018.11 2018 布面综合材料 100×100cm×3
展览海报
三月三号,历经冬藏,万物始发,春风已到,纱帐鼓起,《弸彋》—唤醒春天。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4月3日。
关键字: 内容标签:HI艺术中心,郝建涛,弸彋,,祥瑞,材料,综合,鼓起HI艺术中心 郝建涛 弸彋 祥瑞 材料 综合 鼓起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